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魂唐韵:宫束班艺会吴道子
场景一:长安城西市旁客栈院落
【时】唐开元二十五年,暮春午后,微风拂柳,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石板上,映出细碎光斑
【景】院落中央摆着一张半旧楠木画案,案上摊着数张生宣,旁侧砚台里磨好的徽墨泛着光泽,几支狼毫笔斜插在竹制笔洗中。墙角堆着几卷画轴,其中一卷半展开,露出几笔勾勒粗犷的鬼神轮廓
【人】
- 阿福:宫束班画工,二十出头,身材微胖,脸上沾着墨渍,正蹲在地上用炭笔在石板上画小鬼,画到鬼的獠牙时忍不住咧嘴傻笑
- 老周:宫束班匠人,五十余岁,鬓角染霜,正坐在竹椅上用细砂纸打磨新做的画框,动作慢悠悠,时不时抬头看阿福的“石板鬼画”
- 小满:宫束班唯一女画工,十八九岁,梳着双丫髻,手里攥着一支小号狼毫,正对着院中的海棠花写生,画纸边角却偷偷画了个吐舌头的小神佛
- 柱子:宫束班学徒,十五六岁,瘦高个,正踮着脚往画案上的颜料碟里倒石青,手一抖洒了些在案边,慌忙用袖子去擦,反倒蹭得更脏
(阿福用炭笔在石板上重重描了最后一笔,拍了拍手站起来,肚子上的布围裙晃了晃)
阿福:(指着石板上的鬼像)你们看!我这“饿鬼夺食图”,这獠牙够不够凶?上次在洛阳城隍庙见的泥塑鬼,都没我画的有劲儿!
(老周放下砂纸,眯着眼睛打量片刻,摇了摇头)
老周:憨货!饿鬼要的是“饥”,不是“凶”。你看你画的鬼,肚子圆滚滚的,倒像刚偷喝了三斤米酒,哪有半分饥肠辘辘的样子?
(小满捂着嘴笑,把画纸反过来,露出角落里的小神佛)
小满:阿福哥画的是“胖鬼”,我这才是正经神佛呢!你看这菩萨的柳叶眉,是不是比庙里的泥塑还温柔?
(柱子擦完颜料,凑过来看,不小心把袖子上的石青蹭到小满画纸上,染了一小块蓝)
柱子:(急得脸通红)对不住对不住!小满姐,我不是故意的……要不我给你再裁一张纸?
(小满瞪了他一眼,随即又笑了,用指尖蘸了点石青,在神佛旁边画了朵蓝莲花)
小满:算啦,就当给菩萨添个莲花座。话说咱们宫束班做工艺门这么久,画的都是门上的吉祥纹样,什么时候能画点真正的鬼神佛,像那些名家一样教化世人啊?
(老周叹了口气,拿起案上的画轴展开,是一幅临摹的《天王送子图》残卷)
老周:前几日去东市书坊,见有人卖吴道子先生的画稿,那线条才叫绝!“吴带当风”不是吹的,画里的天王衣袂像真要飘起来似的,恶鬼的狰狞、菩萨的慈悲,一眼就能看出来。咱们这点本事,还差得远呢!
(阿福挠了挠头,凑到画轴前,手指顺着线条描摹)
阿福:我听说吴道子先生就在长安,要是能请他指点指点,咱们也能画出像样的鬼神佛,让买工艺门的人不光看个热闹,还能明白点道理——比如见了恶鬼就想起行善,见了菩萨就想起慈悲。
(小满眼睛一亮,放下画笔)
小满:对啊!咱们宫束班虽说是做工艺门的,可也得有点真本事。要是能和吴道子先生切磋,哪怕就听他说一句话,也比咱们瞎琢磨强!
(柱子急得直跺脚)
柱子:可咱们就是一群小匠人,怎么能见到吴道子先生?他可是陛下都召见的画圣啊!
