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伤害你的人都是故意的:撕破脸就别和解,斗争到底才不被欺负
村里的张叔,以前总信 “别人伤害我是一时冲动”—— 邻居老李借了他的钱不还,还故意把他的农具藏起来,张叔觉得 “他可能是急糊涂了”,没好意思翻脸,结果老李变本加厉,后来又偷偷拔了他菜园里的菜苗。
直到有次张叔跟老李对峙,老李才说 “觉得你好欺负,就算我这么做,你也不敢怎么样”。张叔这才明白,老李的伤害根本不是 “冲动”,是早就权衡过 “张叔不会反抗”。周老栓跟他说:“没人会对比自己强的人‘冲动’,伤害你的人,早算好了你不敢怎么样。一旦撕破脸,就别想着和解,该要的要、该争的争,不然他会吃定你一辈子。” 后来张叔直接找村支书评理,不仅要回了钱,老李也再也不敢欺负他了。
2、诋毁你的人,最想成为你:别被黑吓倒,你走的路是对的
镇上的小芳,刺绣做得好,慢慢有了名气,结果有人背后说她 “刺绣是偷学别人的”“用的线是劣质的”。小芳特别委屈,觉得 “自己没做错什么,为啥要被这么说”。
周老栓跟她说:“真正比你层次高的人,哪有时间管你?诋毁你的人,是因为你比他好,他嫉妒你,想把你拉下来。你越优秀,他越着急,才会用诋毁的方式找存在感。别被他吓住,这恰恰证明你走的路是对的 —— 你要是没本事,他才懒得理你。” 后来小芳没理会那些谣言,反而把刺绣做得更好,还开了个小培训班,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她,那些诋毁的话也慢慢没人信了。
3、翻脸才会让人知道你的底线:够强硬,才没人敢挑衅
村里的王会计,以前总 “好说话”—— 同事让他帮忙做报表,他哪怕自己的活没干完也答应;邻居让他帮忙算收成,他哪怕熬夜也帮着算,结果大家觉得 “他好欺负”,越来越多的人找他打杂,连他自己的工作都快做不完了。
有次同事又让他帮忙做报表,王会计直接说 “我自己的活还没干完,没时间帮你”,同事愣了一下,再也没随便找过他。周老栓跟他说:“人都爱试探别人的底线,你光说‘我有底线’没用,得翻脸一次,别人才知道‘这事你真的不答应’。够强硬,才能挡住别人的挑衅,不然大家只会得寸进尺。” 后来王会计不再随便妥协,该拒绝就拒绝,反而没人再随便麻烦他,他也能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了。
4、内心平静,外界才会鸦雀无声:自己坚定,才不怕别人说
村里的后生小栓,以前总 “在意别人的眼光”—— 别人说他 “开修理铺没前途”,他就怀疑自己 “是不是选错了”;别人说他 “年纪轻轻不该这么拼”,他就犹豫 “是不是该歇一歇”,天天被这些声音搅得心烦,干活也没了劲。
后来小栓听周老栓的话,不再管别人怎么说,专心研究农机修理技术,慢慢把生意做火了,来找他修农机的人越来越多。他说:“以前觉得外界太吵,其实是自己内心太弱,别人说啥都能影响我。现在我知道自己要干啥,内心定了,别人的话再难听,也像没听见一样 —— 外界的声音,其实是自己给的。”
5、推心置腹可能是钓鱼:别轻易掏心窝,先问自己 “值得吗”
镇上的小李,以前总 “别人一掏心,他就交底”—— 有次认识了个 “朋友”,对方跟他说 “自己以前做生意亏了好多钱,特别难”,小李觉得 “对方把他当朋友”,也跟对方说 “自己想扩大小吃摊,还缺些钱”。结果对方转头就跟别人说 “小李没本事,连扩大生意的钱都没有”,还偷偷抢了他几个老顾客。
小李跟周老栓诉苦,周老栓说:“现在的人,在利益里待久了,不会轻易跟人推心置腹。有人对你掏心,你先想想‘我有啥值得他惦记的’,别一下子把底全透出去。你把心交出去,别人可能拿着你的软肋坑你,多留个心眼,才能避开坑。” 后来小李再遇到 “掏心” 的人,不再随便交底,反而看清了不少人的心思,没再吃过大亏。
6、没人知道你在做什么时,生活更好:事以密成,别轻易泄底
