第 1 幕:宫束班集结
**
时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清晨
地点:莆田元妙观工地
【工地现场,一片开阔,地上堆满了各种建筑材料,木材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阳光洒在工地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宫束班的工匠们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身着朴素但结实的布衣,腰间系着工具袋,里面装着斧头、凿子等工具,相互打着招呼,热闹非凡】
工匠甲(扛着一根粗壮的木材,大声嚷嚷):“嘿,都来啦!今儿个可是要建咱莆田最大的道观,大家伙儿可得打起精神!”
工匠乙(笑着回应,手里摆弄着一把精巧的墨斗):“那是自然!我这墨斗可不会歪一丝一毫,保准把这殿建得规规矩矩!”
工匠丙(从人群中挤过来,拍了拍工匠乙的肩膀):“就你那墨斗,上次画直线还歪了,可别再出岔子咯!”
工匠乙(涨红了脸,急忙辩解):“那是,那是风太大,把墨线吹歪了,这次肯定不会!”
【众人哄笑起来,气氛轻松愉快。这时,工头走了过来,他身材魁梧,脸上带着威严,但眼神中透着和善】
工头(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都别闹了!此次重建元妙观三清殿,乃是圣上旨意,意义重大。咱们一定要齐心协力,把这殿建成天下最精美的道观!”
工匠们(齐声应道):“是!”
工匠丁(兴奋地搓着手):“听说这三清殿要建成重檐歇山顶,那得多气派啊!我还没建过这么大的殿呢,想想就激动!”
工匠戊(点头附和):“是啊,而且殿内的柱子柱头还要微具卷杀,斗拱用材宏大,这可都是考验咱手艺的时候!”
工匠甲(拍着胸脯):“怕啥!咱宫束班啥没见过,就凭咱这手艺,肯定能让这三清殿惊艳四方!”
第 2 幕:设计难题
时间:上午
地点:临时搭建的工棚
【工棚里,一张宽大的桌子上摊开着三清殿的设计图纸,工头和工匠们围坐在一起,眉头紧锁,对着图纸指指点点】
工匠甲(挠挠头,满脸疑惑):“这斗拱的设计,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你们看,这斗拱用材宏大,虽然气派,但这出跳的角度和层数,会不会不太合理啊?”
工匠乙(瞪大了眼睛,立刻反驳):“你懂什么!这可是按照《营造法式》来的,能有什么问题?圣上都批准的设计,你敢质疑?”
工匠甲(涨红了脸,着急地比划着):“我不是质疑圣上,我是说,就实际建造来说,这样的斗拱搭建起来难度太大,而且可能会影响整体的稳定性。”
工匠丙(点头表示赞同):“我觉得甲说的有道理。咱们之前也建过不少建筑,这斗拱的设计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这三清殿可是要屹立百年的,可不能有半点马虎。”
工匠乙(双手抱胸,不屑地哼了一声):“你们就是胆小怕事!按照规矩来做,肯定没错。要是出了问题,那也是上头的责任,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工匠甲(气得站起来,大声说道):“你这是什么话!咱们是工匠,这建筑是咱们一砖一瓦建起来的,怎么能不负责任?要是因为设计不合理,这殿建成后出了问题,咱们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怎么向百姓交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得面红耳赤,声音越来越大。有人激动地站起来,手舞足蹈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人拍着桌子,试图让对方听清楚自己的想法;还有人在一旁无奈地摇头,不知道该如何劝解】
工匠丁(着急地喊着):“都别吵了,别吵了!再吵下去,这图纸都要被你们吵破了!”
【然而,他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争吵声中。突然,工匠戊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墨斗,墨线一下子弹了出来,正好弹在工匠乙的脸上,顿时在他脸上留下了一道黑色的印记】
工匠乙(愣住了,摸了摸脸,反应过来后,气得跳脚):“你干什么呢!我这脸,这下可怎么见人!”
