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十分,明泽医院中枢指挥中心的30米巨幕在白班模式下亮起,十二大核心中心的运行数据如溪流般奔涌。沈知行与苏晴步入指挥厅时,资金主管周明、行政+人事主管林薇等五位助手已围在控制台前,科研中心的实时画面正占据着巨幕主区域——实验室里灯火通明,科研人员正围绕光学仪器调试参数,屏幕角落标注着“眼科难题攻坚:角膜再生技术关键阶段”。
“眼科的干细胞培养进入第七天,明泽一号监测到细胞活性达92%,比预期高3个百分点。”沈知行指尖轻点屏幕,切换至数据详情页,“这是世界级难题的突破窗口,资金、电力、网络必须全力保障,周明,专项科研经费要单独列支,明泽一号做动态监控,避免与临床资金混淆。”周明立刻应答:“已在财务系统开设‘角膜再生专项账户’,初始拨付2000万元,算力预留8%支撑经费核算,资金池余额充足。”
林薇同步汇报:“景初、景行的实习排班已同步至各中心,景初每周三、周六下午在科研中心跟进项目,景行则在康复中心协助设备调试,明泽一号给他们的实习终端开通了‘科研数据查看权限’,脱敏后可自由调取。”苏晴补充道:“让科研中心的李教授带带景初,重点教他干细胞培养的数据解读,景行那边安排康复科主任指导,把理论和设备操作结合起来。”
七点整,早高峰的压力如期而至。313专科中心的眼科候诊量瞬间突破500人,巨幕右侧的热力图转为深红——不少患者是听闻医院在攻克角膜难题,专程来咨询未来治疗方案的。“明泽一号,激活5间临时诊室,调度眼科机动医护,同时在候诊区播放角膜再生技术科普短片。”沈知行下令的同时,江晓已调整网络带宽:“科普视频的流媒体带宽单独分配1Gbps,候诊叫号系统运行稳定,无卡顿。”
程昱盯着电力曲线:“眼科实验室与临时诊室的供电已设为最高优先级,备用发电机处于热备状态,算力预留10%应对设备瞬时启动需求。”赵磊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科普手册已按明泽一号规划的路线送到候诊区,志愿者正在分发,患者咨询压力小多了!”苏晴看着候诊区的监控画面:“安排专人解答技术相关问题,用通俗语言讲,别用专业术语,明泽一号里有‘科普话术模板’,让他们照着来。”
八点半,景初的消息弹入终端:“爸,我刚到学校,上午有《细胞生物学》课,下午两点准时到科研中心。明泽一号把眼科干细胞的前六天数据同步给我了,有两组活性波动想请教李教授。”沈知行回复:“直接在终端上标注疑问点,李教授能实时看到,明泽一号会自动匹配相似文献供你参考。”此时,巨幕弹出科研中心的预警:“干细胞培养箱的温度波动0.2c,需校准!”李教授的声音立刻传来:“已按明泽一号的提示调整,温度恢复37c,细胞活性未受影响。”
与此同时,景行在大学的《康复工程学》课堂上,正用手机查看明泽一号推送的康复设备参数。“老师,这款智能训练仪的阻力调节原理,和明泽医院用的型号是不是一样?”他举起手机提问,屏幕上的设备三维图清晰展示着内部结构。老师笑着点头:“正是同一款!明泽医院的康复设备是行业标杆,你能接触到实物操作,比课本上学得更直观。”
中午十二点,接诊量攀升至4.7万人次,医保报销突破1.2亿元。周明趁着间隙汇报:“眼科的检查费用报销占比提升15%,明泽一号已自动分类统计,专项账户的经费还剩1980万元,未出现超支。”林薇补充:“景行下午的实习已在人事系统报备,康复中心的设备调试清单已同步,明泽一号标注了重点操作步骤。”沈知行与苏晴轮流去休息室用餐,指挥台交由五位助手值守,巨幕上科研中心的细胞培养数据仍在实时更新。
下午两点,景初准时出现在科研中心。李教授正对着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明泽一号的屏幕上同步显示着放大200倍的图像:“你看这组细胞的边缘形态,活性高的干细胞会呈现规则的圆形,明泽一号用红色标注的就是优质细胞,占比达89%。”景初凑近细看,指尖在终端上滑动:“系统提示这组细胞的基因表达与正常角膜细胞匹配度91%,是不是意味着离临床应用更近了?”李教授点头:“再稳定培养三天,若活性维持在90%以上,就能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明泽一号会全程算最优培养条件。”
两点半,景行抵达康复中心。护士正对着一台故障的训练仪发愁,明泽一号弹出提示:“电机碳刷磨损,需更换型号为cb-08的备件”。“我来试试!”景行想起课堂上学的设备原理,对照明泽一号的拆解图示,半小时就完成了更换。“调试参数时按系统提示来,患者肌力3级,阻力设为10N最合适。”康复科主任在一旁指导,景行调整后,患者立刻反馈:“比刚才顺畅多了,胳膊也不费劲。”
三点十五分,科研中心传来突破性进展。李教授将数据投射到中枢巨幕上:“明泽一号筛选出最优细胞因子配比,干细胞活性在过去两小时稳定在93%,且分化方向高度指向角膜上皮细胞!”沈知行立刻指示:“启动动物实验准备,让明泽一号匹配30只实验兔的基因数据,优先选择角膜损伤模型,资金不够随时跟周明说。”周明同步回应:“已预留1000万元动物实验经费,财务系统自动审批,无需额外流程。”
江晓补充:“科研数据已同步至云端备份,采用银行级加密,避免核心技术泄露。网络带宽已给动物实验中心单独分配2Gbps,确保实时传输监测数据。”苏晴看着巨幕上跳动的细胞活性曲线:“让景初参与实验兔的术前评估,明泽一号把历史病例数据给他,让他学着做对照分析,这比课本上的案例鲜活多了。”
傍晚五点,白班进入收尾阶段。景初在科研中心整理数据,终端上弹出明泽一号的总结提示:“今日干细胞培养关键指标:活性93%,分化匹配度91%,需明日重点监测ph值变化”。景行则在康复中心协助完成最后一台设备调试,系统显示他今日协助处理了8位患者的训练方案,满意度100%。
六点整,巨幕核心数据定格:当日接诊量(最终):8.9万人次 | 当日医保报销(最终):1.95亿元 | 眼科科研进度:细胞培养第7天,活性93%。沈知行与苏晴交接给夜班副手,五位助手也陆续收拾东西,指挥厅的灯光渐次调暗。
七点半,一家人在餐厅聚餐。景初兴奋地分享:“李教授说明天带我做实验兔的角膜移植模拟,明泽一号的3d建模太逼真了,连血管分布都和真兔一样。”景行也举起筷子:“康复中心的主任夸我设备修得好,说明天教我用明泽一号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苏晴给兄妹俩夹菜:“在学校好好上课,来医院实习更要多问多做,明泽一号能给你们兜底,但真本事得自己练出来。”
沈知行看着儿女眼中的光芒,又想起中枢巨幕上的科研数据,心中满是欣慰。中枢的聚力守护,让科研攻坚稳步推进;青春的躬身实践,让成长有了清晰的轨迹。而明泽一号的算力,正如同无形的桥梁,将医院的责任、科研的突破与儿女的成长紧紧相连,在每个寻常的日子里,书写着不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