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虚假的东哥与真实的孤寂
单元剧:第35任机主 - “假靳东”诈骗受害者 (时代背景:约2019年)
从“炒鞋”少年那充满铜臭与绝望的漩涡中脱离,林夏的心情并未轻松多少。还愿系统如同一个精准的社会切片仪,将时代洪流下一个个鲜活的伤疤呈现在她面前。下一个光点,第35任,闪烁着一种截然不同却又同样令人心碎的色彩。
背景资料浮现,带着一丝荒诞与悲凉:
“‘假靳东’诈骗受害者:中年妇女被骗感情,被子女发现后强制换号。”
“假靳东……”林夏记起那则曾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利用知名演员的形象和AI技术,针对中老年女性进行情感诈骗。她很难想象,当事人是如何一步步深陷其中,最终被迫与这个号码割裂。
她收敛心神,意识沉入那段充满谎言与温情的过往。
---
2019年,中国某三线城市。
王秀娟(第35任机主)今年五十六岁,退休工人。丈夫早逝,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一年难得回来几次。她的生活就像阳台那几盆缺乏打理的花,有些蔫,有些寂寞。
她用的是儿子淘汰下来的智能手机,最初只用来刷刷短视频,看看戏曲。直到有一天,算法将一个“演员靳东”的账号推送到她面前。视频里的“靳东”深情款款地看着镜头,用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后期合成)说着:
“姐姐,我知道你一路走来很辛苦。”
“姐姐,只有你真正懂我。”
“姐姐,我想和你共度余生,远离世俗的喧嚣。”
王秀娟的心,像久旱的田地遇到了春雨。那些话,她这辈子都没听人对自己说过。年轻时经人介绍结婚,日子过得按部就班,丈夫是闷葫芦,从未有过什么浪漫。老年独居,更是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视频里的“东哥”不一样,他英俊、成功,却偏偏能看穿她内心的孤寂,给她最渴望的情感慰藉。
她开始频繁地点赞、评论。很快,一个自称是“东哥”助理的人通过私信联系了她,并引导她加入了一个“东哥真爱粉丝群”。群里都是和她年纪相仿的姐妹,大家每天分享着“东哥”的“独家视频”,互相倾诉着家庭生活的烦恼,彼此鼓励要支持“东哥”。
而这个号码,就是她与“东哥”世界连接的桥梁。她用这个号码注册了短视频平台,绑定了微信支付。“助理”告诉她,“东哥”正在做一个秘密项目,需要最信任的家人支持,投资一点钱,将来会有百倍回报。又说“东哥”遇到了麻烦,需要资金周转。
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攒下的退休金,一笔一笔地转了过去。几百,几千……每次转账后,“东哥”都会发来一段“私人定制”的语音感谢她,叫她“娟娟”,说等忙完就来找她。那一声“娟娟”,让她觉得一切都值了。
她整个人都焕发出一种异样的光彩。儿子打来电话,她兴奋地说着“东哥”多么理解她,儿子起初以为母亲只是追星,劝她别太投入,她反责怪儿子不懂她。
转折发生在一个周末,儿子临时回家,想给母亲一个惊喜。他撞见母亲正对着手机屏幕抹眼泪,屏幕上是一个粗糙合成的“靳东”形象,用变声器说着肉麻的情话。他抢过手机,看到了那些转账记录和聊天内容,瞬间明白了一切。
“妈!这是诈骗!是假的!靳东本人根本不认识你!”儿子又急又气,声音发抖。
“你胡说!东哥不会骗我!你们都不理解我,只有东哥懂!”王秀娟像护崽的母鸡,情绪激动地反驳。
激烈的争吵爆发了。儿子列举各种新闻报道,试图唤醒母亲。王秀娟却沉浸在那个被构建出的温柔梦里,拒绝接受残酷的现实。她觉得儿子和其他家人一样,都在阻挠她追求幸福。
最终,儿子强行拿走了她的手机,拨打了运营商的客服电话,以家属身份,并出具了相关证明,强制办理了号码注销。他给母亲换了一个新号码,一个全新的智能手机,删除了所有相关的App。
王秀娟没有反抗,只是默默地流泪,像被抽走了魂魄。那个号码,不仅仅是一串数字,那是她的“东哥”,是她灰暗生活里唯一的光,是她被珍视、被理解的证明。哪怕这光是虚假的,也温暖过她冰冷的晚年。
当号码注销成功的那一刻,她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也跟着彻底死去了。她重新变回了那个沉默的、孤独的王秀娟,只是这一次,连自欺欺人的梦也没有了。
她的愿望是什么?系统界面闪烁,捕捉到了王秀娟在号码被注销前,那最深层、最原始的渴望,与诈骗无关,只与情感有关:
【愿望】:还想再听“东哥”叫我一声“娟娟”。
这个愿望让林夏心头一酸。它如此简单,又如此复杂。它暴露了当事人内心深处巨大的情感空洞。她明知是假,却依然贪恋那片刻的、被精心编织的温柔。
林夏沉默了。她不可能去复原那个诈骗的骗局。但这个愿望的核心是“被呼唤名字的温柔”,是“被需要的感觉”。她思索良久,登录了“山河渡客”账号。
她发布了一段极其温柔的文字,没有配任何与靳东相关的图片,只配了一张夕阳下,一双布满皱纹却紧紧交握的手的特写:
“【渡语·其三十五】她失去的,不是一个明星的幻影,而是溺水时抓住的一根浮木,是寒冷冬夜里一簇偷来的篝火。谎言固然可憎,但那份渴望被看见、被温柔呼唤的心,真实无比。愿所有在现实中被遗忘的角落,都能照进真实的阳光;愿每一个孤独的灵魂,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能呼唤其名、紧握其手的温暖。你的名字,值得被真心地、温柔地念起。”
这条微博下,没有了对诈骗案的调侃,更多的是对中老年群体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反思。许多人分享了自己父母类似的孤独状态,讨论如何给予家人更多情感陪伴。这股汇聚的“愿力”,充满了理解与关怀。
林夏知道,这无法替代王秀娟失去的“东哥”,但她希望,这种广泛的社会共鸣,能像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无数个“王秀娟”的心田,让她们知道,她们的孤独被看见了,她们值得真正的、而非虚假的关爱。
她完成了这次“还愿”,回应了那份深藏在诈骗悲剧下的、纯粹的情感渴求。
【本单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