工匠戊(吓得脸色苍白,连忙道歉):“对……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这一着急,手就不听使唤了。”
【众人看到工匠乙的滑稽模样,原本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许多,忍不住哄堂大笑起来。就连正在争吵的工匠甲和工匠乙,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工头(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好了好了,都别笑了。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把这三清殿建好,这是好事。但咱们不能光吵,得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吧,咱们先冷静一下,重新研究研究图纸,再结合以往的经验,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案。”
第 3 幕:材料趣事
时间:中午
地点:材料堆放处
【太阳高悬,酷热难耐,工地上的材料堆放处,一片忙碌景象。采购材料的工匠们大汗淋漓地将一车车木材、石料等运了回来】
工匠己(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喘着粗气):“可算回来了,这一趟可累死我了!”
工匠庚(一边卸货,一边说道):“快看看,材料都齐了没?”
【众人开始清点材料,不一会儿,就有人发现了问题】
工匠辛(皱着眉头,举起一根木材):“不对啊,这根柱子的尺寸好像不对。咱们要的是直径三尺的,这根明显细了不少。”
工匠壬(检查着石料,也大声喊起来):“还有这石头,好多都有裂缝,这质量可不行啊!”
【众人一听,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工匠甲(气愤地把手中的工具一扔):“这怎么回事?我们可是按照标准付的钱,怎么给我们送来这种次品?”
工匠乙(着急地说):“赶紧找供应商理论去,这要是用了这些材料,这三清殿还不得出大问题!”
【于是,几个工匠气冲冲地来到了供应商的店铺。供应商是个胖乎乎的中年男子,正坐在店里悠闲地喝茶】
工匠甲(上前一步,指着材料质问道):“你看看你给我们送的这都是什么材料?尺寸不对,质量还差,你这不是坑人吗?”
供应商(不紧不慢地放下茶杯,一脸无辜):“怎么可能?我这材料可都是精挑细选的,绝对没问题。肯定是你们看错了,或者路上磕坏了。”
工匠乙(气得满脸通红,大声说道):“你别耍赖!我们验收的时候可都是好好的,一到工地就出问题,不是你材料的毛病还能是什么?”
供应商(冷笑一声):“空口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说是我的材料有问题?说不定是你们故意找茬,不想给钱呢!”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争吵得越来越激烈。周围渐渐围过来一些看热闹的人,指指点点】
工匠丙(眼珠子一转,突然灵机一动,走上前说道):“行,你说没问题是吧?那咱们把这些材料拿到官府去,让官府的人来评评理。要是材料没问题,我们不但照价付钱,还额外给你赔礼道歉。要是有问题,你不但要把材料换了,还得赔偿我们的损失,敢不敢?”
【供应商一听要去官府,脸色微微一变,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去就去,我怕你不成!我这材料肯定没问题,倒是你们,到时候可别耍赖。”
工匠甲(不屑地哼了一声):“哼,到时候有你好看的!走,现在就去官府。”
【就在众人要往官府走的时候,供应商的一个伙计悄悄地把供应商拉到一边,小声地说了几句。供应商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额头上也冒出了冷汗】
【过了一会儿,供应商满脸堆笑地走了回来】
供应商(尴尬地笑着说):“哎呀,误会,都是误会。可能是我们下面的人疏忽了,发错了材料。我们马上给你们换,保证都是质量上乘的好材料,您看这样行不?”
工匠甲(双手抱胸,冷笑着说):“怎么?现在知道错了?早干嘛去了?要是刚才你不耍赖,痛痛快快地承认错误,把材料换了,我们也不会这么生气。现在,可没那么容易就算了。除了换材料,你还得给我们赔礼道歉,再赔偿我们这来回折腾的损失。”
供应商(连忙点头哈腰):“行,行,都听您的。是我不对,我给各位赔不是了。这就给您重新准备材料,再额外送一些好木材,算是我的一点心意,您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众人看着供应商的狼狈样,忍不住笑了起来。一场风波终于平息,大家带着胜利的喜悦,返回了工地,继续为建造三清殿忙碌起来】
第 4 幕:施工笑料
时间:下午
地点:施工现场
【午后的阳光炽热,工人们开始正式施工。有人负责爬上高高的脚手架搭建框架,有人在地面搬运木材,有人则在专注地雕琢斗拱】
工匠甲(系好绳索,深吸一口气,准备爬上脚手架):“看我的,保证又快又稳!”
