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整,明泽医院的积雪在晨光中泛着细碎的银光,75栋科室楼的轮廓在薄雾中逐渐清晰。中枢指挥中心的50米巨幕准时亮起,一道冰蓝色信号如利剑般划破界面——超特级量子计算机完成接入,顶端“10亿量子比特\/秒”的算力标识格外醒目,下方“核心算力10%、储备算力90%”的字样与“运行状态:完美”的绿色提示稳稳并列,量子网络速率实时显示“1.24x10? s?1”,远超最低标准。
沈知行身着深灰色西装站在主控制台前,苏晴的米白色职业套装衬得干练从容,夫妇二人目光扫过巨幕分割的12个功能区域,75栋科室楼的三维模型正有序展开。五位助手已各就各位:周明紧盯医保监控屏上跳动的报销数据,林薇核对330个科室的医护排班表,赵磊调试后勤调度系统的配送轨迹,程昱检查专用供电站的运行参数,江晓监控网络中心的数据流。
“启动白班全域守护模式。”沈知行指尖轻触屏幕,“明泽,重点监测住院中心床位动态与罕见病中心诊疗数据,核心算力维持10%不变。”
“收到,白班模式已启动。当前室外温度-2c,330个科室温场均稳定在预设区间,住院中心床位占用率66%。”明泽的电子音落下,巨幕左侧自动弹出各中心实时画面:罕见病中心的医护正进行晨间查房,婴儿中心330个保温箱的参数矩阵滚动刷新,康复中心330个专科康复区的患者已开始训练。
八点十五分,指挥中心的门被轻轻推开,沈景初抱着笔记本电脑,沈景行拎着实习手册走进来。刚结束大学课程的两人穿着崭新的白大褂,胸前别着“实习医师”的工作牌,略显拘谨地走到控制台旁。
“爸,妈,我们来报到了。”沈景初将实习分配单递过去,纸上清晰标注着“330个科室轮岗实习,首站:罕见病中心、婴儿中心”。
苏晴接过单子,眼底藏着笑意:“先跟着林主任和婴儿中心的张副主任熟悉流程,明泽会同步推送各科室的基础诊疗规范,有问题随时通过系统呼叫我们。”沈知行则指了指巨幕角落的轮岗监测模块:“你的实习进度会实时同步到这里,我们和330位专科主任都会关注。”
正说着,林薇的平板发出提示音:“330位专科副院长、总主任、主任及副主任均已到岗,轮岗实习对接人已确认完毕。罕见病中心林主任正在等候景初、景行。”
九点整,沈景初兄妹跟着林主任走进罕见病中心的病区。全息投影突然亮起,明泽的电子音同步响起:“为实习医师推送Eb患儿陈诺病例资料,当前创面愈合率60%,昨日通过0.7%核心算力优化护理方案,建议今日重点观察创面渗液变化。”巨幕上弹出陈诺的诊疗记录,从基因测序到创面护理的每一步都标注得清晰详尽。
沈景初凑近监护仪,看着稳定跳动的数据轻声问:“330个专科康复区都有独立的算力支持吗?”林主任点头指向远处的康复区画面:“每个康复区都分配了0.1%的基础算力,可实时调整训练方案,你看神经科康复区的患者,训练计划都是明泽根据晨起各项指标生成的。”
与此同时,中枢指挥中心内,程昱正汇报电力情况:“专用供电站负载34%,75栋科室楼供电链路均呈绿色,量子计算机运行温度19c,能耗较昨日持平。”江晓补充:“网络中心拦截2次外部试探攻击,用0.2%算力加固了防御,传输延迟稳定在0.02秒。”
九点三十分,婴儿中心传来呼叫,沈景行跟着张副主任赶到时,330个保温箱正以矩阵形式在屏幕上显示参数。“28号保温箱湿度略低,明泽已发出预警。”张副主任操作控制台,“你试试用系统调取它的历史数据,分析湿度波动原因。”沈景行指尖轻点,屏幕立刻弹出数据曲线,明泽同步推送分析:“推测为加湿器滤网堵塞,已用0.1%算力定位附近备用滤网位置。”
中枢这边,周明调出住院中心数据:“1千万张床位当前占用率67%,一级床剩余248万张、二级床247万张、三级床245万张、四级床243万张,呼吸科四级床需求增长明显,已达180张。”沈知行指令:“明泽,用0.3%算力预测今日需求峰值,提前协调30张三级床转为临时监护床。”
十点整,超市中心的预警弹出巨幕:“儿童保暖用品补货后库存再次告急,预计两小时内售罄。”赵磊立刻接入后勤系统:“已联系供应商加急配送,明泽用0.2%储备算力规划了新路线,避开积雪路段,首批货物十一点半可到。”他转头对苏晴说:“餐厅中心也传来消息,预计今日就餐峰值13万人次,已提前启动15个应急窗口。”
十一点十五分,沈景初在罕见病中心参与查房时,陈诺的创面监护仪突然出现轻微波动。“别慌。”林主任镇定指挥,“景初,呼叫明泽调取实时护理方案。”她应声操作,巨幕瞬间弹出优化建议:“创面周围温度降至24c,减少局部充血,已用0.5%核心算力模拟愈合趋势,预计1小时内恢复稳定。”果然,不到四十分钟,监护仪数据便回归平稳。
