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如来那浩瀚的意志虽已离去,但其法相曾显化之处的虚空,仍残留着令人心静神安的淡淡佛韵,与马小玲新立天道那包容而严谨的气息相互交织、试探,最终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马小玲的元神投影自九天缓缓降下,并非落回灵灵堂,而是心念微动。霎时间,周遭景物变幻流转,云气聚拢,金光铺地,竟是于这九天虚空之上,凭借新天道权柄,凭空造化出一方临时的清静道场——亭台楼阁隐约可见,仙莲绽放于云海,清泉潺潺流淌于虚空,道韵与佛光在此和谐共存。
她深知,与大日如来的对话并未结束,方才只是初步的认可与秩序的奠定,更深层次的“论道”与“因果”,需在此进行,也需有见证者与参与者。
光华闪动,数道身影被马小玲以天道之力接引至此。
地藏王(孔雀)最先显现,他身披袈裟,手持锡杖,脑后虽有功德金轮,但眉宇间已无昔日里高野法力僧的凌厉,取而代之的是大愿已发的沉稳与慈悲,其气息与下方幽冥之地紧密相连,显然是新天道地道的核心支柱。
紧接着,新归位的那尊略显虚幻却宝相庄严的观音法相(妙善所化)也悄然浮现,手持净瓶杨柳,静立一旁,眼眸中蕴含着对众生无尽的悲悯,亦是对新天道的认同与守护。
最后,又是一道温和却无比恢宏的佛光亮起,大日如来那巨大的法相并未再现,但其意志却凝聚为一尊与马小玲所化道场规模相仿、面容清晰、更具亲和力的**金色化身**,缓步走入场中,面带微笑,目光扫过在场诸位,最终落在马小玲身上。
“天道之主,巧夺造化,于此虚空立道场,善。”大日如来化身含笑颔首,语气中多了一丝平等论道的意味。
马小玲拱手还礼,姿态从容:“如来谬赞。天地新立,诸事繁杂,能得如来降临,与诸位共论未来,实乃此界之幸。请坐。”
言出法随,云气自动凝结成数个蒲团,分布于场中。马小玲率先于主位坐下,大日如来化身亦于客位落座,地藏、观音亦依次而坐。气氛庄重而严肃,一场关乎此界根本法则与未来走向的论道,即将开始。
大日如来化身率先开口,声音平和却直指核心:“天道之主,先前所言,新天秩序包容万法,以平衡为基,贫僧深以为然。然,宇宙生灭,众生浮沉,皆逃不开‘因果’二字。旧天道崩坏,诸神陨落,此为大因;然,其崩坏之‘果’,由众生共担,是否亦蕴含无量业力?新天道承此旧果,又将如何处置这万千纠缠之业力因果?此乃定序之基,不可不察。”
他所问的,是过去与未来的连接,是旧世界罪孽与新世界秩序之间最尖锐的矛盾。若处理不当,旧日业障反噬,新天亦有可能被拖累,重归混乱。
马小玲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从容应答:“如来所问,确是根本。旧天崩坏,其因深远(暗指鸿钧算计),其果惨烈。然,众生于此劫中,虽有业力缠身,却亦多为被动承受者。新天立,非为抹杀过去,乃为开辟未来。”
她顿了顿,眸光清亮,引动天道法则微微共鸣,阐述其理念:“对于旧日业力,新天道不回避,不偏袒。吾将以天道之力,化‘业’为‘考’,融于新轮回之中。前世孽债,非简单报应,而是转世之后,化为其一生中必要历经之磨难、需克服之心魔、需偿还之宿缘。度过,则业消债了,心境升华,于修行大有裨益;度不过,则业力加深,轮回再续,直至明悟解脱。”
“此举之意,在于给予众生‘自新’之机,而非简单惩罚。让业力成为磨砺心性的砥石,而非毁灭未来的枷锁。新天道将监察此过程,确保其公平运转,赏善罚恶之权,亦体现于此。”她看向地藏王,“此地藏王菩萨重塑之轮回,正为此设。六道运转,考评功过,业力自偿,因果自续,然皆在新天秩序框架之内。”
地藏王闻言,双手合十,颔首道:“南无阿弥陀佛。天道之主所言甚是。幽冥轮回,非仅魂魄转生之地,更是清算旧业、启悟新程之所在。贫僧发愿镇守,必秉公持正,以慈悲心行公正事,助众生化解业力,步入新天。”
