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拂过潜渊谷,带来山间微凉的爽意,也带来了沉甸甸的,令人心醉的稻谷清香。
曾经一片蛮荒,充斥着流民血泪和绝望哀嚎的山坳,此刻,已然换上了一副筋骨强健、生机勃勃的面容。
袁大山站在新落成的内城了望塔最高处,俯瞰着脚下这片由他一手缔造,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的崭新家园。
胸膛里涌动的,是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一股更加汹涌的豪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潜渊城最坚实的脊梁——防御体系。
依托着两侧陡峭的山壁,一道蜿蜒如龙,厚重狰狞的城墙拔地而起,将整个谷地牢牢环抱。
城墙并非简单的直线,而是在关键位置,如同巨兽探出的利爪,向外凸起数个巨大的棱角!
这些棱角由巨大的石块混合着夯实的黏土垒砌而成,表面粗糙却异常坚固。
棱角之上,预留了射击孔和垛口,形成了天然的、无死角的交叉火力覆盖区。
这超越时代的棱堡雏形设计,是袁大山现代军事知识在此世的野蛮生长,也是张三铁带领工匠们用血汗铸就的奇迹。
城墙并非孤悬。谷口处,依托狭窄地形,设置了足足三道厚重的木石混合隘门,每一道门后都构筑了简易的瓮城结构。
高耸的了望塔如同警惕的眼睛,矗立在城墙四角和隘门上方,视野覆盖整个谷地及周边山峦。
塔顶飘扬着用简陋麻布缝制的“袁”字大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宣告着此地主人的存在。
内心oS:棱堡交叉火力!瓮城层层设防!了望塔视野覆盖!张三铁这小子,执行力真没得说!这防御体系,虽然比不了后世钢筋混凝土,但在这冷兵器时代,足够让敢来犯的杂鱼撞个头破血流!安全,是发展的基石!这基石,算是立稳了!
视线越过城墙和隘口,谷地内部,规划清晰的功能区如同棋盘般铺展开来。
生活区占据了向阳避风的平坦地带。不再是杂乱无章的窝棚,而是一排排、一片片整齐划一的木石结构房舍。
虽然用料朴实(木材、石块、黏土),形制也相对简单(多为单层、方形),但胜在布局合理,道路横平竖直,将房舍分割成一个个规整的“里坊”。
房舍之间,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口用石块砌好的公共水井,井口光滑,辘轳转动轻便。
更引人注目的是,每条道路两侧,都挖掘了深而宽的排水沟,沟壁用碎石和黏土加固,上面覆盖着平整的石板或厚实的木板。
此刻,正值午后,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在干净的道路上追逐嬉戏,妇人们在水井边汲水浣衣,笑语声隐隐传来,一派安宁祥和。
内心oS: 总算有点“城”的样子了!功能区划、道路网格、公共水井、排水系统…这些现代城市规划的皮毛,在这古代就是降维打击!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听着小孩的笑声…这感觉,比当初打下那个破坞堡爽多了!这才叫生活!不过…石板覆盖的排水沟,成本还是高了点,以后得推广更廉价的材料…
生活区外侧,是广袤的耕作区。新开垦的农田如同绿色的绒毯,一直铺展到山脚下引水渠的尽头。
引水渠是张三铁的另一项杰作,利用地势落差,将山涧清泉引入,再通过更细小的支渠,如同血脉般滋养着每一块土地。
田里的粟米(小米)和高粱已经抽穗,沉甸甸的穗子在秋风中起伏,形成一片金色的波浪,长势极为喜人。
田间地头,农夫们正在忙碌,脸上带着满足和希望的笑容,他们知道,这将是潜渊城第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丰收年。
内心oS: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引水灌溉系统,是真正的命脉!张三铁这工造大匠,名副其实!看这庄稼的长势…只要老天爷赏脸,过冬的粮食就稳了!几千张嘴,终于不用再为下一顿饭发愁了!民心,这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
在靠近山壁、离水源稍近,又兼顾了安全(离防御体系近)和避免污染生活区(在下风口)的位置,则是工坊区。
这里是整个潜渊城力量和活力的源泉。
铁匠铺是当之无愧的核心,规模最大,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日夜不息,如同潜渊城强劲的心跳。
炉火熊熊,映照着工匠们汗流浃背的身影。新出炉的锄头、镰刀、斧头等农具,闪着乌沉沉的光泽,堆放在一旁。
更有几座炉子旁,铁匠老赵正带着徒弟,小心翼翼地锻打着新一批的枪头和矛尖,火星四溅。
原料,正是来自不远山坳中的露天铁矿,由潜渊城自己的土高炉冶炼出的生铁锭!
紧邻铁匠铺的是规模不小的木工坊,锯木声、刨木声不绝于耳。
工匠们利用山中丰富的木材资源,制作着从门窗家具、到车轮、独轮车、甚至小型水车构件等一切所需。制盐工坊则显得安静许多,但重要性丝毫不减。
几座改良过的,更宽敞的晒盐棚下,洁白的盐粒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旁边的小棚子里,几口陶锅下炉火微温,这是白素雅和柳如梦优化出的“煮析”关键环节,用于处理部分高纯度卤水,产出最精纯的食盐。
更远处,陶窑的烟囱冒着青烟,一批新的陶罐、陶碗正在窑火中成型。
内心oS:铁!盐!木!陶!自给自足的工业雏形!虽然原始,虽然效率低下,但每一个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才是立足乱世的根本!看着老赵打铁,看着晒盐池里的“白雪”,看着新出的陶罐…这份踏实感,千金不换!张三铁、素雅、如梦、丽丽…还有那些默默付出的工匠、农人、妇孺…潜渊城,是所有人共同的孩子!
袁大山的目光,缓缓扫过城墙的棱角,整齐的房舍,金色的田野,轰鸣的工坊…最终,落在那些在田间劳作,在工坊挥汗,在街道上行走的人们脸上。
那曾经写在流民脸上的麻木、惶恐和绝望,早已被一种崭新的光芒取代——那是希望的光,是安定满足的光,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这个庇护所的认同和自豪!
这里不再是朝不保夕的临时避难所,而是他们亲手参与建设,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是属于“潜渊城民”的地方!
秋风送来稻谷的醇香,也送来下方隐约可闻的,充满干劲的号子声和孩童无忧无虑的嬉笑声。
袁大山深深吸了一口这混合着泥土,草木,烟火和汗水的,独属于新生的气息,嘴角勾起一抹发自内心的笑意。
内心oS:终于有点样子了!像个能遮风挡雨、让人安心扎根的家了!比当初那个四面漏风、朝不保夕的破坞堡,强了何止百倍!看着这些人脸上的笑…值了!所有的辛苦,所有的拼命,都值了!…不过,这才是开始!潜渊城,还嫩着呢!筋骨有了,血肉有了,还缺什么?还缺魂!还缺能支撑它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力量!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