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她刚收功,就听见门外传来一声大喊:“沈若!快到前殿领新的灵田份额啦!”
沈若一个激灵,赶忙起身去开门,只见杂役是个矮胖的中年妇人,手里举着个竹牌,笑盈盈地说:“你可真有福气,这次分到的灵田紧挨着灵泉呢,听说那灵气比原来的要浓三成哦!”她还眨了眨眼,“听说你换了功法?这就对啦,总不能一辈子就当个松土的嘛!”
沈若接过竹牌,手指刚碰到那冰凉的竹面,脑海中突然就浮现出刚来的时候,因为抢不到好的灵田,只能在那硬邦邦的土地上艰难地松土。她低头看着竹牌上“丙字七号田”的字样,不由得笑了起来:“谢谢张婶!”
新的灵田果然离灵泉很近,站在田埂边就能听到那泉水清脆的叮咚声。这土壤似乎比原来的要深一些,抓在手里能感受到明显的温热。沈若挥动着锄头,丹田的气团也跟着轻轻晃动,让她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好像也没那么累了呢!
傍晚收工时,她坐在田埂上,看着夕阳把灵泉水染成金红色。从空间里取出今天背包新复制的灵石,她突然想试试,能不能用空间储存灵气。她握着灵石集中意念,想象着把石头里的灵气抽出来,存到空间的角落里。
起初没什么反应,可当她引导着丹田的气团轻轻撞了下灵石,手心的灵石突然亮了亮,一缕乳白色的雾气从石头里飘出来,慢悠悠地钻进空间,在角落里凝成一小团。
沈若愣住了,赶紧检查灵石——光晕淡了些,但没变成石头。她又试着把空间里的灵气引回灵石,那团雾气果然重新钻进石头,让它恢复了光泽。
“原来还能这么用!”她惊喜地拍了下手。这样一来,就能把平时不用的灵气存起来,等哪天手头紧了,还能把存满灵气的灵石换给其他弟子。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甲缝里还沾着灵田的泥土,可指尖的伤口早已愈合。从划破手指的那天起,好像每一天都在变好。空间里的灵石已经重新攒到了三十块,那本《基础吐纳诀》的纸页被她翻得卷了边,丹田的气团也长到了黄豆大小。
“该回去了。”沈若把锄头收进空间,她知道,以后引气入体只是开始,往后的路还很长,但此刻晚风拂过发梢,带着灵草的清香,让她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气。
沈若睁开眼时,窗外的月光正顺着窗棂爬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细长的银线。她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只觉得丹田处暖洋洋的,像揣了个小小的暖炉,那股盘踞了三个月的气团终于冲破了最后一层阻碍,顺着经脉游走到了四肢百骸。
“成了……”她低声呢喃,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指尖轻轻动了动,能清晰地感觉到空气中飘散的稀薄灵气,像无数细小的光点,正随着她的呼吸轻轻起伏。
这三个月,过得极其漫长和艰辛。
刚开始练《基础吐纳诀》时,她连最基本的气息下沉都做不到。明明照着图谱盘膝坐好,可吸气时总觉得胸口发闷,呼气时又控制不住地泄了气,往往练不到半个时辰,就累得头晕眼花。
后来靠着灵石辅助,情况才好了些。她每天从空间里取出一块灵石握在手心,感受着里面温润的灵气一点点渗入体内,牵引着丹田的气团慢慢转动。可灵石里的灵气霸道,她这具从未受过灵气滋养的身体根本消受不起,常常练得浑身酸痛,经脉像被针扎一样疼。
有好几次,她疼得半夜从床上滚下来,趴在地上冒冷汗。看着窗外黑漆漆的天,听着隔壁屋子传来的鼾声,她不是没想过放弃。引气入体太难了,驳杂五灵根修炼困难,或许这辈子都只能当个外门杂役。
可每次摸到胸口那片虚无的空间,想到里面整齐码放的灵石,还有背包每天日出时必定会“生”出一块新灵石的奇妙,她又咬着牙爬回床上,第二天依旧天不亮就起来打坐。
她记得有天清晨,刚练完功就觉得喉头发甜,一口血差点喷在身前的蒲团上。她慌忙用手捂住嘴,看着掌心那点刺目的红,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不是因为疼,是觉得委屈——她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这么难?
那天她没去灵田,躲在屋里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哭了好久。哭到最后,她从空间里摸出块灵石,看着里面流动的光晕发呆。这块灵石是背包复制的第一块,边缘已经被她磨得光滑,可里面的灵气依旧饱满。
“再试试,不行就一直试,反正有灵石的支撑,这是其他杂役想都不敢想的事。”她对着灵石说。
没想到这天,却反而有了转机。
或许是身体慢慢适应了灵气的冲刷,或许是丹田的气团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她突然发现,不用灵石辅助,自己也能感觉到灵气了。那天清晨她刚坐下,就觉得窗外飘进来的风里带着点特别的东西,像春天的嫩芽破土,轻轻挠着她的四肢百骸。
她试着按照口诀引导那些东西进入体内,竟然真的成功了!虽然只有一丝丝,微弱得像萤火虫的光,可实实在在地汇入了丹田的气团里。
从那天起,她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口诀,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原本僵硬的经脉,也像是被温水泡开,渐渐变得柔软。她不再依赖灵石,每天天不亮就跑到灵泉边打坐,借着灵泉周围更浓郁的灵气修炼,进步快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丹田的气团一天天变大,从米粒大小长成了黄豆,又从黄豆长成了指甲盖大小。气团转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起初像蜗牛爬,后来像风车转,到最后,她甚至能听到气团转动时发出的细微“嗡嗡”声。
就在刚才,那“嗡嗡”声突然变得急促,丹田的气团像被什么东西点燃,猛地炸开!她只觉得一股热流从丹田涌出,顺着经脉一路冲了出去,所过之处又麻又痒,带着种说不出的舒畅。等热流走遍全身,重新回到丹田时,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和周围的灵气之间,好像多了条看不见的线。
她能“闻”到灵田里灵草的清香里藏着的灵气,能“看”到月光里漂浮的细小光点,甚至能“触”到墙壁里蕴含的微弱土行灵气。
这就是……引气入体?
