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结束,和一班同学脸上凝重的表情不同,14班的同学议论纷纷。“卧槽,杨老师神了啊!这哪是押题,这简直就是他出的题啊!”
“我写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把林天和陈静辩论时的观点左右互搏,正反论证,最后再来个升华,感觉自己下次参加也能拿最佳辩手!”
体育生张伟更是兴奋的大叫道:“我本来都准备好写‘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我以前小学的时候写过畅享以后的未来生活。结果杨老师那场辩论赛救了我的狗命!我直接把正反方观点一抄,啊不,一借鉴,wc,我都感觉自己就是文曲星了,什么是下笔如有神我总算体验过了。”
年级里其他班的学生听的一头雾水。大家拿到的明明是同一份试卷,怎么感觉像是参加了两个不同次元的考试?
其实,这就是有效信息与无效内卷的区别。1班的学生们也许能够博览群书,但知识是零散的,面对一个刁钻的命题,他们需要在将题目和自己以前阅读过的篇目联系起来,还不一定能找到最适配的那那一篇。而14班的学生,虽然做题远不如1班,但阅读量和那场辩论赛把最核心、最精华的观点喂到了他们嘴边。上了考场,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回忆。
效率自然不用说。
然而,语文的开门红,并没有让14班的学生们冲昏头脑。因为他们很清楚,真正的硬仗,在后面。
接下来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理科科目,才是1班的主战场。
果然,当数学试卷发下来时,14班学生表情凝重了。
题目的难度比上次还难。尤其是最后一道解析几何的压轴大题,计算量之繁琐,辅助线之诡异,简直令人发指。
以林天为代表的数学优异的学生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显然也陷入了苦战。而14班里的大部分中等生看到这道题,几乎是两眼一黑,已经打算象征性地写个“解:”。
这就是孙伟老师“题海战术”最可怕的地方。他的学生或许在思维的广度和创造性上有所欠缺,但在解题的熟练度、计算的精准度已经到了极致。面对这种硬碰硬的计算关卡,他们的优势被无限放大。
考试结束后,整个年级哀鸿遍野,都在吐槽数学题的“反人类”。14班的学生们也不例外,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13.2分的差距,每一分都如同登山一样难。
终于,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之后便是漫长而焦灼的等待。
等待审判的这几天,14班教室里大家都在悄悄地对答案,估算着自己的分数,气氛既紧张又期待。
“完了完了,我物理有道大题的单位写错了,要被扣一分!”
“你那算啥,我英语作文因为太紧张,把‘not only’后面的句子也跟着倒装了,英语老师看了估计想打我。”
“都别说了,我已经开始祈祷改卷老师是我舅姥爷了……”
另一边,孙伟老师的1班则显得平静许多。学霸们对自己的分数心里有数,讨论更多的是“这次的年级第一,不知道会比第二高出多少分”。在他们看来,唯一的悬念,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
孙伟老师的内心也同样自信。他承认杨明宇在语文作文上很厉害的压中了题,但他更相信,在占据了总分大头的理科战场上,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一次的投机取巧无关紧要。
……
改卷就是一条流水线,每个老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大题。起初,一切都和预想的一样。
数学组的老师们普遍反映,1班学生的压轴题虽然得分率也不高,但解题步骤清晰,该拿的步骤分基本都拿满了,体现了极高的训练素养。而14班的卷子,除了林天等少数几人完整解出外,大部分都是空白或者只写了几步。
孙伟听到这个消息,他嘴上说着“这群孩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写不出来”,但嘴角已经忍不住微微上扬。
但是,当改卷进入到英语和理综科目时,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英语组的李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她发现14班的作文整体水平比上次有了质的飞跃。卷面中出现了大量的高级句式和亮眼的词汇,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虽然文章内容依然简单,但至少在句子结构上已经摆脱了单调的“主谓宾”。
“这个李浩,真是个宝藏啊!”李老师忍不住感慨。她知道,这背后一定有那个叫李浩的的功劳。一个人的强项通过团队协作变成了整个班级的强项。
紧接着,生物组和化学组的老师也发现了“异常”。赵敏和徐静绘制的思维导图威力开始显现。14班的学生在回答那些需要跨章节、跨模块联系的综合题时,表现出了远超其他班的系统性思维。他们的答案或许不够精炼,但知识点精准。
1班的学生是在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上挖深井,而14班的学生,则是在杨明宇的引导下先构建了一张“知识网”,然后再去填充节点。前者专精,后者更具大局观。
当所有科目的分数录入电脑,开始进行最终统计时,办公室的气氛变的有些紧张。
教导主任王海德背着手走来走去,期待着成绩的汇总完成,而孙伟和杨明宇则显得气定神闲。
终于,最终的排名总表生成了。
“王……王主任,出来了。”统计员立马喊道。
王海德立刻凑了过去,办公室里其他老师全都聚过来。
王海德从总表的最上方开始往下看。
第一行是“高二(1)班”,总平均分:635.8分。
看到这个分数,孙伟老师终于放松了下来。这个分数,比上次联考还要高出几分,在他的高压训练下,学生们的潜力被进一步压榨了出来。他赢的毫无悬念。
办公室里响起一阵小声的赞叹,所有人都觉得,大局已定。
王海德的目光,继续向下移动,寻找着14班的名字。
他发现成绩咋这么乱?哦原来是按班级排序,没有按照总平均分从上到下排序。
当他轻轻一点鼠标,按平均分从高往下排序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高二(14)班”,总平均分:632.7分!
“什么?!632.7分?!”
“我没听错吧?只比1班差了3.1分?!”
“这怎么可能!他们上次联考还差了13分多啊!这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他们是怎么追回来的?而且还是在分心搞了那么多事的情况下!”
孙伟老师愣住了,是的,他赢了,但只赢了3.1分。
从表面上看,他保住了年级第一的王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输得一败涂地。
如果……如果14班也像1班一样,心无旁骛地刷上两周题,那结果会是怎样?
孙伟不敢再想下去,他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教育自信在这一刻,被“3.1”打击的体无完肤。
杨明宇缓缓站起身,走到孙伟的身边平静地说:“孙老师,辛苦了。你们班的学生,很优秀。”
然后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而他现在要做的是去见他的那群战士们。他们才是创造这个奇迹的真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