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屑纷飞处》
场景一:工艺门后院 - 晨雾未散
人物:门主(画外音)、阿竹、小桃、阿木、宫束班众孩童
(后院雾气弥漫,案上摆着璞玉,孩童们围在案前忙碌,錾子敲击玉石的声音断断续续)
(“哐当”一声闷响)
门主(画外音):晨起的雾还没散尽时,我便听见后院传来这声闷响。
(镜头推近:阿竹举着錾子原地打转,发间沾着玉屑,孩童们围着他手忙脚乱)
阿竹(抬头看见窗边的门主,举着歪扭的玉料跑过去):门主!您看这刀坯成不成?
(玉料弧度扭曲,镜头给到后山老槐树的枝桠作对比)
(身后突然传来“哎哟”一声)
(小桃踩翻瓦罐,顺着水迹滑出半丈远,怀里紧紧抱着玉料,落地后抬头):料子没事!就是我屁股……好像和青石板亲上加亲了。
(满院孩童哄笑,檐下晒着的竹匾摇晃)
(门主走上前扶起小桃,指尖触到他半湿的衣襟)
门主:刻玉先学敬玉,可没教过你们拿自己当垫脚石。
(角落传来更响的笑声,镜头转向阿木:他闭着眼举着錾子,錾子戳进案边南瓜,瓜瓤溅了满脸)
阿木(瞪圆眼睛看着玉料):书上说“心无旁骛则玉自灵”,许是这南瓜太香了……
(门主接过阿木的刻刀,镜头特写刀刃齐整,柄部有三个深浅不一的凹痕)
门主(用指腹蹭过凹痕):这握柄倒是别致,将来握着它的人,定能想起今日满院的南瓜香。
(阿木脸红,转身去抢阿竹手里的砂纸,两人踩着玉粉堆滚作一团,案上玉料被震得晃动)
场景二:工艺门院前银杏树下 - 日头正中
人物:门主、阿竹、小桃、阿木、宫束班众孩童
(石桌上摆着孩童们的成品,阳光透过银杏叶隙落在玉刀上)
小桃(捧着弯如月牙的玉刀):砍柴刀要直,可咱们这是工艺刀,得有诗情画意!
(镜头特写阿竹的玉刀:刀身挺直,末端刻着歪嘴小兽)
阿竹:这是“镇刀兽”!
(镜头对比小兽与阿竹撇嘴的模样)
(阿木腰间挂着鱼形刀鞘,走路时尾巴“啪嗒啪嗒”拍着腿)
门主(指着石桌上的玉刀):都过来。
(门主拿起阿竹的刀):阿竹的镇刀兽,眼角的弧度再收三分,便有了威慑力。
(拿起小桃的刀):小桃的月牙刀,内侧磨得极匀,可见下了细功夫。
(拿起阿木的刀鞘,故意停顿)
(阿木紧张地攥紧衣角)
门主(笑):阿木这鱼鞘,尾鳍的弧度暗合水流之势,倒比图谱上的更灵动些。
(孩童们眼睛发亮,阿木摸着鱼鞘嘿嘿笑)
阿木:我就说它不是累赘!
小桃(挠头):门主,方才磨刃时我总握不稳,是阿竹帮我扶着的,他手都被玉屑划了道口子……
(镜头给到阿竹藏在身后的掌心,有浅浅血痕)
门主(取过伤药递给小桃):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你们今日让我看见的,是比玉德更珍贵的东西。
场景三:工艺门内堂 - 暮色至夜
人物:门主、阿竹、小桃、阿木、宫束班众孩童
(烛火跳动,孩童们在灯下返工,案上玉刀渐渐规整)
(镜头特写:阿木的鱼鞘尾巴修短,鱼腹刻了水纹;小桃的月牙刀内侧添了云纹;阿竹的镇刀兽棱角磨去,眼角带笑)
门主(望着烛火,画外音):好玉要养,好孩子更要养。这群孩子,就像未经细琢的璞玉,带着憨气,藏着莽撞,却在敲打里把最纯粹的心意刻进了纹路里。
(夜风拂过窗棂,后院传来“哎呀”一声,紧接着是笑闹声)
(门主摇头,嘴角扬起)
门主(画外音):这工艺门的日子,大抵就是这样,在玉屑纷飞里,在鸡飞狗跳中,藏着最动人的少年心事。
(镜头拉远:内堂烛火通明,后院影影绰绰都是孩童的身影,玉屑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观宫束班制玉刀戏作》
工艺门 无名
晨雾未销玉案凉,錾声惊起满庭光。
阿竹錾子偏成兽,小桃刀坯曲似肠。
南瓜肚里藏锋锷,鱼鞘尾摇拍裤裆。
血痕未拭先争巧,玉屑沾眉笑满堂。
莫道憨顽无足取,璞中自有少年狂。
一锤敲落星千点,半刃磨出月半弯。
谁言雕琢需正矩?且看痴儿弄玉章。
刀成不较工与拙,只记檐下共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