(老周摸了摸胡须,忽然笑了)
老周:别急,我有个远房表弟在荐福寺当和尚,前几日说吴道子先生受寺里之托,要画一幅《地狱变相图》,这几日正在寺里准备。咱们要是能去荐福寺,说不定能遇上。
(阿福一拍大腿,差点把石板上的炭笔震掉)
阿福:那还等什么?咱们现在就去!带上咱们画的鬼神稿,就算不能让先生指点,也能开开眼!
(小满赶紧把画纸叠好,柱子慌忙收拾颜料碟,老周小心地把临摹的画轴卷好,几人吵吵嚷嚷地往外走,阿福走在最后,还不忘回头看了眼石板上的“胖鬼”,偷偷用脚把鬼的肚子蹭小了点)
场景二:荐福寺西院画室
【时】同日傍晚,夕阳斜照,透过画室的格窗,将墙上的素绢染成暖金色
【景】画室宽敞,正中央立着一幅巨大的素绢,绢旁摆着数十支粗细不一的画笔,案上放着朱砂、石绿、石黄等颜料,还有几卷吴道子画的草稿,上面的鬼神形象栩栩如生,线条遒劲有力。画室角落放着一张矮几,几上有一壶茶和两个茶杯
【人】
- 吴道子:年近六十,须发半白,身着青色长衫,眼神锐利,正手持一支长毫,对着素绢沉思,手指时不时在空中比划
- 慧能和尚:荐福寺僧人,三十余岁,穿着灰色僧袍,正站在吴道子身旁,轻声说着什么
- 宫束班四人:阿福、老周、小满、柱子,站在画室门口,神色紧张,阿福手里攥着一卷画轴,手指都攥得发白
(慧能和尚听见门口的动静,回头看见四人,刚要开口,吴道子却摆了摆手,目光仍停留在素绢上)
吴道子:(声音沉稳)是来求画的,还是来看画的?
(老周赶紧上前一步,拱手行礼)
老周:草民宫束班老周,带着三个徒弟,是做工艺门的匠人。听闻先生在寺里画《地狱变相图》,特来瞻仰,也想请先生指点一下我们画的鬼神稿,若有唐突之处,还望先生海涵。
(吴道子这才转过身,目光扫过四人,最后落在阿福手里的画轴上)
吴道子:匠人画鬼神,倒也少见。你们做工艺门,画的不都是龙凤、花鸟吗?怎么想起画鬼神佛了?
(阿福紧张得声音发颤,把画轴递过去)
阿福:先生,我们觉得……鬼神佛比龙凤更能教人道理。比如画个恶鬼,就能让人知道作恶会遭报应;画个菩萨,就能让人知道要行善积德。我们画得不好,可都是真心想让买门的人能明白这些。
(吴道子接过画轴,缓缓展开,里面是几幅宫束班画的鬼神稿:有阿福画的“胖鬼”(已被修改过),有小满画的温柔菩萨,有老周画的威严天王,还有柱子画的笨拙小神。吴道子看着画稿,眼神渐渐柔和)
吴道子:(指着阿福画的鬼)这鬼虽线条粗糙,却有几分憨态——你是觉得,就算是恶鬼,也有可怜之处?
(阿福愣了愣,随即点头)
阿福:先生说得对!我上次见一个乞丐偷包子,被人追着打,他哭得好可怜,我觉得他就像这恶鬼,不是天生坏,是饿坏了。要是人人都能多帮衬点,说不定就没那么多“恶鬼”了。
(吴道子又指着小满画的菩萨)
吴道子:这菩萨眉眼温柔,倒不像庙里的泥塑那样威严,你是想让菩萨更亲近世人?
(小满脸颊微红,轻声说)
小满:我娘信佛,每次求菩萨都是求家人平安。我觉得菩萨应该是像娘一样温柔的,这样世人见了才敢亲近,才愿意听菩萨的话,多做善事。
(吴道子看向老周画的天王,点头道)
吴道子:你这天王线条稳重,衣袂虽不如“吴带当风”,却有几分匠人的扎实——你是想让天王既有威严,又让人觉得可靠?
