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天工
人物表
- 宫束:“宫束班”班主,四十余岁,手掌布满老茧,眼神却似淬火精铁,看似粗憨实则心思缜密,懂古法营造,信“木石有灵”
- 夯子:宫束班大徒弟,二十出头,力大如牛,性子耿直,常扛着比人高的夯锤,是班中“活夯机”
- 榫儿:宫束班二徒弟,十八九岁,手指纤细灵活,擅辨木性、凿制榫卯,能在方寸木料上刻出“扣合无缝”的巧活
- 老石:民间石匠,六十余岁,背微驼,腰间常挂着半块墨玉,曾参与过秦汉古桥修建,懂山石脉络
- 诸葛亮:蜀汉丞相,羽扇纶巾,眼神深邃,对修路一事既盼又忧
- 姜维:蜀汉参军,年轻气盛,起初不信民间工匠能成大事
- 山神(虚影):摩天岭山神,仅在危难时现形,身形似山岩凝结,声音如谷中回声
第一幕:汉中急诏
场景一:汉中丞相府偏厅 - 日 - 内
【厅内烛火摇曳,案上摊着一张泛黄的蜀道图,诸葛亮指尖在“金牛道”字样上反复摩挲,眉头微蹙。姜维立于一侧,甲胄未卸,风尘仆仆】
姜维
(拱手)丞相,粮草已从成都押运至南郑,可金牛道险段坍塌过半,粮车日行不过十里,若遇阴雨,恐要滞留山间。此前派去的工匠队,三日便折了两架木桥,还伤了五人……
【诸葛亮轻叹,将羽扇放在案上,目光望向窗外连绵的雨雾】
诸葛亮
(声音低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年先主入蜀,便困于此道;如今北伐在即,此道便是蜀军的“粮脉”。寻常工匠只懂砌墙盖屋,不懂山性、木性,如何能修这通天之路?
【门外传来脚步声,侍卫躬身入内,手中捧着一块木牌,木牌上刻着“宫束班”三字,边缘还沾着木屑】
侍卫
启禀丞相,府外有一群工匠求见,领头者自称宫束,说能修金牛道,还带了这个……
【诸葛亮接过木牌,指尖触到木屑时,忽然一顿——木牌上的纹理竟顺着指腹微微发烫。他抬眸,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诸葛亮
传他们进来。
场景二:汉中丞相府庭院 - 日 - 外
【庭院内,宫束领着夯子、榫儿、老石站在雨里,身上粗布短打已被淋湿,却个个腰杆笔直。夯子肩上扛着的夯锤,锤头还沾着新鲜的黄土;榫儿手里攥着一小块松木,正无意识地摩挲着木纹】
【诸葛亮走出厅门,羽扇轻挥,拂去身前雨丝。姜维跟在身后,目光扫过几人,见他们衣着朴素,甚至有些破旧,嘴角露出一丝不屑】
姜维
(上前一步)尔等便是宫束班?可知金牛道险段多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前几批工匠……
夯子
(打断姜维,声音洪亮)将军莫说那丧气话!俺们宫束班修过秦岭的栈道,爬过巴山的崖壁,只要山里的木头肯“听话”,石头肯“搭手”,就没有修不通的路!
【姜维被噎得一怔,正要发作,宫束上前一步,抬手按住夯子的肩,目光望向诸葛亮】
宫束
(拱手)草民宫束,见过丞相。俺们不懂兵法,却懂“路要顺着山走,桥要跟着水来”。金牛道坍塌的地段,草民昨日去看过,不是山要拦路,是先前的桥没“认”准山势——木柱插得太浅,石基压得太偏,就像人站在坡上没踩稳,自然要摔。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羽扇指向案上的蜀道图】
诸葛亮
哦?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让木石“认”准山势?
宫束
(走到案前,指尖在图上的“七盘关”处一点)七盘关那段,崖壁是“斜纹岩”,硬夯是夯不进去的,得用“嵌石法”——先在崖上凿出“燕尾槽”,再把石条削成“燕尾榫”,让石头自己“咬”住崖壁;至于木桥,得选“百年青杠木”,这种木头像山里的老松,耐潮耐腐,还能顺着山风“喘气”,不会被吹裂……
【老石忽然上前,从腰间解下墨玉,放在图上的嘉陵江畔】
老石
(声音沙哑)嘉陵江那段老桥,当年秦人造的时候,在桥基下埋了“镇水石”,如今石碎了,水就“闹”了。俺们得找“墨玉岩”重新刻镇水石,墨玉能“镇”住江水的性子,桥才稳。
【诸葛亮看着几人笃定的神情,又看了看那块微微发烫的“宫束班”木牌,忽然笑了,羽扇一合】
诸葛亮
好!本相便给你们三千民夫,三个月时间,若能打通金牛道,本相奏请陛下,封你们为“蜀道天工”!