此时,科研中心李教授发来算力申请:“需调用4%储备算力进行‘罕见病低温应激基因’后续模拟,预计耗时3小时。”沈知行查看算力池后同意:“批准,明泽做好动态分配,确保临床需求优先。”程昱补充:“已为科研中心预留专属电力通道,不会影响其他区域。”
十二点整,中枢生成午间运行报告:门诊接诊量6.2万人次,医保报销3.1亿元,330个科室运行零差错,核心算力最高占用8.3%,储备算力剩余86.5%。林薇更新医护考勤:“全院出勤率99.7%,仅2位专科副主任因积雪迟到,已安排代岗。”
沈景初兄妹在餐厅中心匆匆吃过午饭,下午的轮岗目的地是专家中心。刚走进会诊大厅,就遇上一例多学科会诊。“是疑似遗传性代谢病患儿,需调用全球病例库。”儿科主任对他们说,“你们看明泽怎么工作。”沈知行的指令从中枢同步传来:“明泽,调用1%核心算力调取相关病例2.5万例。”十秒内,巨幕上已生成基因图谱,LRbA基因突变位点被精准标注,会诊仅用20分钟便确定方案。
下午两点,住院中心申请调配医护人力:“新增50位住院患者,老年科护理人力不足。”林薇立刻操作:“明泽用0.4%算力进行人力补位,从空闲科室抽调8位护士,15分钟内可到岗。”她对沈知行解释:“管理体系的层级优势在这里体现得很明显,330位专科副主任随时能补位,再加上算力调配,不会出现人力断层。”
两点三十分,沈景行在婴儿中心协助检查保温箱时,发现33号箱体温度波动频率增加。他立刻上报,明泽同步分析:“为散热风扇积尘导致,已用0.1%算力规划清理路径,维修机器人正在赶来。”张副主任赞许道:“观察力不错,这些细节明泽虽能监测,但人工复核同样重要。”
中枢指挥中心内,苏晴正关注康复中心数据:“330个专科康复区中,骨科患者因积雪导致的关节疼痛病例增多,明泽已用0.6%算力更新训练计划,增加热敷预处理环节。”屏幕上显示,患者满意度已升至94%。
三点十五分,网络中心突然提示:“专家中心会诊数据传输出现短暂延迟。”江晓迅速排查:“是雪后信号干扰,已用0.3%算力切换备用传输通道,延迟恢复正常。”程昱补充:“电力系统未受影响,专用供电站运行稳定,负载35%。”
四点整,沈景初在科研中心观摩实验,李教授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兴奋道:“看,用4%储备算力算出的靶点调控成功率达99.3%,这在以前电力不足时根本不敢想。”明泽同步推送数据至国家临床研究网络,江晓确认:“加密传输完成,用了0.2%算力保障安全。”
四点三十分,超市中心传来好消息:“补货已送达,明泽用0.1%算力优化了上架路线,15分钟内即可恢复供应。”餐厅中心也汇报:“应急窗口运行顺畅,排队时间控制在7分钟以内,餐食温度均达标。”
五点整,中枢生成白班运行总结:门诊接诊量11万人次,医保报销6.1亿元,住院床位占用率69%,核心算力日均占用8.6%,储备算力剩余85.2%。程昱关闭部分非核心区域供电:“为夜班节省能耗,量子计算机算力维持10%不变。”
五点半,沈景初兄妹回到中枢指挥中心,手里的实习手册已写满笔记。“第一天轮岗感觉怎么样?”苏晴递过热饮,沈景行挠挠头:“330个科室太庞大了,但有明泽的算力支持,每个环节都很有序。”沈景初补充:“罕见病中心的精准护理和专家中心的快速会诊,真的震撼到我了。”
沈知行看着他们,目光温和:“明天轮岗到呼吸科和住院中心,记得提前让明泽推送相关科室规范。”他指向巨幕,75栋科室楼的灯光正渐次亮起,“这就是医院的日常,看似平淡,却每分每秒都离不开算力与人心的守护。”
六点整,中枢切换至夜班模式,核心算力仍维持10%,储备算力回升至89.7%。巨幕上的“运行状态:完美”在夜色中格外清晰,量子网络的数据流如脉搏般跳动。沈知行与苏晴并肩而立,看着沈景初兄妹走出指挥中心的背影,又望向330个科室的实时画面——罕见病中心的患儿已入睡,婴儿中心的保温箱发出均匀声响,康复中心的设备正在消毒。
“孩子们慢慢会明白,”苏晴轻声说,“10%的算力撑起的不仅是千万张床位,更是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沈知行点头,目光落在算力标识上:“这日常里的每一份安稳,都是算力与坚守共同写就的答案。”
夜色渐深,积雪覆盖的明泽医院静谧而温暖,75栋科室楼如沉默的守护者,在10亿量子比特算力的支撑下,等待着新一天的朝阳与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