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明泽医院的晨雾还未散尽,十大专区已按部就班进入运转节奏——罕见病中心的实验室里,工程师正校准基因测序仪的参数;儿科中心的护士站,值班护士开始核对早产儿的晨间用药剂量;330专科专区的外科楼,手术器械的轻响透过走廊传来。指挥中心内,沈知行刚坐下,就看到苏晴端着两杯热豆浆走进来,杯壁贴着一张便签,上面是她清秀的字迹:“今天阿姨会来医院,记得早点结束巡查,别让她等太久。”
沈知行指尖划过便签,抬头时眼底带着笑意:“放心,上午的巡查路线已经跟林薇确认过,11点前就能结束,不会耽误见阿姨。”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妈也说要早点来,还特意从家里带了她做的桂花糕,说你之前提过爱吃。”苏晴接过豆浆,耳尖悄悄泛红,低头翻开“今日诊疗重点清单”:“那我上午把内分泌专科的术后患者复查报告整理完,中午就能陪她们聊聊。”
第一阶段:清晨的诊疗日常——藏在细节里的牵挂
七点半,门诊大厅的自助机前已排起长队,来自山东的糖尿病患者张大爷正对着屏幕发愁,志愿者立刻上前帮忙:“大爷,您要挂内分泌专科是吧?苏晴老师今天上午有门诊,我帮您预约10点的号。”张大爷连忙道谢:“听说苏老师看糖尿病特别好,我特意从老家过来的,还带了点自家种的苹果,想谢谢她。”
同一时间,内分泌专科的诊室里,苏晴正在为一位“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问诊。患者是位年轻妈妈,担心药物影响哺乳,苏晴耐心解释:“我们给您选的是哺乳期安全用药,剂量已经调整过,不会影响宝宝,这是我整理的‘哺乳期用药指南’,您拿着随时看。”她刚把指南递给患者,沈知行的消息就弹了出来:“我妈已经到医院门口了,林薇在陪她,你忙完这例患者就过来。”
八点半,沈知行的巡查来到骨科专区。陈明副院长正为一位骨癌术后患者做康复评估,看到沈知行,笑着说:“昨天患者还说,苏老师整理的康复手册特别实用,现在能自己扶着助行器走路了。”沈知行看着患者平稳的步态,点头道:“苏晴对术后细节把控得很严,你们有疑问随时跟她沟通。”他刚说完,手机又响了,是苏晴的消息:“我妈也到了,正在超市专区看术后护理用品,说想给住院的患者带点护手霜。”
第二阶段:双方父母的初见——烟火气里的认可
十一点,指挥中心外的休息区里,沈知行的母亲周阿姨正和苏晴的母亲李阿姨坐在一张桌子旁,桌上放着周阿姨带来的桂花糕,还有李阿姨从超市专区买的护手霜。“早就听知行说,苏晴是个特别细心的姑娘,昨天他还跟我讲,你们一起攻克内分泌难题的事,我都听入迷了。”周阿姨拉着李阿姨的手,笑得格外亲切。
李阿姨也笑着回应:“我家苏晴也总提沈院长,说他不仅医术好,还特别照顾团队,上次她熬夜整理监护手册,沈院长还特意给她送了热牛奶。”两人正聊着,苏晴和沈知行并肩走来,看到桌上的桂花糕,苏晴拿起一块递给李阿姨:“妈,周阿姨做的桂花糕特别好吃,您尝尝。”沈知行则拿起护手霜,对李阿姨说:“阿姨,超市专区的护手霜是医护专用的,不刺激,您要是喜欢,我让赵磊再送几盒到家里。”
中午十二点,四人一起走进餐厅专区的“家庭餐区”。赵磊早就安排好了位置,桌上摆着餐厅师傅特意准备的“团圆餐”——清蒸鱼、杂粮饭、清炒时蔬,还有苏晴爱吃的草莓甜品。“这是按您之前说的‘低油低盐’标准做的,阿姨们要是有忌口,再让师傅调整。”赵磊笑着说完,又递上两盒包装好的餐食,“这是给两位阿姨准备的,里面有桂花糕和草莓,路上饿了可以吃。”
