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失落的频率
【任务编号:015】
· 机主:第十五任 (约 1998-1999年)
· 弃号原因:技术恐惧者,无法适应新设备,选择继续使用固定电话
· 心愿:希望有人能帮他修好那台老式晶体管收音机。
· 状态:待执行
· 愿力需求:400点(当前愿力:4350点)
“晶体管收音机……”林夏看着这个心愿,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博物馆展柜里那种带着木质外壳、需要拉出长长天线、调频时伴有“沙沙”噪音的老物件。这个心愿与手机、与这个号码似乎毫无关联,却恰恰点明了机主弃号的根源——对新兴通信技术的疏离与抗拒。
“系统,兑换‘记忆追溯’。”
愿力微澜,景象变迁。
---
九十年代末的氛围再次包裹而来,但这次的色调更为沉静。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戴着老花镜、衣着整洁却略显过时的男人,正坐在一间堆满书籍和图纸的旧书房里。他手指粗糙,带着某种工匠的稳重,此刻却有些无措地摆弄着桌上那台沉默的139型号手机。
这是第十五任机主,一位姓赵的工程师,或者说,前工程师。林夏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困惑与轻微的挫败感。他熟悉的是图纸、是机械、是晶体管电路,那种看得见、摸得着、逻辑清晰的物理世界。而手中这个小小的、光滑的、屏幕会突然亮起的“黑匣子”,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记忆片段闪现:他费力地记忆按键功能,对突然响起的铃声感到惊吓,无法理解“SIm卡”、“短信”这些新名词。儿子耐心教了他好几次,他当时记住了,转身就忘。手机对他而言,不是便利,而是一种不断提醒他“落伍了”的负担。
最终,在一次不小心按错了键,导致手机发出奇怪提示音后,他叹了口气,将手机轻轻放回盒子,推到了书架的最高处。他转身,拿起了陪伴他几十年的老朋友——一台上海牌老式晶体管收音机。扭动旋钮,里面传出的戏曲声和新闻播报,让他紧绷的神情终于松弛下来。这才是他熟悉的世界,稳定、可预期、充满手工质感的世界。
然而,这台收音机也在岁月中渐渐力不从心,声音时断时续,杂音越来越大。他想修,却发现自己年迈眼花,再也无法精准地焊接那些细小的元件。而街边,早已找不到会修理这种老物件的收音机师傅了。
记忆的终点,是他摩挲着哑音的收音机外壳,眼中流露出的,是失去一位老友般的落寞。弃用手机,是他对不适时代的温和妥协;而收音机的损坏,则像是时代最终连他这最后的堡垒也要夺走。
记忆追溯结束。
---
林夏心中泛起一丝酸楚。赵工程师的“技术恐惧”,并非源于懒惰或固执,而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无声告别,是一个习惯了某种频率的人,无法再调谐到新波段时的孤独。
他的心愿不是适应新手机,而是修好旧收音机。这无关通信,关乎陪伴。
“线索具现,能定位那台收音机现在的位置吗?或者找到能修理它的人?”
【消耗愿力150点。线索具现:1. 目标收音机目前位于其子赵建国家中阁楼储物箱内。2. 可修理此类老物件的匠人线索: ‘老谢无线电修理铺’(曾位于城南老街,已于2010年迁址,当前地址未知,需自行探寻)。】
收音机还在!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找到它的现任主人(赵工程师的儿子),并说服对方允许修理一件可能已被遗忘的旧物,需要技巧。而寻找那位迁徙多年的“老谢”,更是如同挑战。
林夏再次联系了陈舟。听到“老谢无线电修理铺”这个名字,陈舟立刻来了精神。
“老谢?我好像在我导师整理的本市老手艺人档案里见过这个名字!”陈舟的声音带着兴奋,“你等着,我去资料室翻翻看!”
另一方面,林夏需要找到赵工程师的儿子赵建国。通过系统提供的模糊姓名和大概年龄,结合“工程师父亲”、“老式收音机”等特征,她在本地老年大学和退休工程师协会的相关论坛上,小心翼翼地发布了寻人帖,隐去具体姓名,只描述了一位怀念老收音机的父亲形象,希望其家人能看到。
几天后,陈舟带来了好消息:“找到了!老谢师傅还健在,快八十了,早就不开店了,但偶尔还会在家帮老朋友修修老物件。他住在城西的养老公寓里!我联系上了他儿子,说老爷子听说有人还记得修晶体管收音机,很高兴,答应看看!”
几乎同时,一位自称赵建国的中年男人联系了林夏。他在论坛上看到了帖子,一眼就认出那是描述自己已去世多年的父亲。
“那台收音机……确实在我家阁楼。”赵建国的声音有些感慨,“我爸生前最喜欢它,坏了之后他很失落。我们当时都想给他买个新的,但他不要……说不是那个味道。没想到,这成了他一个心愿。”
林夏说明了情况,提出想带收音机去找老师傅修理,完成他父亲的遗愿。赵建国欣然应允,并表示愿意一同前往。
在一个阳光温暖的下午,林夏、陈舟以及赵建国,带着那台尘封已久的上海牌收音机,拜访了养老公寓里的老谢师傅。
老谢师傅头发花白,但眼神依然清澈锐利。他戴上专用眼镜,打开收音机后盖,如同一位老医生在诊视病人。他小心翼翼地检测着电容、电阻,用电烙铁精准地点焊。那一刻,时间仿佛倒流,两个老人对旧时代技艺的执着,在这小小的房间里无声交汇。
赵建国看着这一幕,眼眶微红,低声对林夏说:“谢谢你们。让我感觉……好像又为我爸做了点什么。”
终于,老谢师傅合上后盖,接通电源,轻轻扭动调频旋钮。
先是轻微的“沙沙”声,随即,清晰而洪亮的京剧唱腔流淌而出,充满了整个房间。那声音,带着特有的电子管温暖质感,仿佛将时光拉回到了几十年前。
【任务编号:015 完成!】
【愿力结算:+400点】
【特殊奖励:技能暂借——‘匠人的专注’(主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宿主进行精细操作时的成功率和耐心。】
【新提示:成功修复一件具有时代意义的物品,‘山河渡客’物质文化遗产守护标签得到强化。】
听着那久违而熟悉的声音,赵建国潸然泪下。林夏和陈舟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宁静的成就感。他们修复的不只是一台收音机,更是一段被时代忽略的记忆,一份儿子对父亲的迟来理解,以及一位老人对过去世界的最后牵绊。
离开养老公寓时,夕阳正好。林夏想,或许“山河渡客”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传递话语和情感,也包括修复这些承载着记忆的、沉默的物证。每一个频率,都值得被聆听,哪怕它已不再是时代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