宫束
(躬身)草民不要封赏,只求修完路后,能在道旁种几棵青杠树——让后来人走这条路时,能歇在树下,记得木石的好。
第二幕:七盘关险
场景三:七盘关崖壁下 - 日 - 外
【崖壁如刀削,直插云霄,崖下是湍急的溪流,水花溅起三尺高。数十个民夫正拉着绳索,将石条往上送,夯子光着膀子,扛着夯锤在崖边的平地上夯实土基,汗水顺着脊背往下淌】
榫儿
(站在临时搭起的木架上,手里拿着墨斗,往崖壁上弹线)师父,“燕尾槽”的线弹好了!就是这崖壁太硬,凿子都崩了三把了!
【宫束踩着梯子爬上木架,接过榫儿手里的凿子,指尖在崖壁的纹路上摸了摸,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块干燥的艾草,点燃后凑近崖壁的缝隙】
宫束
(对民夫喊)别硬凿!先把艾草灰填进石缝里,再浇上温水——石头跟人一样,受热会“松劲”,灰能渗进去,凿起来就省劲!
【民夫们依言照做,果然,凿子再落下时,崖壁竟真的“软”了些,碎石簌簌落下。姜维带着几个士兵巡营路过,见此情景,眉头皱了皱,翻身下马】
姜维
(走到崖下)宫束班主,这般用艾草“软”石头,岂不是偷工减料?若日后石头“硬”回来,槽口松了,石条掉下来怎么办?
宫束
(从木架上跳下,走到姜维面前,递过一块凿下来的碎石)将军您看,这石头里有“水纹”,是被山里的潮气浸软的。艾草灰是“干性”的,填进去能吸潮气,让石头一直“硬”着,反而比硬凿的槽口结实。俺们爷爷的爷爷修栈道时,就用这法子,几百年了,栈道还没塌过。
【姜维接过碎石,指尖触到石面,果然干燥坚硬,没有一丝潮气。他正想说什么,忽然听到崖上传来惊喊——一个民夫拉绳索的手滑了,石条顺着崖壁往下坠,眼看就要砸到下面的夯子】
夯子
(抬头见石条坠来,竟不躲,反而扎稳马步,双手去接)俺来!
【就在此时,宫束忽然扑过去,将夯子推开,自己却朝着石条坠来的方向扑去。所有人都惊呼出声,姜维甚至拔出了佩剑,却来不及施救】
【可就在石条要砸中宫束的瞬间,崖壁上忽然闪过一道淡青色的虚影,虚影抬手一托,石条竟悬在了半空,像被无形的手扶住。宫束抬头,看到虚影的脸——那脸竟和崖壁的纹路一模一样】
山神(虚影)
(声音如谷中回声)凡人,你护木石,木石亦护你。此崖是“镇山岩”,凿槽时莫伤其“筋脉”——崖顶那棵老青杠,便是岩的“须”,莫动它。
【话音落,虚影消失,石条轻轻落在地上,竟没砸出半点坑。宫束爬起来,走到崖顶的老青杠树下,伸手摸了摸树干,忽然对着树躬身行礼】
宫束
(对着树,也对着空气)谢山神指点,草民记下了。
【姜维站在原地,看着那棵老青杠树,又看了看悬在半空的石条,眼中的不屑早已变成震惊。他走到宫束身边,拱手行礼】
姜维
宫束班主,是维见识浅了。此后修路,若有差遣,尽管吩咐。
第三幕:嘉陵江桥
场景四:嘉陵江畔 - 夜 - 外
【月色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江中心的桥墩已筑起一半,老石正领着几个石匠打磨墨玉岩,墨玉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绿光。宫束坐在江边的石头上,手里拿着一根青杠木,正削着什么】
榫儿
(走到宫束身边,递过一碗水)师父,老石伯说,镇水石要刻“水纹符”,可他忘了符的样子,这可怎么办?
