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酝春声
人物表
- 老班头:50余岁,宫束班掌事,面糙心细,懂些古法匠艺,总嫌徒弟们毛躁却护短
- 石头:20岁,力气大,脑子直,爱琢磨食材,酿坏三坛酒仍不罢休
- 小豆子:18岁,手巧眼尖,擅长记录配比,总被石头的“突发奇想”带跑偏
- 阿禾:19岁,心思活络,懂民间喜好,负责打探时令消息,常把市集新鲜事带回班社
- 曹府差役:30余岁,刻板严肃,奉令寻访佳酿,自带官威却爱尝鲜
- 谯城百姓(若干):赶集的妇人、挑担的货郎、酒馆掌柜等
第一幕:宫束班的“乱摊子”
场景一:谯城郊外,宫束班后院 - 日
【院角堆着半人高的粟米袋,几排粗陶酒坛歪歪扭扭摆着,坛口蒙着的麻布有的破了洞。石头蹲在灶台前,正把一瓢粟米往蒸屉里倒,蒸汽裹着生米味飘满院子】
石头:(抹把汗,冲屋里喊)小豆子!你昨儿记的“三蒸三晾”,第三回晾的米咋少了半斗?是不是被你偷拿去喂灶神了?
【屋内传来翻纸页的哗哗声,小豆子抱着竹简跑出来,辫子上还沾着根稻草】
小豆子:(急得跺脚)哪有!我记的明明白白,是你早上搬米时撞翻了筐,撒在地上的米都被鸡啄了!你看这竹简,“粟米一石,分三蒸,每蒸晾足两个时辰”,字都没歪!
【老班头扛着根桃木扁担从门外进来,见俩徒弟吵得脸红脖子粗,抬手敲了敲石头的后脑勺】
老班头:(没好气道)俩憨货!酿个酒比耍百戏还热闹。前儿蒸糊的米还没喂猪,今儿又跟米缸较上劲了?这宫束班是让你们来传手艺的,不是来当酒坊学徒的!
石头:(挠挠头,声音低了半截)班头,我瞅着城里酒馆的酒都一个味,咱要是能酿出不一样的,既能给班社添些收入,也能让乡亲们尝个鲜不是?
阿禾:(挎着竹篮从院外跑进来,篮子里装着刚买的红枣和花椒)班头!石头说的在理!今早我去市集,张掌柜还问呢,说咱宫束班懂古法,能不能酿点不辣喉的酒,他家娃子总偷喝他的酒,辣得直哭!
【老班头放下扁担,走到破酒坛边,掀开麻布闻了闻,眉头皱了又松】
老班头:(叹口气)早年我跟师父学手艺时,倒听过“九酝”的说法,说是要多次投料发酵,就是步骤太繁琐,没几个人耐得住性子。你们要是真想学,就得戒了这毛躁脾气,一步都不能错。
小豆子:(眼睛亮了,把竹简凑到老班头跟前)那班头快教我们!我把每一步都记下来,保证比记百戏口诀还准!
【石头拍着胸脯,把蒸屉里的米整平;阿禾把篮子里的红枣倒出来,挑拣着坏果;老班头看着眼前的“乱摊子”,嘴角偷偷翘了翘】
第二幕:九蒸九酝的“苦与乐”
场景二:宫束班后院,酒坊 - 夜
【月光洒在院中的酒坛上,灶里的柴火噼啪作响,石头正往发酵的酒曲里加新蒸的粟米,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滴进陶瓮】
石头:(喘着气)小豆子,时辰到了没?这第三回加米,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可别记错了。
小豆子:(盯着竹简旁的铜漏,手指点着刻度)还差一刻钟!你别急,上次就是你急着加米,酒曲都没发好,酿出来的酒又酸又涩,被阿禾笑了三天。
阿禾:(坐在门槛上,剥着红枣,往嘴里扔了一颗)我那不是笑,是提醒你!你看这红枣,得选晒足太阳的,加进酒里才甜。前儿我特意去城南找王大娘要的,她家用枣酿的蜜,甜得能粘住牙。
【老班头端着一碗温水走过来,递给石头】
老班头:(看着陶瓮里冒泡的酒曲,点头)嗯,这次的酒曲发得不错,比前几次稳。这“九酝”,讲究的就是“慢”,九次投料,九次发酵,少一次都成不了气候。当年我师父说,好酒跟好手艺一样,得熬,得等。
石头:(喝了口温水,抹了把嘴)班头,我听说京城来的官差,在谯城找好酒呢,说是要献给陛下。咱这酒要是酿好了,能不能让陛下也尝尝?
