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渡大捷的消息,如同一阵春风,吹散了笼罩在长安上空已久的阴霾。
汉献帝刘协在太极殿,亲自接受了姜小伍的献俘。当袁绍的帅印和节钺被呈上时,这位少年天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走下龙椅,亲自扶起姜小伍,声音颤抖地说道:
“大将军,此战之功,高于卫霍,胜过良平。有卿在,朕心甚安。河北虽定,然北方未平。公孙瓒盘踞幽州,自号‘白马将军’,亦是心腹大患。朕……再拜大将军为北伐大元帅,总领天下兵马,克日北上,扫平幽燕,一统北方!”
圣旨一下,满朝文武,无不拜服。
姜小伍却并未立刻领命。他躬身奏道:“陛下,公孙瓒虽为诸侯,但其人,亦有可取之处。他曾与北方蛮族作战,保卫汉家百姓,其麾下‘白马义从’,更是威震天下的雄师。臣以为,征讨可以,但当以‘收服’为上,‘攻伐’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刘协赞许地点了点头:“大将军仁义,朕心甚慰。那便依将军之计,一切由你全权处置。”
回到帅府,姜小伍立刻召集了众将。如今的他,麾下人才济济,文有卢植、陈群(原曹魏谋士,亦在许昌归降),武有典韦、许褚、夏侯惇、曹仁,以及他最核心的“新势力”兄弟们。
“下一个目标,公孙瓒。”姜小伍在地图上,点出了幽州的位置,“此人,刚愎自用,多疑少断。但麾下有一人,却是当世虎将。”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炽热的光芒:“常山赵子龙,赵云!”
“赵云!”帐中响起一片惊呼。赵云之名,在当时的武将中,早已如雷贯耳。
“没错。”姜小伍微笑道,“我此去,不仅要收服幽州,更要为陛下,寻回这匹‘白马’。此战,不求杀戮,但求英雄相惜。我们要打的,是一场豪爽的战争!”
---
### **第二章:易京门外,英雄的邀约**
大军开拔,直指幽州。
公孙瓒听闻袁绍已灭,姜小伍亲率大军前来,顿时大惊失色。他自知实力远不如袁绍,更不是姜小伍的对手。于是,他下令收缩兵力,全部退入他苦心经营的易京(今河北雄县),凭借坚城,固守待援。
易京城高池深,公孙瓒又在城内囤积了足够使用十年的粮草,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姜小伍的大军,兵临城下,却没有立刻攻城。
他只是让士兵们在城外,摆开阵势,擂鼓呐喊,却不发起任何攻击。这种“围而不打”的战术,让城内的公孙瓒,心神不宁。
“姜小伍这是何意?羞辱我吗?”公孙瓒在城楼上,烦躁地来回踱步。
就在这时,一名白马义从的士兵,前来报告:“将军,城外姜小伍,派人送来一封信,指名要交给赵将军。”
公孙瓒一愣,看向身旁的赵云。
赵云一身白袍,银枪在手,面如冠玉,眼神清澈而坚定。他接过信,拆开一看,只见信上没有威胁,没有劝降,只有一行龙飞凤舞的大字:
**“常山赵子龙将军:久闻将军威名,如雷贯耳。姜小伍于城外三十里,设下薄酒一杯,盼将军前来,共论天下英雄。若将军不来,我绝不攻城。若将军来了,无论谈得如何,我皆保将军安然无恙。姜小伍,敬候。”**
落款,是姜小伍的亲笔签名。
这封信,充满了自信与豪爽,更像是一封英雄之间的邀约,而非一封战书。
公孙瓒勃然大怒:“岂有此理!姜小伍小儿,安敢如此戏弄!子龙,此必是鸿门宴,万万不可去!”