【宫束接过水,喝了一口,指了指江面——月光下,江水的纹路竟和他手里木头上的纹理一模一样。他将木头递给榫儿】
宫束
你看,江水的纹路,就是最好的“水纹符”。老石伯年纪大了,记不清符的样子,可江水没忘。咱们刻镇水石,不用记古符,就刻江水的纹路——让石头“认”准江水的性子,江水自然不会冲桥。
【老石听到这话,忽然放下手里的凿子,走到江边,看着江水的纹路,老泪纵横】
老石
(哽咽)对!对!当年秦人造桥时,老石匠就是对着江水刻的符!是俺老糊涂了,忘了“道法自然”的理……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马蹄声,诸葛亮带着侍卫赶来,身后还跟着几辆马车,马车上装着粮食和布匹】
诸葛亮
(走到众人面前,羽扇指着马车)听闻诸位连日赶工,粮草和御寒的布匹送来了。本相刚从南郑过来,走了你们修好的七盘关那段路,比先前快了三倍不止。
【宫束起身,拱手行礼】
丞相体恤,草民感激。只是嘉陵江这桥,还缺最后一块镇水石,刻好就能架梁了。
【诸葛亮走到老石身边,看着那块待刻的墨玉岩,忽然发现岩上的纹路竟和自己案头蜀道图上的江水纹一模一样,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叹】
诸葛亮
(轻声)果然是“民间有巧匠,天工出布衣”。若此桥修成,北伐之路便通了大半。
【就在老石拿起凿子,准备刻水纹时,江面忽然起了大风,浪头拍打着桥墩,桥墩竟微微晃动。民夫们惊呼起来,纷纷去扶桥墩上的木架】
夯子
(扎稳马步,双手扶住木架)师父,风太大了,桥墩要晃!
【宫束走到江边,将手里的青杠木扔进江里,木头上刻着的纹路在水中展开,竟像一道屏障,挡住了浪头。他对着江面喊道】
宫束
江水莫急!这桥不是拦你的路,是给行路人搭的道。你若肯“让”一步,日后行路人会给你敬香,给你添土,让你永远清清爽爽!
【话音落,江面上的风忽然停了,浪头也小了下去。老石趁机拿起凿子,在墨玉岩上刻下江水的纹路——每刻一笔,江面就平静一分。当最后一笔刻完时,墨玉岩忽然发出淡淡的绿光,老石将它放进桥墩的凹槽里,绿光顺着桥墩蔓延,竟在桥墩周围形成了一圈无形的屏障】
老石
(站起身,对着江面拱手)成了!镇水石认江了!
【诸葛亮看着平静的江面,又看了看发光的桥墩,忽然对宫束、夯子、榫儿、老石深深一揖】
诸葛亮
诸位,是你们用“憨劲”,通了这天堑。本相替蜀汉百姓,谢过你们!
第四幕:金牛道成
场景五:金牛道终点 - 日 - 外
【三个月后,金牛道全线贯通。从汉中到成都的官道上,粮车、商旅络绎不绝。道旁种着一排排青杠树,都是宫束班和民夫们亲手栽的。宫束、夯子、榫儿、老石站在道旁,看着往来的行人,脸上满是憨笑】
行人甲
(牵着马,对同伴说)这道修得真平!以前走这段路要半个月,现在五天就能到成都,多亏了那些工匠!
行人乙
听说领头的叫宫束班,都是些憨直人,修路时还跟山神说话呢!
【诸葛亮和姜维骑着马走来,身后跟着文武官员。诸葛亮翻身下马,走到宫束面前,手里拿着一块金牌,金牌上刻着“蜀道天工”四字】
诸葛亮
宫束班主,陛下听闻金牛道成,特赐“蜀道天工”金牌,还想召你们入朝廷工部任职,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宫束接过金牌,看了看夯子、榫儿、老石,又看了看道旁的青杠树,忽然将金牌递了回去】
宫束
(拱手)丞相,俺们是民间工匠,住惯了山里的木屋,坐不惯朝廷的官椅。这金牌,您还是收着吧——俺们只盼着道旁的青杠树能长高,盼着走这条路的人能平安,就够了。
【夯子挠了挠头,笑着说】
俺还想跟着师父修更多的路,让山里的人都能走出山,让山外的人都能走进来!
【榫儿也点头】
俺还要凿更多的榫卯,让木桥、木屋都能“站”得稳,不塌不裂!
【诸葛亮看着几人憨直的模样,忽然笑了,将金牌递给姜维,转身对众人说】
诸葛亮
好!既然诸位不愿入仕,本相便不勉强。但这“蜀道天工”的名声,要让全天下都知道——是一群“憨货”,用木石的灵,通了蜀汉的脉!
【此时,道旁的青杠树忽然沙沙作响,一片片叶子飘落在宫束班几人的肩上,像在点头。远处的摩天岭上,又闪过一道淡青色的虚影,那是山神在笑】
【宫束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又看了看脚下平坦的道路,忽然大声喊道】
宫束
(对着天空,对着山林)金牛道成了!木石有灵,路通天下!
【夯子、榫儿、老石也跟着喊,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和往来行人的笑声、马蹄声、车轮声混在一起,成了最动听的“蜀道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