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议室的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长方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非遗纪元”的核心管理层,从各部门总监到各大区负责人,每个人的面前都摊开着笔记本或平板,但此刻却无人记录,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位的林砚身上。
投影幕布上,还定格着马守常那篇文章的标题,像一道醒目的伤疤。
周锐率先打破了沉默,他双手按在桌面上,身体前倾,语气依旧带着未消的火气和不容置疑的急切:“情况大家都清楚了。现在不是讨论对错的时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我坚持我的观点,必须立刻组织最强有力的反击!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支持我们的专家学者站台,法律部对恶意造谣的源头追溯到底,市场部加大正面宣传投入,把我们的成绩、我们的初心,用最大的音量喊出去!我们不能被动挨打,必须把舆论的主导权抢回来!”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带着一种惯常的、在战场上发号施令的压迫感。“犹豫一刻,损失的就是真金白银,动摇的就是合作方的信心!我们必须快刀斩乱麻!”
“我反对!”沈砚心清冷的声音响起,他没有看周锐,而是直视着林砚,“周总的方案,是典型的危机公关套路,或许适用于普通的产品危机,但对我们面临的‘文化立场’质疑,无异于火上浇油。马老的文章之所以杀伤力巨大,正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模式可能存在的‘原罪’。如果我们现在摆出战斗姿态,激烈辩解,在公众和学界看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拒绝批评,意味着我们被资本彻底绑架,意味着我们就是马老文章中那个‘异化’非遗的典型!这会彻底坐实我们的‘罪名’!”
他拿起面前那份厚厚的内部调研报告,语气沉痛:“这份报告里的数据和案例,大家都看过了。我们自身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外界的批评,有夸大,有误导,但根源在于我们自己给了别人攻击的口实。现在最重要的是正视问题,而不是把所有声音都视为敌人去消灭。”
“老沈!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周锐猛地提高音量,“内部问题我们可以关起门来解决,但现在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先退敌,再整军,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等我们按你的方式慢慢‘反思’完,市场早就被负面标签钉死,合作方早就跑光了!到时候谁还会给我们‘整军’的机会?”
“那不是退敌,那是抱薪救火!”沈砚心毫不退让,苍白的脸上因激动泛起一丝红晕,“用商业手段去解决文化信任危机,只会让信任流失得更快!我们需要的是重建信任,而不是赢得一场口水仗!”
会议室内顿时弥漫开一股火药味。支持周锐的一方,多是市场、商务、运营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更看重实际利益的损失和市场份额的保卫;而倾向于沈砚心观点的,则多是产品、课程研发、文化研究部门的人,他们更担忧品牌内核的损伤和长远的文化价值。
争论声开始响起,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焦虑、迷茫、争执,让会议室的气氛更加压抑。
“够了。”
一个平静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像一块冰投入沸水,瞬间让所有的嘈杂平息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林砚身上。她从会议开始就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
她缓缓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紧张或激动的面孔。
“我们现在面临的,”林砚开口,声音清晰而稳定,“不是一次简单的品牌危机,也不是一次可以被常规公关手段化解的舆论风波。这是一次关于‘非遗纪元’存在价值和未来方向的‘信任危机’和‘合法性危机’。”
她的话,让所有人都心头一凛。
“马守常教授的文章,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高速发展下无暇自顾的阴影,也照出了外界,尤其是传统守护者们,对我们这种新模式的深层疑虑和不安。”林砚继续说道,“周锐的方案,能解决表面的声量问题,但解决不了信任的崩塌。砚心的忧虑,指出了问题的根源,但缺乏应对当前汹涌舆论的具体路径。”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锐利:“所以,我们既不能像周锐说的那样,简单地‘战斗’;也不能像砚心期望的那样,只专注于‘反思’。我们必须走第三条路。”
“第三条路?”周锐和沈砚心几乎同时出声,带着疑惑。
“是的。”林砚点头,语气坚决,“我们要启动危机公关,但不是传统的‘灭火’或‘对抗’式公关。我们要启动一场——‘正本清源’行动。”
她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写下四个大字: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就是回归我们的初心,正视我们自身的问题,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和战略校准。所谓‘清源’,就是主动与公众、与学界、与传承人进行坦诚、深入的沟通,澄清误解,说明我们的思考与改变,重新赢得信任。”
她转过身,目光灼灼:“这意味着,我们对外回应的核心,将不是‘我们没错’,而是‘我们听到了批评,我们正在改变’。”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林砚这个大胆甚至有些冒险的定调震住了。这相当于在舆论的滔天巨浪中,不仅不加固船舷,反而主动承认船体有需要修补的地方。
“林总,这……这太冒险了!”一位市场部的负责人忍不住开口,“这岂不是承认了那些指责?会不会引发更剧烈的市场反应?”
“风险很大。”林砚坦然承认,“但继续硬扛,风险更大,而且是慢性死亡。马老的文章已经将我们逼到了墙角,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背对批评,固执己见,最终被市场和传统双重抛弃?还是直面问题,勇于革新,在危机中寻找重生的机会?”
她看向周锐:“周锐,你的执行力和资源调动能力,在这次行动中至关重要。但方向必须调整——不是用来‘反驳’,而是用来‘展示’和‘沟通’。我们需要你调动所有渠道,不是为了掩盖问题,而是为了清晰地传递我们‘正本清源’的决心和具体步骤。”
周锐眉头紧锁,显然在激烈地思考。最终,他重重吐出一口气,点了点头:“我保留意见,但服从整体战略。我会调整方案。”
林砚又看向沈砚心:“砚心,你的内部调研报告,是‘正本’的核心依据。我要你在最短时间内,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执行、可量化的‘整改方案’,成为我们对外沟通的基石。你需要牵头成立一个专项小组,负责课程体系的重构和师资培训的深化。”
沈砚心眼神一亮,郑重颔首:“义不容辞。”
“小满,”林砚看向赵小满,“舆情监控不能停,但重点要转变。从监测‘负面声音’,转向监测‘公众核心关切点’和‘对我们回应举措的反馈’,为我们动态调整策略提供依据。同时,准备沟通渠道,我们要主动发声,但不是开发布会,而是用更真诚、更深入的方式。”
赵小满立刻应下:“明白!”
林砚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诸位,这是一次豪赌。赌的是我们的初心是否依旧纯净,赌的是我们是否有刮骨疗毒的勇气,赌的是公众和时代是否愿意给一个敢于认错、勇于改正的探索者以机会。”
“从现在起,‘非遗纪元’进入特别应对状态。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对外活动,集中所有精力,向内剖析,向外沟通。”
“我们要打的,是一场立足现在、关乎未来的立身之战。”
“散会。各自准备,行动方案细节一小时后我要看到初稿。”
没有激昂的呐喊,没有空洞的鼓励,只有清晰的路径和沉甸甸的责任。众人沉默地起身,脸上的迷茫和焦虑并未完全散去,但眼神里多了一丝方向感。
风暴依旧猛烈,但航船已经确定了新的航向——不是逃离风眼,而是穿越它。
第20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