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社会人的褪色纹身
单元剧:第33任机主 - “小猪佩奇”社会人 (时代背景:约2018年)
从“夸夸群”群主那充满哲学思辨的虚无中走出,林夏感到一种精神上的疲惫。这些愿望越来越深入地触及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下一个光点,第33任,闪烁的色彩似乎轻松了一些,带着一丝戏谑与自嘲。
背景资料浮现,勾勒出一个短暂却鲜明的流行文化印记:
“‘小猪佩奇’社会人:跟风纹身,后被嘲笑,决定告别幼稚。”
“小猪佩奇社会人……”林夏会心一笑,她记得那个梗。原本可爱的卡通形象,通过一句“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的短视频口号,意外地与“社会”、“江湖气”联系在一起,成为年轻人中一时的潮流。她好奇,这位机主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她放松心神,意识潜入那段充满戏谑与冲动的过往。
---
2018年,中国某新一线城市。
吴浩(第33任机主)那年二十二岁,刚踏入社会不久,在一家电商公司做运营助理。他渴望被认可,渴望显得成熟、有阅历,而不是被人看作初出茅庐的“菜鸟”。他混迹于各种短视频平台,紧紧追随着每一个流行热点,仿佛不跟上节奏,就会被时代抛弃。
当“小猪佩奇社会人”的梗火遍全网时,他立刻被吸引了。那只粉红色的吹风机小猪,配上“社会”二字,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萌,既显得紧跟潮流,又带点若有若无的“江湖气”,正好契合了他想塑造的、带点酷感的年轻社会人形象。
他用这个号码注册的短视频账号,第一时间换上了“社会人”主题的头像和背景。他拍摄并发布了自己佩戴小猪佩奇手表、印花t恤的短视频,配上那句经典台词,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点赞和评论。“浩哥社会!”、“社会我浩哥!”之类的评论让他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他觉得这还不够“硬核”。在一个周末,被几个同样追逐潮流的朋友一起哄,他头脑一热,冲进了街边的一家纹身店。
“师傅,就这个,纹在脚踝上。”他指着手机屏幕上那只粉红色的小猪。
“想好了?纹了可不好去掉。”纹身师傅例行公事地问。
“想好了!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他语气豪迈,带着表演般的决绝。
轻微的刺痛感过后,那只线条简洁的小猪永久地烙印在了他的皮肤上。他拍照,发到各个社交平台,再次迎来一波关注。那段时间,这个号码关联的社交账号,是他“社会人”身份的核心认证。他享受着这种被潮流包裹的感觉,觉得自己真正融入了某种集体性的狂欢。
然而,潮流来得快,去得也快。短短几个月,“社会人”的梗就过气了,新的热点层出不穷。那只曾经带来无数点赞的小猪纹身,渐渐从潮流符号变成了“过时”的标志。
起初是善意的调侃:“浩哥,还社会人呢?”
后来变成了略带戏谑的嘲笑:“咦,你怎么还纹着这个,好幼稚啊!”
最后,甚至在一次不太正式的客户接待中,对方瞥见他露出的脚踝,笑着说了句:“吴先生还挺……有童心的。”
那句“有童心的”像一根针,轻轻扎了他一下。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社会人”标识,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种不成熟、甚至有点可笑的跟风行为。它非但没有帮他树立起成熟的社会形象,反而成了他不够沉稳、容易冲动的证据。
他开始刻意穿长袜遮盖脚踝,在公共浴室感到不自在。那个纹身不再代表“酷”,而是代表了一段黑历史。而那个与这段黑历史紧密捆绑的手机号码,也让他感到别扭。每次用它登录社交账号,似乎都能看到那只粉红色小猪在嘲笑他曾经的幼稚。
他决定“洗心革面”,告别那个盲目跟风的自己。第一步,就是换掉这个承载了太多“黑历史”的号码。他要去掉所有与“社会人”吴浩相关的印记。
在营业厅办理销号时,他异常坚决,甚至带着一种“净化”般的迫切。当号码注销成功,他走出营业厅,感觉浑身轻松。他立刻去纹身店咨询了洗纹身的事宜,尽管知道过程比纹上去要痛苦得多,也昂贵得多。
他的愿望是什么?系统界面闪烁,揭示了吴浩在决心告别过去时,那份夹杂着懊悔与成长的复杂心绪:
【愿望】:希望那段黑历史能被遗忘,大家记住的是现在成熟的我。
这个愿望关乎个人形象的重塑,是关于成长与蜕变的渴望。他不想被过去的幼稚定义。
林夏理解了这种心情。她登录了“山河渡客”账号,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细节,而是发布了一段关于成长与和解的文字,配图是一张蜕下的蝉壳,晶莹而脆弱,却预示着新生:
“【渡语·其三十三】他曾将流行的符号刻入皮肤,以为能锚定身份,却不知潮流终将退去,留下略显尴尬的印记。但那不是耻辱,是成长的年轮。告别那只粉红色的猪,并非否定过去,而是与那个急切寻求认同的少年和解。每一个‘成熟’的今天,都由无数个‘幼稚’的昨日堆砌。愿我们都能坦然面对曾经的浅薄,因为那恰恰证明了,我们并未停止生长。”
这条微博下,许多人分享了各自“年少轻狂”时做过的傻事——奇怪的发型、非主流的签名、追过的雷人明星。评论区充满了善意的自嘲和理解的欢笑,形成了一种“谁还没年轻过”的温暖氛围。这股“愿力”,是对成长的集体致敬。
林夏知道,这无法物理消除吴浩的纹身,但她希望,这种广泛的共鸣与接纳,能消解他心中的那点耿耿于怀,让他能更坦然地把那个纹身看作青春的一个注脚,而非急于抹去的污点。
她完成了这次“还愿”,回应了那份对成熟认可的渴望。
【本单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