大日如来化身静静听着,眼中流露出思索与赞赏之色。此方案并非粗暴切断因果,亦非全盘承受业力爆炸,而是以一种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去消化、转化因果,将其纳入有序管理的轨道,这与佛门“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修行解脱”的理念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更显秩序与主动。
“化业为考,融于轮回……善哉。”大日如来化身缓缓点头,“如此,既全了因果之道,又予众生超脱之机,更显新天慈悲与秩序。然,还有一问。”
“如来请讲。”
“修行之路,佛道殊途,却皆求超脱。新天道之下,佛门弟子修行,所证果位,是依其佛门自有标准,还是需合新天规制?其所获神通法力,源于自身修行,源于佛国加持,还是源于新天赐予?此关乎道统根本,亦需明晰。”
这个问题更为尖锐,涉及到力量体系和新天道的权限边界。
马小玲微微一笑,显然成竹在胸:“万法归宗,其宗为何?乃是对‘道’的追寻,对‘真理’的探求,对‘超脱’的渴望。佛法是道,玄门是道,乃至众生百艺,臻至极致,皆可触道。新天道,不干涉具体修行法门,无论佛道,皆可自在传承。”
“至于果位与力量,”她继续道,“佛门弟子修行,其心性修为、功德积累,自有佛门标准评判,新天不越俎代庖。其所得神通法力,首要源于其自身修行积累与感悟,此乃根本。若得佛国净土加持,亦是其缘法,新天亦不阻拦。”
话锋一转,她语气虽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然,一切力量之运用,需遵循新天秩序。不得以神通乱世,不得以法力欺压凡人,不得违背阴阳平衡。换言之,新天道不管力量来源何处,只管力量如何使用。用之合序,自有功德;用之悖序,必遭天罚。”
“而佛门果位,”她看向大日如来化身,“新天道予以承认和尊重,视其为修行成就之标志。然,此果位并非特权。拥有果位者,更需以身作则,维护新天秩序。其在新天之内行使‘果位’赋予之职能(如菩萨救苦救难),亦可视作对新天的贡献,新天自会记录功德。反之,若仗果位而行悖逆之事,其果位亦会被新天暂时剥夺甚至永久削去。”
“总而言之,新天道是平台,是规则,是最终裁定者。它不剥夺任何正法的传承,不否定任何正果的成就,但它要求一切行为必须在它制定的秩序框架内进行。它并非要取代佛国,而是为所有法脉、所有生灵提供一个共存、共荣、共谋超脱的公正舞台。”
这一番话,清晰划定了权责边界,既给予了佛门极大的自主权,又牢牢确立了新天道的最终管理权,理念先进,格局宏大。
大日如来化身听完,沉默良久,脸上缓缓绽放出无比欣慰和赞赏的笑容:“好一个‘平台’,好一个‘规则’!天道之主之胸怀与智慧,贫僧佩服。如此安排,既全了道统传承,又确保了秩序井然,更是为万法众生寻了一条真正的超脱之路。贫僧再无异议。”
他转而看向地藏和观音(妙善):“尔等在此新天,各司其职,各得其位,当勤勉不辍,护持正法,维护秩序,导引众生,方不负天道之主重托,亦不负我佛门慈悲之旨。”
“谨遵如来(佛祖)法旨!”地藏、观音法相齐齐躬身应诺。
大日如来化身最后看向马小玲,神色变得愈发郑重:“天道之主,此界之事已了,贫僧感知到,你去意已决,前方道途遥远,劫波重重。临别之际,贫僧有一偈赠你,或可于未来某时,为你拨开些许迷雾。”
马小玲神色一肃,拱手道:“请如来赐教。”
大日如来化身朗声吟道:
**“非洪荒兮非混沌,镜花水月亦真痕。”
“逆旅诸天寻本我,星塔护道斩前尘。”
“蛇绕金山缘非妄,帝落苍穹道有嗔。”
“万古轮回终一纪,莫忘初心是元辰。”**
偈语落下,蕴含无尽玄奥,似预言,似警示,又似点拨。马小玲听得微微蹙眉,其中深意,一时难以尽解,但她仍恭敬道:“谢如来赠偈,小玲谨记于心,日后必细细参悟。”
大日如来化身含笑点头,身影开始渐渐变淡:“此间缘尽,贫僧去矣。天道之主,望你勤加修行,早日得证无上大道。”
他又看向地藏与观音法相:“尔等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