小豆子:(眼睛瞪圆)真的?那要是陛下喜欢,咱宫束班的酒不就出名了?到时候,城里的酒馆都得找咱买酒!
阿禾:(笑着站起来)那可太好了!到时候我去市集摆摊,就说“宫束班九酝酒,陛下都爱喝”,保准卖得快!
【老班头敲了敲竹简,打断几人的畅想】
老班头:(严肃)别光顾着做梦!先把眼前的酒酿好再说。这酒是给乡亲们喝的,不是给官家凑数的。要是酿砸了,丢的不是咱宫束班的脸,是谯城百姓的脸。
【几人低下头,不再说话,只有柴火的噼啪声和酒曲发酵的细微气泡声,在夜里格外清晰】
场景三:宫束班后院 - 月余后,日
【院中的酒坛都蒙着新的麻布,石头正用木勺舀起一坛新酿的酒,酒液清澈,泛着淡淡的金黄,香气飘满院子】
石头:(兴奋地喊)班头!小豆子!阿禾!成了!这次的酒不酸不涩,还带着红枣的甜!
小豆子:(跑过来,踮着脚看木勺里的酒)真的?我尝尝!(接过木勺,抿了一口,眼睛眯成了缝)甜的!一点都不辣喉!比城里酒馆的酒好喝多了!
阿禾:(抢过木勺,喝了一口,笑着跳起来)太好喝了!张掌柜家的娃子肯定喜欢,再也不会辣哭了!
【老班头走过来,接过木勺,尝了一口,闭上眼睛品了品,然后睁开眼,嘴角露出笑容】
老班头:(点头)嗯,不错。九次投料,九次发酵,没白熬。这酒,就叫“九酝春酒”吧,春天酿的,带着春的味,也带着咱谯城的味。
石头:(挠挠头)九酝春酒,好听!班头,咱啥时候给乡亲们尝尝?我想让张掌柜、王大娘都试试!
老班头:(看着几人期待的眼神)今儿下午就搬两坛去市集,让大伙儿免费尝。咱宫束班的手艺,得让百姓认可才叫真本事。
第三幕:春酒传民间
场景四:谯城市集,酒摊 - 日
【市集上人来人往,阿禾搭了个简易的酒摊,石头和小豆子搬着两坛九酝春酒放在摊上,老班头站在一旁,看着来往的百姓】
阿禾:(扯着嗓子喊)走过路过别错过!宫束班新酿的九酝春酒,免费尝!不辣喉,还带甜,老人小孩都能喝!
【一个挑担的货郎停下来,好奇地凑过来】
货郎:(看着酒坛,疑惑)宫束班不是耍手艺的吗?怎么酿起酒来了?这酒真的不辣?
石头:(拿起木勺,舀了一勺酒,递给货郎)您尝尝就知道了!咱这酒,九次投料,九次发酵,用的都是谯城的好粟米、好红枣,一点都不辣。
【货郎接过木勺,抿了一口,眼睛一亮】
货郎:(惊喜)哎!真不辣!还甜丝丝的!比我上次在城东酒馆喝的酒好喝多了!多少钱一坛?我买一坛!
【周围的百姓听见,都围了过来,你一口我一口地尝酒,议论声此起彼伏】
妇人:(尝了一口,笑着说)这酒好,我家男人总爱喝酒,喝多了就咳嗽,这酒不辣,他肯定喜欢!我买两坛!
酒馆掌柜:(挤进来,尝了一口,对着老班头作揖)老班头,您这酒酿得好!我酒馆想跟您订十坛,您看行不行?以后我酒馆的酒,就用您家的九酝春酒!
【小豆子拿着竹简,忙着记录订单,脸上笑开了花;阿禾收钱收得手忙脚乱;石头帮着搬酒坛,累得满头大汗,却笑得合不拢嘴】
【这时,一队差役走了过来,为首的曹府差役皱着眉,看着热闹的酒摊】
差役:(严肃)谁是这酒摊的主人?可知京城来的官差在寻访佳酿,你们私自酿酒售卖,可知罪?