【然而,刚爬到一半,他就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开始不停地颤抖】
工匠甲(声音带着颤抖,大声喊道):“不行了,不行了,我恐高,这也太高了!”
工匠乙(在下面着急地喊道):“你行不行啊?别在那儿丢人现眼了,赶紧下来,换我上!”
【工匠甲小心翼翼地爬了下来,双腿还在发软,差点摔倒。工匠乙则自信满满地爬上了脚手架】
工匠乙(一边爬一边说):“瞧好了,这才叫身手敏捷!”
【可就在他伸手去拿工具的时候,不小心手滑,一把斧头从脚手架上掉了下去】
工匠乙(惊恐地大喊):“小心!”
【下面的工匠丙正专心地摆弄着一块石料,丝毫没有注意到头顶上掉落的斧头。只听 “哎哟” 一声,斧头正好砸在了工匠丙的脚边,吓得他跳了起来】
工匠丙(愤怒地抬头,对着脚手架上的工匠乙喊道):“你干什么呢!想砸死我啊!”
工匠乙(尴尬地挠挠头,连忙道歉):“对…… 对不起,手滑了,手滑了。”
【这边还没结束,另一边又出了状况。几个工匠正在立一根巨大的柱子,他们齐心协力,喊着口号,好不容易把柱子立了起来】
工匠丁(擦了擦汗水,满意地说):“好了,这下稳了。”
【可是,当他们退后一看,却发现柱子有点歪】
工匠戊(皱着眉头,指着柱子说):“不对啊,这柱子怎么歪了?”
工匠甲(着急地跑过去,看了看说):“哎呀,肯定是刚才没放正。快,赶紧扶正!”
【于是,大家又手忙脚乱地开始扶正柱子。他们有的用绳子拉,有的用木头撑,费了好大的劲,才终于把柱子立直了】
工匠乙(从脚手架上下来,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着说):“你们这是干什么呢?建个殿怎么状况百出,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建好啊?”
工匠甲(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还说风凉话,刚才要不是你把斧头弄掉,我们能这么手忙脚乱吗?”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施工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忙碌的身影。虽然状况不断,但大家都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了三清殿的建设中】
第 5 幕:文化冲突
时间:几天后
地点:道观附近茶馆
【工匠们经过几天的忙碌,暂时停下手中的活儿,来到道观附近的茶馆休息。茶馆里热闹非凡,坐满了当地的居民,他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欢声笑语不断】
工匠甲(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大口,赞叹道):“这茶可真不错,喝了之后,浑身都舒坦。”
工匠乙(笑着说):“是啊,这南方的茶和咱们北方的就是不一样,别有一番风味。”
【这时,旁边桌子的几个当地居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居民甲(用方言说道):“他们这口音,一听就不是本地人。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在这儿建道观,会不会把咱们这儿的风水给破坏了。”
居民乙(点头附和):“就是,而且他们说话声音那么大,吵死了。也不知道懂不懂规矩。”
【工匠们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从他们的表情和语气中感觉到了不太友好的态度】
工匠甲(皱着眉头,问旁边的店小二):“小哥,他们在说什么呢?怎么感觉不太对劲啊。”
店小二(连忙解释):“客官,您别多心。他们就是随便聊聊,没啥恶意。可能是你们的口音和他们不一样,他们觉得新鲜。”
【然而,误会还是很快就发生了。工匠丙不小心碰倒了桌子上的茶壶,茶壶掉在地上摔碎了】
工匠丙(连忙道歉):“对……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马上赔。”
【可是,当地居民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他在说坏话】
居民甲(站起来,生气地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碰坏了东西还骂人。”
工匠丙(一脸茫然,连忙摆手):“我没有骂人啊,我是在道歉。”
