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心”文创园区在周六的清晨显得格外宁静。晨光熹微,透过高大的落地窗,洒在已被精心布置过的工作室内。原木长桌摆放得整齐有序,每张桌上都放置着预先处理好的棉布、各种形状的扎结工具,以及标注着学员姓名的手工课程手册。墙角,几只古旧的染缸静静安置,旁边是准备好的植物染料,散发出淡淡的、属于泥土和植物的清冽气息。沈砚心早早到场,正一丝不苟地进行最后一次巡检,手指拂过每一件物料,确保其位置、数量、品质都完全符合他制定的标准。
林砚穿着剪裁利落的米白色套装,既显专业又不失亲和力,她最后一遍核对着主持流程稿,同时留意着入口处的动静。周锐则更像一个战场指挥官,戴着蓝牙耳机,不断与园区物业、停车引导、以及随时待命的助教团队(由他和赵小满临时担任)确认着各个环节的衔接。赵小满举着稳定器,镜头已经开启,记录着这开课前的宁静与期待,她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但动作比之前沉稳了许多。
八点四十分,第一位学员到了。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女性,背着帆布包,脸上带着些许好奇和试探。林砚立刻迎上前,微笑着引导签到,递上温热的草本茶。周锐通过对讲机轻声通知后台:“第一位学员抵达,接待流程启动。”
仿佛按下了启动键,学员们开始三三两两地到来。有结伴而来的年轻情侣,有独自前来的沉稳男士,也有几位看起来是资深手作爱好者的阿姨。他们衣着风格各异,但眼中大多带着相似的、对未知体验的期待光芒。签到台前很快排起了小队,赵小满穿梭其间,捕捉着人们初来时的表情,偶尔用轻快又不失礼貌的语气引导着动线。
沈砚心站在稍远处观察,看到学员们拿到那份质感朴素的课程手册时,有人认真翻看,有人对桌面上古朴的扎结工具流露出兴趣,他紧绷的嘴角微微松弛。环境、物料、初印象,没有出现他担心的廉价感或娱乐化倾向。
九点整,三十位学员全部准时入场落座。工作室里低语声嗡嗡作响,混合着淡淡的植物染料气味,形成一种奇异而专注的场域。
林砚走到前方临时设置的小讲台前,灯光柔和地打在她身上。她没有用麦克风,清亮而温和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各位上午好,欢迎来到‘非遗纪元’,欢迎走进李阿婆的扎染世界。”
开场没有过多寒暄,她直接切入主题,从“非遗”二字的含义,讲到扎染千年流转的历史,再讲到云南那片土地上,板蓝根如何被手艺人驯服,成为描绘在布匹上的、会呼吸的蓝色。她的讲述不煽情,却充满画面感,将一项技艺置于宏大的文化图景之中。
最后,她侧身,目光投向入口,声音带着一种郑重的引荐:“下面,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今天带领我们触摸这份千年蓝色的老师——李阿婆。”
所有的目光齐刷刷转向门口。李阿婆在赵小满的陪伴下,有些拘谨地走了进来。她今天穿了一件干净的深蓝色土布上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到满屋子衣着光鲜的年轻人,以及瞬间响起的、热烈的掌声,她明显顿住了脚步,双手下意识地攥住了衣角,脸上掠过一丝慌乱和难以置信。
林砚快步上前,轻轻扶住她的手臂,将她引到台前,低声道:“阿婆,大家是来跟您学习的。”
李阿婆抬起头,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善意的、期待的脸庞,浑浊的眼睛眨了眨,那最初的局促,慢慢被一种更深沉的情绪所取代。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客气话,最终却只是抬起那双布满老茧、关节粗大的手,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笨拙而真诚地说:“我……我教你们,扎花。”
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这双沉淀了一生技艺的手。她拿起一块白布和绳子,坐到事先准备好的演示位子上。镜头推近,投影将她手指的每一个动作放大到屏幕上。
“看好了,这样……绕过去,抽紧……”她的动作缓慢而稳定,带着一种历经千锤百炼的韵律。粗糙的手指与洁白的布、柔软的绳纠缠,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原本还有些细微交谈声的课堂,彻底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被那双仿佛拥有魔法的手牢牢吸住。
沈砚心站在角落,看着这一幕,看着学员们眼中从好奇转变为惊叹,再转变为跃跃欲试的专注,他心中那块关于“本真”能否被感知的巨石,终于平稳落地。周锐则关注着整体的流程,看到时间节点把控精准,学员状态投入,暗中点了点头,这为后续的标准化复制提供了极佳的范本。
演示结束,进入到动手环节。学员们早已按捺不住,在沈砚心、周锐、赵小满和另外两名临时招募的助教的指导下,开始挑选工具,尝试复制刚才看到的技法。工作室里顿时热闹起来,询问声、讨论声、布料摩擦声、以及偶尔因为成功完成一个复杂扎结而发出的轻呼声此起彼伏。
李阿婆也走下讲台,穿梭在长桌之间。她不太会讲大道理,看到学员操作不当,便会直接伸出手,覆盖在对方的手上,带着他感受用力的巧劲:“这里,要这样……吃住力。”她的触碰带着老人特有的温凉,和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被她指导过的学员,往往茅塞顿开,眼中满是钦佩。
林砚巡视着全场,看到的不再是三十个独立的消费者,而是三十个正沉浸在与一门古老技艺深度对话的参与者。空气中弥漫的,不仅仅是染料的气味,更是一种创造的兴奋和文化的共鸣。
开课当日,一切井然有序,如同精密的钟表。而在这秩序之下,涌动的是一种比预期更为动人的、关于传承与连接的潜流。
第4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