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输出的嗡鸣在实验室里持续回荡,屏幕上的蓝色曲线如静水深流般平稳。陈默盯着那抹代表希望的蓝色,脑海里却反复盘旋着刚才与三位领导对话时埋下的疑问,直到赵教授宣布基因提取进入稳定期,他才趁着助手更换样本管的间隙,集中意念呼唤起观测者。
“739,有个问题我必须问清楚。”陈默的意念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我胸口吸收的是星核体吧?你之前说地球现存五颗星骸晶,都是为寻找合适宿主准备的。可刚才提到能量武器、引导仪,甚至疫苗生产都离不开星骸晶相关材料,要是核体都需要宿主融合,哪来这么多晶体供技术开发?这逻辑根本对不上。”
脑海中沉寂了片刻,739的电子音带着惯有的平稳响起,却多了几分解释的耐心:“你的疑问源于对‘星骸晶’概念的混淆。严格来说,地球现存的五颗‘星骸晶’是星核体,而你们目前使用的是星晶碎片,二者本质与功能完全不同。”
陈默心中一动,下意识追问:“具体有什么区别?”
“首先是核心属性与定位。”739的声音清晰传递进意识,“星核体是完整的‘技术载体’与‘能量本源’,每一颗都封存着一套核心文明技术体系,且具备自我意识与宿主筛选机制。青藏高原的核体储存能源转化技术,太平洋深海的对应生物基因工程,亚马逊的是材料合成技术,南极的则关乎空间探测,而你融合的这颗,是负责能量传导与战斗适配的核心枢纽。它们的存在意义是寻找宿主完成文明传承,而非直接用于工业生产。”
实验台旁的助手恰好完成操作,赵教授抬头看向陈默,见他神色平稳便没多问,只是叮嘱道:“保持这个状态,还有十五分钟就结束了。”陈默微微点头,继续用意念与739沟通。
“那星晶碎片又是怎么来的?”
“星晶碎片是星核体的‘伴生能量结晶’。”739的解释愈发具体,“当年星骸晶群坠落在地球时,受大气层摩擦与撞击冲击,核体表面剥离出大量碎屑,这些碎屑就是星晶碎片。它们不含核心技术,却保留了基础能量特性,就像核能发电站的燃料棒与核废料的区别——核体是掌控能量核心的‘反应堆’,碎片只是能释放基础能量的‘燃料’。”
陈默瞬间抓住关键:“所以我们现在用的都是这些碎片?可碎片数量总有限吧?”
“数量足以支撑你们现阶段的技术落地。”739的电子音带着数据化的精准,“五颗星核体坠落时剥离的碎片总量超过两千吨,分散在核体周边区域——青藏高原冰川下的钛晶矿脉,本质就是星核体碎片与地质层融合形成的次生矿;太平洋海沟的热液区也沉淀着大量碎片;甚至你融合核体时,胸口疤痕脱落的碎屑,也是高纯度星晶碎片。这些碎片足够支撑能量武器量产与疫苗生产线搭建,直到你们有能力开采原生碎片矿脉。”
“那核体的作用仅仅是找宿主?”陈默想起另外四颗尚未找到宿主的星核体,语气里多了几分探究。
“并非如此。”739的回答带着重要提示,“当五颗星核体全部找到适配宿主后,宿主可通过核体建立‘能量共鸣网’,激活星核体内部的核心技术数据库。届时你们能获得完整的技术图纸,无需再依赖碎片,甚至能利用地球材料合成人造星晶。现在你们使用的,不过是碎片的基础能量特性,连星骸晶技术的皮毛都算不上。”
陈默心中的迷雾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自己融合的星核体是文明传承的钥匙,而星晶碎片只是开启前期准备的耗材。这时赵教授的声音再次响起:“能量曲线开始收束,准备收尾!”
“我明白了。”陈默在意识中回应739,“另外四颗核体的位置既然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启动寻找计划?”
“等你体内核体与基因完全融合,能稳定输出引导信号后即可。”739的声音恢复了简洁,“当前优先级仍是确保你的基因数据转化为疫苗原型,其余计划需循序渐进。”
随着最后一声仪器提示音响起,赵教授兴奋地宣布实验成功。陈默看着被小心封存的基因样本管,胸口的能量源轻轻跳动,与脑海中739的最后一句话形成共鸣:“星核体是文明的种子,星晶碎片是培育的土壤,只有先扎根土壤,种子才能真正发芽。”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手臂,目光望向窗外基地的方向,那里有无数人正为了未来奋战。此刻他不再有任何疑虑——那五颗星核体与散落的星晶碎片,早已在地球布下了对抗魔蛇人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