赵云却沉默了。他看着信,又看了看城外那支军容严整、气势如虹的大军,心中,泛起了波澜。
他追随公孙瓒,是为了报国,是为了保护百姓。可如今,公孙瓒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雄心。而姜小伍,官渡一战,击溃袁绍七十万大军,救天子于水火,其功绩,其气魄,才是真正匡扶汉室的英雄。
“主公,”赵云终于开口,声音清澈而坚定,“云,想去会会他。”
“子龙!你疯了!”公孙瓒大惊。
“主公放心。”赵云微微一笑,“若姜小伍是英雄,云愿追随。若他是小人,云亦有把握,全身而退。请主公,给云一个时辰。”
说完,不等公孙瓒同意,赵云翻身上马,单人独骑,打开城门,如一道白色的闪电,冲向了城外。
---
### **第三章:英雄会,一诺定乾坤**
三十里外,一处小山坡上。
姜小伍身披“麒麟镇天甲”,独自一人,席地而坐。他的面前,只摆着一壶酒,两个酒杯。
他没有带任何护卫,只有文约和“新势力”的队员们,埋伏在远处的树林里,以防万一。
很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赵云单人独骑,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他翻身下马,动作行云流水,手中紧握着龙胆亮银枪,一步步向姜小伍走来。
两人相隔十步,站定。
“常山赵子龙,拜见大将军。”赵云抱拳行礼,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姜小伍,见过子龙将军。”姜小伍站起身,微笑着回礼,“将军果然信人。”
“大将军亦然。”赵云的目光,落在了姜小伍的铠甲上,“这便是‘麒麟镇天甲’?果然神物。”
“甲再神,也需有英雄来穿。”姜小伍指了指对面的酒杯,“子龙将军,请坐。今日,不谈军国大事,只论英雄。”
赵云沉默片刻,最终还是走了过去,与姜小伍相对而坐。
姜小伍为他斟满一杯酒:“我知将军心怀天下,不忍百姓涂炭。公孙瓒虽是将军旧主,却已非明主。幽州若再战,受苦的,还是百姓。”
“大将军之意,云明白。”赵云饮下一口酒,缓缓说道,“然,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若主公不愿降,云,当与易京城共存亡。”
“好一个忠人之事!”姜小伍抚掌大笑,“我姜小伍,平生最敬重的,就是将军这样的忠义之士!”
他站起身,遥指易京方向:“我给你一个承诺。三日之内,我必取易京。但我会保证,公孙瓒及其家眷,安然无恙。他麾下的白马义从,我亦会善待,绝不分散。到那时,将军可愿带着你的兄弟,加入我王师,为天下百姓,再立新功?”
赵云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惊。
他没想到,姜小伍会如此自信,竟敢夸下三日破城的海口。更没想到,他会如此仁义,愿意保全公孙瓒和白马义从。
“大将军……如何能做到?”
姜小伍神秘一笑:“山人自有妙计。将军只需回答我,愿,还是不愿?”
赵云看着姜小伍那双充满自信和真诚的眼睛,心中最后的疑虑,烟消云散。他站起身,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将酒杯重重地放在地上。
“若大将军真能做到,赵云,及麾下白马义从,愿为大将军马首是瞻!”
“好!一言为定!”
英雄相惜,一诺千金。
---
### **第四章:白马归心,北方的统一**
赵云回到城中,将姜小伍的话,转告了公孙瓒。公孙瓒半信半疑,但赵云已经心意已决,不再参与防务。
第二日,姜小伍开始了他的攻城。
但他没有使用人海战术,而是派出了“新势力”的爆破专家。
他们利用现代的工程学知识,在易京城墙下,挖掘了数条地道,精准地找到了城墙地基的薄弱点。然后,他们埋下了由黑火药和石块制成的“土制炸药”。
“轰!轰!轰!”
数声巨响,易京城墙,被炸开了数个巨大的缺口。
“轰隆!”
城墙倒塌,烟尘冲天。
城内的公孙瓒和守军,被这前所未见的攻城方式,吓得魂飞魄散。他们以为是天神降罚,瞬间失去了所有抵抗的意志。
姜小伍亲率大军,从缺口处,如潮水般涌入。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正如姜小伍所承诺的,他下令,任何人不得伤害公孙瓒及其家眷。对投降的白马义从,更是秋毫无犯,好言抚慰。
当姜小伍找到公孙瓒时,他已经面如死灰,准备自尽。
“伯圭(公孙瓒字)。”姜小伍按住了他的手,“你曾为汉室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虽败,但你的忠勇,值得尊敬。降,可保你一世富贵。死,只是徒增笑料。”
公孙瓒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对手,最终,长叹一声,放下了手中的剑。
三日后,姜小伍在易京的校场上,点起了篝火,摆上了酒宴。
他亲自为赵云和所有的白马义从,斟满了酒。
“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你们是大汉的‘白马义从’!是王师的精锐!赵云,为我军先锋将军!”
“谢大将军!”赵云单膝跪地,身后,数千名白马义从,齐齐下拜。
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这位年轻统帅的敬佩。
收服了赵云和白马义从,姜小伍的势力,再次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他不仅得到了一支天下闻名的精锐骑兵,更得到了一位万古流芳的绝世猛将。
北方的天空,终于彻底放晴。
姜小伍站在易京的城楼上,身边站着文约、典韦、许褚,以及新加入的赵云。
他的目光,已经越过了北方的疆土,投向了更远的地方——西凉,蜀中,江东……
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大汉王朝,正在他的手中,一步步,从理想,变为现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