(老周拱手)
先生慧眼!我们做工艺门,讲究的就是扎实耐用,画天王也一样,要是画得飘,买门的人看了不踏实,也就记不住天王教人行善的道理了。
(吴道子最后看向柱子画的小神,忍不住笑了)
吴道子:这小神画得笨拙,却透着一股子真诚,你是觉得,就算是小神,也能教人道理?
(柱子挠了挠头,小声说)
柱子:我师父说,大道理都是从小事来的。小神虽然不如菩萨、天王厉害,可要是能让人见了小神就想起不随地吐痰、不偷东西,也是好的。
(吴道子把画稿还给老周,拿起案上的长毫,走到素绢前,对四人说)
吴道子:你们过来,我教你们画一笔“鬼爪”。画鬼不是要吓住人,是要让人看见鬼的痛苦,从而明白作恶的代价。你们看——
(吴道子手持长毫,蘸了点浓墨,手腕轻转,素绢上立刻出现一只鬼爪,线条遒劲却不狰狞,爪尖微微弯曲,仿佛带着无尽的悔恨。四人凑上前,眼睛都看直了)
吴道子:(指着鬼爪)这鬼爪,不是要抓挠世人,是要抓住世人的心思——让他们看见这爪,就想起自己做过的错事,从而悔改。
(阿福忍不住拿起一支画笔,学着吴道子的样子,在一张废纸上画鬼爪,线条虽不如吴道子遒劲,却也有了几分悔恨的意味)
阿福:先生,我好像懂了!画鬼不是画“凶”,是画“悔”;画菩萨不是画“威”,是画“慈”;画天王不是画“猛”,是画“正”!
(吴道子点头,又拿起一支细毫,蘸了点朱砂,在鬼爪旁画了一朵莲花)
吴道子:没错。就算是地狱里的恶鬼,只要有心悔改,也能得莲花庇佑。你们做工艺门,把这样的鬼神佛画在门上,世人每天开门关门都能看见,久而久之,自然会明白善恶有报的道理——这就是“以画教化”,比说千句万句大道理都管用。
(慧能和尚笑着走上前,给几人倒了茶)
慧能:吴先生今日难得多说这么多话,你们真是有福气。这《地狱变相图》,先生本想画得威严,今日见了你们的画,倒想添几分温情,让世人知道,佛法不光有惩戒,更有慈悲。
(老周端起茶杯,双手递给吴道子)
老周:多谢先生指点,我们宫束班以后做工艺门,定要把“以画教化”记在心里。画鬼神佛,不光要画得好看,更要画得有道理,让买门的人见了就想起行善积德。
(小满从怀里掏出自己画的小神佛,小心翼翼地递给吴道子)
小满:先生,这是我画的小神佛,您能不能给我签个名?我想挂在我们宫束班的画室里,以后画画就看着它,提醒自己要画得真诚。
(吴道子接过画纸,拿起一支细毫,在画旁题了“心诚则灵”四个字,字迹苍劲有力)
吴道子:画画和做人一样,只要心诚,哪怕是小匠人,也能画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你们是工艺门的匠人,更是“教化世人”的画者,好好做,将来定有出息。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格窗,照在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图》素绢上,也照在宫束班四人的脸上。阿福捧着吴道子题字的画纸,笑得合不拢嘴;老周看着素绢上的鬼爪和莲花,若有所思;小满偷偷用指尖描摹着“心诚则灵”四个字;柱子则蹲在案边,学着吴道子的样子,在废纸上画起了莲花)
(吴道子看着四人,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拿起长毫,对着素绢轻轻落下,第一笔“地狱恶鬼”的轮廓,在夕阳下渐渐清晰——那恶鬼的眼中,没有狰狞,只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悔改,仿佛在等待一朵救赎的莲花)
场景三:宫束班工坊
【时】一月后,清晨,晨光熹微,工坊里飘着淡淡的墨香
【景】工坊宽敞,墙上挂满了宫束班新画的鬼神佛画稿,有阿福画的“悔悟恶鬼”,有小满画的“莲花菩萨”,有老周画的“正气天王”,还有柱子画的“善念小神”。工坊中央立着几扇刚做好的工艺门,门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花纹间镶嵌着彩绘的鬼神佛形象,色彩鲜艳,却不张扬。工坊门口围了几个买门的百姓,正对着门上的画指指点点
【人】
- 宫束班四人:阿福、老周、小满、柱子,正忙着给新做好的工艺门上色
- 王大娘:买门的百姓,五十余岁,穿着粗布衣裳,正指着门上的“悔悟恶鬼”问
- 李二郎:买门的百姓,二十余岁,穿着短打,正看着门上的“莲花菩萨”点头
(王大娘指着门上的恶鬼,对阿福说)
王大娘:小伙子,你这门上的鬼怎么不凶啊?我以前见的鬼画,都张牙舞爪的,吓得我孙儿不敢看。你这鬼,怎么看着有点可怜?