居民乙(也站起来,指着工匠丙说):“你还不承认!你刚才说的话,我们都听到了。你们这些外地人,就是没礼貌。”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工匠甲(赶紧走过去,试图解释):“各位,真的是误会。我们是来这儿建道观的工匠,都是老实人,怎么会骂人呢?刚才我这兄弟是说他不是故意碰坏茶壶的,他愿意赔。”
居民甲(怀疑地看着他们):“你们说的是真的?那你们刚才说的那些话,我们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工匠乙(笑着说):“我们是北方人,口音和你们不一样。我们说的都是好话,没有恶意。”
【就在这时,茶馆老板走了过来,他是个热心肠的人,经常和外地人打交道,了解一些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
茶馆老板(笑着说):“大家都别吵了,都是误会。这些工匠兄弟是来给咱们建道观的,是好事。他们的口音和咱们不一样,沟通起来可能有点困难,但他们都是好人。来,我给大家介绍介绍,大家认识认识,交个朋友。”
【在茶馆老板的调解下,双方的情绪逐渐缓和。工匠们和当地居民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工匠们向他们介绍了建道观的过程和意义,当地居民也向他们介绍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工匠甲(好奇地问):“我听说你们这儿有很多独特的习俗,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居民甲(来了兴致,说道):“那可多了去了。比如我们这儿每年都有妈祖信众谒祖进香的活动,可热闹了。大家都会穿上盛装,抬着妈祖神像,到湄洲妈祖祖庙去进香,祈求平安和丰收。”
工匠乙(惊讶地说):“哇,听起来好有意思。还有别的吗?”
居民乙(接着说):“还有游神活动,也是宋代就有了。南宋理学家、漳州人陈淳在其《北溪大全集》里就描述过民间抬神像上街游行化缘、民众欢呼雀跃的场景。那时候,一庙之迎动,以十数像群舆于街中,且黄其伞,龙其辇,黼其座,又装御直班以导于前…… 可壮观了。”
【工匠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通过这次交流,他们不仅化解了误会,还学到了很多当地的文化知识,这些知识也为他们后续的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
工匠甲(感慨地说):“原来你们这儿的文化这么丰富,我们真是长见识了。这些文化元素要是能融入到道观的设计中,说不定能让这道观更有特色。”
居民甲(点头表示赞同):“对啊,这是个好主意。你们都是有本事的工匠,肯定能把这道观建得又漂亮又有文化味儿。”
【大家相谈甚欢,原本紧张的气氛变得融洽起来。在欢声笑语中,工匠们和当地居民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近,为接下来的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 6 幕:团队协作
时间:建造中期
地点:施工现场
【随着工程的推进,众人在搭建斗拱时遇到了技术难题,斗拱的组装总是出现偏差,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工匠甲(满头大汗,着急地摆弄着手中的斗拱构件):“这可怎么办?这斗拱怎么老是装不好,这偏差可不能有啊,不然整个殿的结构都得受影响。”
工匠乙(皱着眉头,仔细观察着斗拱):“我看这卯榫的契合度好像不太对,是不是尺寸有问题?”
工匠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无奈地说):“可咱们都是按照图纸上的尺寸做的呀,怎么会这样呢?”
【众人围在一堆斗拱构件前,你一言我一语,却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
工头(走过来,看着大家,神情严肃但语气坚定):“别慌,咱们一起想办法。这样,甲和乙你们俩去把之前建过的类似建筑的资料找出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丙和丁去附近村子里,找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请教;其他人在这儿继续尝试不同的组装方法,咱们多试试,总能找到问题所在。”
工匠们(齐声应道):“好!”