沈若抬起手,看着自己的指尖。和三个月前相比,这双手好像没什么变化,依旧带着灵田泥土的痕迹,指腹还有握锄头磨出的茧子。可她知道,不一样了。
她试着用意念调动体内的灵气,让它聚集到指尖。起初不太顺利,灵气像调皮的小鱼,在经脉里东游西窜,就是不肯听话。她耐心地引导着,试了好几次,终于有一缕微弱的灵气汇聚到了指尖。
指尖微微发热,她低头看向桌上的空瓷碗,心里想着“起来”。
下一秒,那只空碗真的轻轻晃了晃,然后“嗖”地一下,凭空飘了起来,悬在离桌面寸许的地方!
“呀!”沈若吓了一跳,灵气瞬间泄了,瓷碗“哐当”一声掉回桌上。
她捂住嘴,眼睛瞪得溜圆,心脏“砰砰”直跳。刚才那一下,虽然笨拙,虽然微弱,可确确实实是修士才能做到的“御物”啊!
她又试了几次,从让空碗悬浮,到让筷子移动,虽然都只能维持片刻,而且摇摇晃晃的像随时会掉下来,但每一次成功,都让她心里的喜悦多一分。
直到窗外传来第一声鸡鸣,她才停下手,看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长长地舒了口气。
三个月,整整三个月,她终于做到了。
她起身走到桌边,从空间里取出那本已经被翻得卷边的《基础吐纳诀》。册子的纸页泛黄,上面有她用炭笔做的标记,还有几处不小心沾上的血迹。她轻轻摩挲着封面,突然觉得那些艰难的日夜都有了意义。
“以后就不用总麻烦你们了。”她对着空间里的灵石轻声说。三个月来,她用掉了整整六十五块灵石,现在空间里还剩下二十多块,都是背包这三个月陆陆续续复制出来的。她把这些灵石挪到空间最里面,打算留着以后应急。
天大亮时,沈若换了身干净的杂役服,走出了小屋。清晨的空气里带着灵泉的湿润,她深吸一口气,能感觉到无数灵气顺着鼻腔钻进体内,被丹田的气团缓缓吸收。
路过演武场时,几个正在练剑的外门弟子看了她一眼,眼神里带着点惊讶。以前他们看沈若,就像看个不起眼的杂草,可今天再看,总觉得她身上好像多了点什么,说不清楚道不明,却让人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忽视。
沈若没有在意他们的目光,她径直走到自己的灵田边。丙字七号田挨着灵泉,灵气果然浓郁,田里的灵草长得比别处好,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她没有像往常那样拿起锄头,而是站在田埂上,试着调动体内的灵气,让它顺着指尖渗入泥土。灵气刚接触到灵田的土壤,那些灵草就轻轻晃了晃,叶片舒展开来,像是在欢呼。
沈若笑了。以前松土除草要花一整天的功夫,累得腰酸背痛,可现在,只要她引导着灵气滋养土壤,灵草就能自己长得好好的,连杂草都长得慢了。
这就是修士的好处吗?
她想起刚入宗门的时候各种辛苦的劳作,每天疲惫不堪。…那些苦日子好像还在昨天,可现在,她已经是个能引气入体的修士了。
“沈若!”
身后传来喊声,沈若回头,看见杂役张婶提着个竹篮走过来,篮子里装着几个热气腾腾的馒头。
“看你这几天都没去领早饭,我给你带了两个。”张婶把篮子递过来,眼睛在她身上转了转,突然笑了,“我就说你这丫头不一般,果然引气入体了!以后就是正经修士了,不用再干这些粗活了。”
沈若接过馒头,指尖碰到温热的竹篮,心里暖暖的:“谢谢张婶,还是要干的,这灵田是我的根基。”
张婶笑着拍了拍她的胳膊:“你能这么想就好。对了,前殿的执事让我告诉你,引气入体的弟子可以去领一套新的法器,虽然只是最低阶的木剑,可总比你用锄头强。”
“真的?”沈若眼睛一亮。她早就想要一把自己的剑了,以前看别人练剑,心里羡慕得不行。
“当然是真的,快去领吧,晚了说不定就被挑完了。”
沈若谢过张婶,把馒头收进空间,脚步轻快地往前殿走去。阳光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丹田的气团也跟着轻轻转动,让她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气。
她知道,引气入体只是修仙路上的第一步,后面还有筑基、金丹、元婴……还有无数艰难险阻在等着她。可她不怕了。
她有能储存万物的铜片空间,有能每天复制灵石的神奇背包,还有这三个月里磨练出来的韧性和耐心。更重要的是,她终于在这个世界,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路过藏经阁时,沈若抬头看了一眼那扇黑沉沉的木门。守阁的老头不知在不在里面,但她知道,等她再回来时,要换的就不是《基础吐纳诀》了。
她握紧拳头,加快了脚步。前殿的方向,隐隐传来其他弟子的笑声,那是属于修士的、充满希望的声音。
沈若的嘴角,也忍不住扬起了一抹灿烂的笑容。她的修仙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