吃饭时,周阿姨突然拿出一个丝绒盒子,里面是一枚小巧的玉镯:“这是我婆婆传下来的,今天特意带来给苏晴,希望你们以后平平安安,一起把日子过好。”李阿姨也从包里拿出一条围巾,递给沈知行:“这是我织的,医院走廊风大,你巡查的时候戴着,别着凉。”苏晴和沈知行接过礼物,相视一笑,眼底满是暖意。
第三阶段:午后的诊疗与家庭的融合
下午两点,苏晴的母亲李阿姨跟着她来到内分泌专科的病房。一位刚做完甲状腺手术的老奶奶正坐在床上,看到李阿姨手里的护手霜,笑着说:“姑娘,你这护手霜看着就好用,我这手总干,涂什么都不管用。”李阿姨立刻拿出一支递给老奶奶:“这是医护专用的,您试试,要是好用,我再让苏晴给您带几支。”苏晴在一旁补充:“奶奶,您术后要注意保暖,护手霜每天涂两次,对皮肤好。”
同一时间,沈知行的母亲周阿姨跟着他来到罕见病中心。看到实验室里的基因测序仪,周阿姨好奇地问:“这就是你们用来研究罕见病的机器?真是太先进了。”李伟副院长笑着解释:“周阿姨,这台机器能快速检测基因变异,之前有个罕见病患儿,就是靠它找到了病因,现在已经康复出院了。”周阿姨听完,对沈知行说:“你们做的都是积德的事,一定要好好干。”
下午四点,双方父母一起参观了医院的“明泽医疗成果展”。展柜里摆放着沈知行和苏晴一起研发的“内分泌诊疗模型”、整理的术后监护手册,还有全球专家发来的感谢信。“没想到你们不仅救了这么多患者,还为全球医疗做了贡献,真是太了不起了。”李阿姨看着展柜里的成果,骄傲地说。周阿姨也点头:“以后你们要是有时间,就多回家看看,家里的事不用操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
第四阶段:傍晚的日常收尾与家庭的温暖约定
傍晚六点,全院的接诊量定格在5.54万人次。苏晴和沈知行送双方父母走出医院大门,李阿姨拉着苏晴的手,轻声说:“以后在医院要照顾好自己,别总熬夜,有时间就跟沈知行一起回家吃饭。”周阿姨也对沈知行说:“苏晴是个好姑娘,你要多疼她,别让她受委屈。”
送走父母后,两人并肩走回指挥中心。巨幕上还显示着今日的诊疗数据:“内分泌专科术后患者康复率98%,罕见病中心基因检测准确率100%,儿科中心患儿满意度99.5%。”林薇笑着走进来,递上一份“家庭日安排表”:“这是我帮你们整理的,下周周末可以带阿姨们去附近的湿地公园逛逛,那里环境好,适合散步。”
晚上七点,指挥中心的灯光渐渐暗下来。苏晴靠在沈知行肩上,翻看着下午拍的照片——有双方父母一起参观实验室的画面,有四人在餐厅吃饭的合影,还有展柜里成果的特写。“今天真的很开心,我妈说以后要常来医院,帮住院的患者织围巾。”苏晴轻声说。沈知行握紧她的手,眼底满是温柔:“我妈也说,要把桂花糕的配方教给餐厅师傅,让患者也能吃到。”
晚风拂过医院的走廊,十大专区的灯光次第熄灭,却有一盏灯始终亮在指挥中心。沈知行翻开“医院运行日志”,在今日记录的最后写下:“明泽的日常,不仅有诊疗的坚守,还有家庭的温暖。双方父母的认可,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也是明泽最珍贵的烟火气。”他转头看向苏晴,两人相视一笑——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继续在明泽的诊疗日常里守护生命,也会在家庭的温暖里,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