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西丽湖畔
西丽与华强北的喧嚣仿佛是城市的两个极端。这里绿意更多,节奏似乎也慢了下来,有了大片的山林、水库和大学城。但要在这样一个范围广阔、新旧交织的片区寻找一个失联十几年的人,依然是巨大的挑战。
根据旧货市场老师傅“有山有水”的提示,以及赵栋可能从事电子厂文案工作的背景,林夏和陈舟将目标锁定在西丽湖周边以及一些可能存在老工业区或企业配套宿舍的区域。
【线索共鸣】的暖意依旧持续,但进入西丽片区后,那种指向性变得有些飘忽,仿佛信号受到了某种干扰,或者说,目标本身处在一个相对静止、气息内敛的状态。
他们先是沿着西丽湖步行,感受着湖面吹来的微风。底片的共鸣稳定,但没有增强。排除了赵栋日常在此频繁活动的可能。
接着,他们开始走访湖周边那些看起来有些年头的住宅小区,尤其是企业单位的家属院。陈舟负责与小区门口闲聊的老人、保安攀谈,询问是否听说过一个叫赵栋的、大约四五十岁、多年前从外地来的、可能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林夏则像一个人形探测仪,在小区内部行走,感受着掌心底片的细微变化。
一天下来,走访了四五个小区,一无所获。得到的回应大多是茫然的摇头,或者“这哪里记得”、“搬走的人太多了”之类的感叹。
疲惫再次袭来。愿力储备在持续消耗(维持共鸣),而进展缓慢。
傍晚,他们坐在西丽湖畔的一个长椅上,看着夕阳给湖面镀上金色。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网络上的舆论压力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而眼前的寻人任务又陷入僵局。
“会不会……我们的方向还是错了?”陈舟揉了揉眉心,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或者,他后来又离开了深圳?”
林夏没有说话,只是更紧地握住了口袋里的底片。那恒定的暖意是她此刻唯一的支柱。她相信系统的指引,相信这份跨越时空的思念所蕴含的力量。
她闭上眼,不再刻意去“寻找”,而是放松下来,将自己的意识与底片传来的共鸣缓缓连接,尝试去“感受”,而不是“分析”。
一幅模糊的画面闪过脑海:不再是狭窄的出租屋或喧嚣的市场,而是一个安静的、有着落地窗的房间,窗外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山坡。一个略显清瘦、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感觉上是赵栋)背对着她,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映着他有些花白的鬓角。他的姿态不再是年轻时的那种紧绷和焦虑,而是带着一种……沉淀下来的平静,甚至是一丝疲惫的释然。房间里很整洁,书架上摆满了书。
一种“归于平淡”的感觉,强烈地涌上林夏心头。
她猛地睁开眼。
“他可能……已经安定下来了。在一个很安静的地方,可能……不常出门。”林夏描述着自己的感受,“那种感觉,不像还在为生活奔波。”
陈舟精神一振:“如果是这样,他可能住在那种偏向养老、或者环境清幽的小区,而不是人员流动性大的地方。”
他们立刻打开手机地图,筛选西丽片区那些绿化率高、容积率低、相对僻静的小区。最终,目标锁定在靠近塘朗山一侧、一个建成大概有十几年、口碑以安静和自然环境好着称的“栖山苑”小区。
抱着最后试一试的心态,他们打车前往。
进入“栖山苑”小区,环境果然清幽,多层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中,人流稀少。林夏刚下车,脚步踏上小区地面的瞬间,掌心一直恒定的暖意,陡然增强了!
像是一颗即将熄灭的炭火被重新吹入了氧气,变得温热,甚至有些烫手!那无形的指引感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强烈,笔直地指向小区深处某一栋楼的方向。
“有反应了!很强!”林夏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两人循着那强烈的共鸣指引,快步走向小区中间位置的一栋楼。共鸣的强度在楼门口达到顶峰。这是一栋六层高的住宅楼,没有电梯。
他们需要确定是哪一户。
林夏集中精神,尝试沿着楼梯向上。在一楼,共鸣强度没有变化。二楼,依旧。三楼……当她踏上三楼的平台时,掌心的温热达到了巅峰,甚至微微有些灼痛感,明确地指向右手边的301室!
就是这里!
林夏和陈舟站在301室紧闭的防盗门前,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门铃按钮看起来有些旧了。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紧张、激动和一丝不确定。
十几年的寻找,跨越南北的奔波,无数线索的拼接,最终指向了这扇普通的门后。
林夏深吸一口气,抬起微微颤抖的手,按响了门铃。
“叮咚——”
清脆的铃声在安静的楼道里回荡。
几秒钟后,门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接着,门上的猫眼暗了一下。
门,被从里面缓缓打开了。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面容清癯、鬓角有些斑白的中年男人出现在门后。他穿着居家的棉质衬衫,神色温和中带着一丝被打扰的疑惑。
“你们找谁?”他问,声音平稳,带着一点南方口音。
林夏的目光快速扫过他的面容,与记忆中赵爷爷描述的年轻时的赵栋,以及系统记忆碎片中的形象依稀重合。是他!一定是他!
她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将一直紧握在手中的、用红布包裹的底片袋,双手递到男人面前,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涩:
“请问……您是赵栋,赵叔叔吗?这是……您父亲托我们带给您的。”
当赵栋的目光落在那个无比熟悉、承载着他半生心结的红布包时,他脸上的平静瞬间碎裂。他的瞳孔猛地收缩,身体肉眼可见地晃了一下,仿佛被一道无声的惊雷击中。他死死地盯着那个红布包,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是缓缓地、难以置信地伸出手,指尖颤抖地,触碰了一下那红色的布料。
十几年的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
然而,就在林夏和陈舟即将与赵栋进行深入交谈的关键时刻,陈舟的手机疯狂地震动起来。他下意识地拿出来一看,是苏哲打来的,同时屏幕上还弹出了无数条社交媒体和新闻App的推送通知,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
“‘山河渡客’运营者疑曝光!背后竟是名校历史系学生!”
“情感骗局?深扒‘山河渡客’团队化运作内幕!”
“知情人士爆料:‘匿名失败者日记’系精心编造!”
陈舟点开其中一条推送,里面赫然出现了他和林夏在一起的照片!虽然打了薄码,但熟悉的人一定能认出!文章内容直指他们二人,声称“山河渡客”是由他们团队运作,所谓的故事都是编撰的剧本,目的是博取同情,为后续商业化铺路。
舆论的火焰,终于烧到了他们身上,而且精准地找到了目标。
陈舟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林夏……”他声音干涩地叫了一声,将手机屏幕递到林夏面前。
林夏只看了一眼,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凉了半截。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刚刚找到赵栋的喜悦,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现实危机冲得七零八落。
门内的赵栋,似乎也察觉到了门外两人骤变的脸色和凝重的气氛,他从巨大的情绪冲击中略微回过神,疑惑地看着他们。
故事的这一端,是跨越十几年终于即将达成的和解与“团圆”;
而故事的另一端,是汹涌而来、意图吞噬一切的质疑与风暴。
林夏站在301室的门口,左手边是亟待弥补的过去,右手边是危机四伏的现在。
她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