(阿福放下画笔,笑着解释)
阿福:大娘,这鬼不是要吓您孙儿,是要让他知道,做了坏事就会像这鬼一样后悔。您看这鬼旁边有朵莲花,就是说只要改了错,就能变好——就像咱们街坊里的张二,以前爱偷东西,后来改了,现在还帮着照看街坊的孩子呢!
(王大娘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王大娘:原来是这样!那我买这扇门,让我孙儿每天看,就知道不能做坏事,还要知错就改。这门好,比那些光好看不顶用的门强多了!
(李二郎看着门上的莲花菩萨,对小满说)
李二郎:姑娘,你这菩萨画得真好看,看着就亲切。我娘身体不好,我买这扇门,让我娘每天开门都能看见菩萨,也能宽宽心。
(小满停下手中的活,笑着说)
小满:大哥,这菩萨不光是让人宽心,更是让人记得行善。您要是平时多帮衬邻里,比如帮王大娘提提水,帮李大爷修修屋顶,比光看菩萨还管用——菩萨最喜欢行善的人了。
(李二郎不好意思地笑了)
李二郎:你说得对!我以后一定多行善,不光让我娘宽心,也让街坊们都高兴。
(老周看着眼前的景象,对柱子说)
老周:你看,咱们听了吴道子先生的话,把“以画教化”融到工艺门里,不光门卖得好,还能帮着教化世人,这才是咱们宫束班该做的事。
(柱子拿着一支细毫,正在给门上的小神画眼睛,闻言点了点头)
柱子:师父,我现在画小神,都想着要让看见的人想起一件小事——比如不随地扔垃圾,不欺负小孩。吴道子先生说“心诚则灵”,我觉得只要我画得真诚,别人一定能明白。
(阿福凑过来,拍了拍柱子的肩膀)
阿福:憨货,进步不小啊!以后咱们宫束班要多画这样的鬼神佛,让长安城的百姓,只要买了咱们的工艺门,就能明白行善积德的道理——说不定哪天,吴道子先生路过,看见咱们的门,还会夸咱们呢!
(小满笑着补充)
小满:不光是长安城,以后咱们还要把工艺门卖到洛阳、扬州,让更多人看见咱们画的鬼神佛,让更多人明白善恶有报的道理。
(晨光渐亮,照在工坊里的工艺门上,门上的鬼神佛在阳光下仿佛有了生命:悔悟的恶鬼垂着头,仿佛在反思;莲花菩萨微笑着,仿佛在祝福;正气的天王挺直腰,仿佛在守护;善念的小神挥着手,仿佛在提醒。买门的百姓陆续付了钱,扛着门高高兴兴地走了,嘴里还念叨着门上的画——“以后要多行善”“不能做坏事”“要知错就改”。)
(宫束班四人看着百姓的背影,都笑了。阿福拿起画笔,在一张新的画纸上画起了吴道子的样子,老周在旁边磨墨,小满在画纸边角画了朵莲花,柱子则在画纸下方写了四个字——“画以载道”。晨光中,四人的身影和墙上的鬼神佛画稿重叠在一起,仿佛成了一幅新的“教化图”,温柔而坚定地,诉说着一个关于匠人、画艺和善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