村里的陈老先生,以前想种反季蔬菜,没跟任何人说,自己偷偷查资料、选品种、搭大棚,等蔬菜种出来能卖了,大家才知道。结果那年反季蔬菜特别好卖,陈老先生赚了不少钱。
有人问他 “为啥不早点说”,陈老先生说:“要是早说了,肯定有人劝‘风险大,别种’,还有人可能跟着学,抢我的生意。做自己想做的事,别到处说 —— 别人的非议和阻拦,比事情本身更难办。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连神明都别告诉,才能安安稳稳做成。” 后来村里有人想学种反季蔬菜,陈老先生也只在对方真正开始做的时候,才给点建议,从不多说 “还没做的计划”。
7、认同远比批评重要:别把别人的付出当理所当然,多给赞美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觉得 “家人的付出是应该的”—— 老伴每天帮她浇菜园,她从不说 “谢谢”;儿子帮她修家里的水管,她也总说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慢慢的,老伴不愿帮她浇菜了,儿子也很少回家了。
周老栓跟她说:“谁都想被认同,你把别人的付出当理所当然,别人就会觉得‘我做了也没用’,慢慢就不愿做了。哪怕是家人,也要多夸夸 —— 老伴浇菜,你说‘多亏了你,菜长得这么好’;儿子修水管,你说‘还是你厉害,一下就修好了’。认同和赞美,才能让别人愿意继续对你好,也能赢得信任。” 张婶听了,开始学着夸家人,慢慢的,老伴又愿意帮她浇菜了,儿子也经常回家陪她聊天。
8、能力藏着没用:落实到行动上,别拿学历炫耀
村里的王会计,以前总爱说 “我读过很多会计书,还考了证”,可让他做个复杂的报表,他却总出错;让他帮村里算集体资产,他也总拖延,说 “我理论懂,就是实践少”。慢慢的,没人再找他做重要的会计活。
周老栓跟他说:“能力不是藏在书里、证里,是要能做成事。你读再多书、有再多证,不能转化成实际效果,那就是没用。一次失败的行动,也比千万次‘我会学’强 —— 你去做了,才知道哪里错了,才能真正学会。别拿学历炫耀,能做成事,才是真本事。” 后来王会计不再只说 “我懂理论”,而是主动找活做,哪怕做得慢、做得错,也慢慢积累了经验,后来成了镇上企业的 “金牌会计”。
9、求别人不如求他老婆:枕边风比送礼管用,换思路能破局
村里的小李,想租村里的一块空地开小吃摊,找村支书谈了好几次,村支书都以 “要先满足村里的种植需求” 为由拒绝了。后来小李听说村支书的老婆喜欢吃他做的油条,就经常送些新鲜油条过去,还跟她聊 “自己开小吃摊能方便村里的人,还能带动几个村民就业”。
没过多久,村支书主动找小李,说 “空地可以租给你,你得保证优先雇村里的困难户”。小李跟周老栓说:“以前总想着跟村支书送礼、说好话,没用;没想到跟他老婆聊了聊,反而成了。人能扛住外界的压力,却难扛家里人的话 —— 找不对突破口时,换个思路找他的家人,往往能成。” 后来小李开了小吃摊,果然雇了村里的两个困难户,大家都夸他 “会办事,还不忘帮别人”。
10、任何时候,都别给别人提建议:别做 “背锅侠”,两头不讨好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给人 “提建议”—— 邻居想做刺绣生意,她跟人说 “你该进这种线,肯定好卖”;朋友想种果树,她跟人说 “种苹果吧,市场好”。结果邻居进的线没人要,朋友种的苹果遇到了虫害,都怪小芳 “建议不靠谱”,跟她闹僵了。
小芳委屈地问周老栓:“我好心提建议,咋还落埋怨?” 周老栓说:“人都爱把错推给别人,你提了建议,他成了不会谢你,觉得‘是自己做得好’;他败了肯定怪你,觉得‘是听了你的建议才错的’。别随便给人提建议,不是不帮,是别做‘背锅侠’—— 你不说,他自己做决定,成败都是他的事;你说了,反而两头不讨好。” 后来再有人找小芳提建议,她只说 “我没做过,不好说,你自己多打听打听”,再也没随便给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