【周围的百姓瞬间安静下来,石头和阿禾停下手里的活,看向老班头】
老班头:(上前一步,拱手)差役大人,小民是宫束班掌事。这九酝春酒,是小民带着徒弟们,用古法酿的,给乡亲们尝尝鲜,不是私自售卖。要是大人不放心,可先尝尝这酒。
【差役犹豫了一下,接过石头递来的木勺,尝了一口,脸色缓和了些】
差役:(点头)嗯,这酒确实不错,比我之前尝的那些酒,醇厚甘甜。你们这酒,可愿献给曹大人?曹大人正为陛下寻访佳酿,若是陛下喜欢,你们可有赏。
老班头:(摇头)小民酿这酒,是为了让谯城的百姓喝上好喝的酒,不是为了求赏。若是大人觉得这酒好,可让曹大人尝尝,但这酒的方子,小民想留给谯城的百姓,让大伙儿都能酿出好酒。
【差役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差役:没想到你们这群匠人,倒有几分骨气。行,这酒我带两坛回去给曹大人尝尝,至于方子,你们愿意留就留。不过,曹大人要是喜欢这酒,说不定会派人来学呢。
【差役让人搬了两坛酒,转身离开。周围的百姓又热闹起来,纷纷围着酒摊,要买九酝春酒】
阿禾:(笑着喊)大家别急,一人一坛,慢慢来!咱这酒,以后天天都有,保证让大伙儿喝够!
石头:(擦着汗,对老班头说)班头,您看,咱这酒真的受欢迎!以后,咱宫束班不仅能耍手艺,还能酿好酒,让乡亲们日子过得更热闹!
小豆子:(拿着竹简,兴奋地说)我把酿酒的方子记下来了,以后谁想学,我就教谁!让谯城到处都能喝到九酝春酒!
【老班头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又看了看身边嘻嘻哈哈的徒弟们,笑着点了点头。阳光洒在酒摊上,酒坛里的九酝春酒泛着金光,香气飘得很远,飘进了谯城的大街小巷】
第四幕:春酒传后世
场景五:谯城郊外,宫束班后院 - 多年后,春
【院中的酒坛比当年多了许多,一个年轻的徒弟正在蒸粟米,旁边的竹简上,写着“九酝春酒方”,字迹是小豆子的笔迹】
年轻徒弟:(喊着)师父,这次的酒曲发得不错,是不是该加第三次米了?
【石头从屋里走出来,头发已经有些花白,却还是当年的直性子】
石头:(走到陶瓮前,闻了闻)嗯,时辰到了,加吧。记住,少加一点,多了酒就腻了。当年你师爷,也就是老班头,就是这么教我的。
【阿禾挎着竹篮走进来,篮子里装着新鲜的红枣,脸上带着笑意】
阿禾:(笑着说)石头,今儿市集上,张掌柜的孙子还问呢,说咱宫束班的九酝春酒,是不是还跟当年一样甜。我跟他说,不仅一样甜,还更醇了!
小豆子:(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卷旧竹简,竹简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你们看,这是当年老班头让我记的第一份酿酒方子,都这么多年了,还好好的。现在,谯城的百姓,都会酿九酝春酒了,有的人家,还把方子传给了外地的亲戚。
【三人走到院角的老桃树下,这棵桃树是当年老班头亲手栽的,如今已经枝繁叶茂,开着粉色的桃花】
石头:(看着桃树,轻声说)老班头要是还在,肯定会高兴的。他当年说,好酒是给百姓喝的,现在,他的心愿实现了。
阿禾:(捡起一片桃花瓣,放在酒坛上)是啊,这九酝春酒,不仅是咱宫束班的酒,更是谯城百姓的酒。以后,不管过多少年,这酒的味,都不会变。
小豆子:(展开旧竹简,轻声念)“粟米一石,九蒸九酝,加红枣花椒,慢酿细熬,得春酒一坛,献与百姓,共品春味。” 老班头的话,我一直记着。
【春风吹过,桃花瓣落在酒坛上,落在竹简上,落在三人的肩上。远处,市集上传来百姓的笑声,夹杂着酒馆掌柜吆喝“九酝春酒,新酿的”的声音,飘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