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第五大道旗舰店的装修围挡如同一幅巨大的、待揭幕的画布,隔绝了外界的窥探,也封存着内部紧锣密鼓的施工交响。徐薇的设计方案在经历了业主委员会几轮近乎苛刻的审核后,终于获得通过。此刻,空间内部,“光韵环”的龙骨结构已然架起,工人们正按照图纸,小心翼翼地安装着那些定制的特殊树脂板。空气里弥漫着切割、打磨的细小粉尘,以及一种混合着期待与焦灼的气氛。
周锐坐镇在临时隔出的现场办公室里,手机几乎长在了耳朵上,协调着从国内运来的特殊建材的清关、本地施工团队的进度、以及不断微调的预算。一切都按照一个极度压缩的时间表推进,目标直指两个月后的盛大开业。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股来自舆论的寒流,悄然而至。
最初是社交媒体上一些零星的、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评论。一个拥有不少粉丝的本地时尚评论人在其专栏里,用看似客观的口吻写道:“来自东方的‘天工集’,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在巴黎赢得瞩目。但值得思考的是,当一种强调‘集体性’和‘历史传承’的文化符号,试图以奢侈品的姿态进入强调‘个体表达’和‘当代性’的西方市场时,其内在的文化张力是否会成为其接受的障碍?更何况,在当前的国际氛围下,过于鲜明的‘国家品牌’标签,是助力,还是阻力?”
这篇看似探讨文化差异的文章,巧妙地埋下了质疑的钉子。很快,几家以报道政治和商业新闻为主、但与时尚圈若即若离的媒体跟进了报道。其中一份小报更是用了颇为耸动的标题:《是国家任务,还是商业行为?——“天工集”入驻第五大道背后的地缘政治考量》。文章捕风捉影地暗示,“天工集”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化步伐,可能并非纯粹的商业驱动,背后或有不为人知的“国家资本”和“文化输出战略”支持,并隐晦地提醒消费者“审视消费行为背后的政治含义”。
这些声音起初并未引起太大波澜,但在网络推手的刻意放大下,逐渐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舆论漩涡。一些原本对开业活动表现出兴趣的本地名流和媒体,开始以各种理由婉拒邀请,态度变得暧昧不明。
“周总,情况不太对劲。”负责北美市场公关的负责人艾米丽,一脸凝重地推开办公室的门,将平板电脑递给周锐,屏幕上显示着几篇最新的网络文章和社交媒体上的讨论趋势,“有人在带节奏,把商业行为往政治方向上引。这对我们非常不利,尤其是在开业前夕。”
周锐快速浏览着内容,脸色沉了下来。他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这不像是普通的媒体质疑,更像是有组织的、精准的舆论狙击。竞争对手?抑或是其他不希望看到“天工集”顺利落地第五大路的势力?
“查得到源头吗?”周锐的声音带着冷意。
“很隐蔽,水军账号遍布多个平台,源头难以追踪。但传播节点和话术高度一致,肯定是人为操控。”艾米丽回答,“我们需要立刻启动危机公关预案吗?发布声明澄清?”
周锐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依旧川流不息的人群。声明?在这种预设了立场的舆论场里,苍白的声明往往会被解读为欲盖弥彰,甚至可能火上浇油。他需要更巧妙、更有力的方式。
他拿起手机,直接拨通了林砚的电话。越洋信号那头,林砚听完了周锐的汇报,沉默了片刻。纽约夜晚的霓虹,仿佛也映照在她沉思的眼眸中。
“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林砚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依然镇定,“他们想把我们拉入政治辩论的泥潭,我们偏不。我们的根基是文化,是美,是无可挑剔的技艺和产品。用他们能理解、却无法拒绝的方式,打破这层偏见。”
“您的意思是?”周锐心中隐约有了方向。
“把原定的开业前大型媒体见面会取消。”林砚果断决策,“改成小范围的、高规格的‘东方美学之夜’私享预展。不邀请那些泛泛的媒体,只针对最有影响力的、真正懂设计和文化的顶级时尚杂志主编、权威艺术评论家、以及几位在纽约社交界和收藏界拥有话语力的名流。名单要精,氛围要极致。”
她顿了顿,继续道:“不要试图去辩解我们‘不是什么’,而是要强势展示我们‘是什么’。让产品自己说话,让空间自己说话,让在场的传承人自己说话。用绝对的、碾压性的美和文化深度,去征服那些最关键的意见领袖。只要赢得了他们,那些嘈杂的噪音,自然会消散。”
周锐的眼睛亮了起来。没错,与其在对方设定的战场上被动防御,不如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更具优势的战场。用事实和体验,进行一场文化的“斩首行动”。
“我明白了,林总。我立刻和徐薇、艾米丽重新策划方案。”周锐感到一股久违的斗志在胸中燃起。
“记住,”林砚最后强调,“姿态要谦和,但内核要强大。我们不祈求认可,我们展示价值。让纽约看到,什么是真正的东方奢侈。”
挂断电话,周锐深吸一口气,转向艾米丽和刚刚闻讯赶来的徐薇:“计划变更。我们要打一场漂亮的……文化反击战。”
纽约旗舰店的开业,尚未启幕,便已硝烟弥漫。而那层笼罩其上的阴影,是危机,也或许是让“天工集”的光芒更加璀璨夺目的最后一道磨砺。
第15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