【于是,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工匠甲和工匠乙在临时搭建的资料室里,翻箱倒柜地寻找着相关资料,纸张被翻得沙沙作响】
工匠甲(一边翻一边说):“快找找,肯定能找到有用的东西。”
工匠乙(突然眼睛一亮,举起一张图纸):“看,这张图纸上的斗拱结构和咱们现在建的有点像,说不定能从中找到灵感。”
【与此同时,工匠丙和工匠丁在村子里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傅】
工匠丙(恭敬地向老师傅行礼):“老师傅,我们在建道观的斗拱时遇到了难题,想请您给指点指点。”
老师傅(捋了捋胡须,笑着说):“小伙子们,别急。你们把遇到的问题详细说说。”
【工匠丁把斗拱组装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师傅。老师傅听完,沉思片刻,然后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老师傅(指着地上的图,耐心地讲解):“你们看,这斗拱的组装啊,关键在于卯榫的顺序和力度。有些卯榫需要先轻轻固定,等整体结构大致成型后,再用力敲打紧实,这样才能保证契合度。”
【工匠丙和工匠丁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明白。另一边,留在施工现场的工匠们也在不断尝试】
工匠戊(满头大汗,尝试了一种新的组装方法):“大家快来看看,这次好像有点不一样。”
【众人围了过去,发现这次斗拱的组装确实比之前顺利了一些,但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
工匠己(思考片刻,突然说):“我觉得咱们是不是可以在卯榫的连接处加点东西,增加摩擦力,这样也许能让斗拱更稳固。”
【大家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于是开始尝试在卯榫连接处添加一些木屑和胶水。经过一番努力,斗拱终于组装成功,而且严丝合缝,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就在这时,工匠甲和工匠乙带着资料回来了,工匠丙和工匠丁也带着老师傅的指点回来了。大家把各自得到的信息一交流,发现都对解决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工匠甲(兴奋地说):“太好了,咱们终于成功了!这多亏了大家一起努力。”
工匠们(欢呼雀跃,互相拥抱):“成功啦!成功啦!”
【大家的欢呼声回荡在施工现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这次团队协作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也让大家更加团结,对完成三清殿的建设充满了信心】
第 7 幕:竣工庆典
时间:竣工当日
地点:元妙观三清殿
【元妙观三清殿终于建成,阳光洒在殿宇上,重檐歇山顶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斗拱层层叠叠,气势恢宏。殿内 20 根柱子稳稳地支撑着整个建筑,柱头的卷杀工艺显得古朴而精致,斗拱用材宏大,彰显着宋代建筑的大气。工匠们和当地居民齐聚在三清殿外,欢呼雀跃,庆祝这一伟大的时刻】
工匠甲(满是自豪,大声喊道):“咱们终于建成了!这三清殿,简直太壮观了!”
工匠乙(眼眶湿润,感慨万分):“是啊,这几个月的辛苦,总算是有了回报。看着它,我都不敢相信是咱们自己建起来的。”
工匠丙(笑着拍了拍工匠乙的肩膀):“可不是嘛!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这也出问题,那也出状况,我都担心建不成呢。”
工匠甲(回忆起往事,哈哈大笑):“就是,你还把斧头弄掉,差点砸到丙。那时候,可真是状况百出。”
工匠乙(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哎呀,都过去了,还提那干嘛。不过,这些经历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建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欢笑与泪水交织在一起。当地居民们也纷纷围过来,对三清殿赞不绝口】
居民甲(满脸赞叹,竖起大拇指):“这三清殿建得可真好,比我想象中还要气派。你们这些工匠,真是太厉害了!”
居民乙(点头附和):“是啊,以后咱们莆田又多了一处值得骄傲的地方。这三清殿,肯定能吸引很多人来参观。”
【就在这时,一位朝廷使者骑着快马赶来,手中拿着皇帝的嘉奖诏书】
使者(清了清嗓子,大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莆田元妙观三清殿建成,气势恢宏,工艺精湛,实乃大宋之荣耀。宫束班工匠们齐心协力,不辞辛劳,为朝廷和百姓立下大功。特予以嘉奖,望尔等再接再厉,为我大宋建造更多精美建筑……”
【工匠们纷纷跪地谢恩,脸上洋溢着激动和自豪的神情】
工匠甲(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能得到皇帝的嘉奖,这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工匠们(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庆典上,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工匠们和当地居民一起分享着喜悦,他们知道,这座三清殿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他们共同努力和团结的象征。而他们,也将因为这座三清殿,被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