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高祖刘邦驾崩,举国同悲。
太子刘盈在一片肃穆中登基,是为汉惠帝。吕雉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太后,临朝称制,但朝堂大权,她却有意无意地分散给了几个人。韩信被拜为相国,总领全国兵马,坐镇长安;姜小伍被尊为帝师,出入宫禁,辅佐新君;商山四皓则为太子太傅,教导圣贤之道。
看似是一个权力稳固、辅臣齐备的完美开局。
然而,帝国的平静,仅仅维持了不到半年。
刘邦的死,如同一头雄狮的倒下,让潜伏在草原和山林中的鬣狗们,嗅到了机会。他们以为,新君年幼,朝局未稳,正是他们大捞一笔的好时机。
一时间,从并州到琅琊,从颍川到东海,各地都传来了流寇强盗四起的报告。他们打出的旗号五花八门,有的自称“赤眉军”,有的号称“黑山军”,攻城略地,烧杀抢掠,地方官府根本无力抵抗。
这些流寇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地方豪强甚至诸侯王的影子。他们在观望,在试探。他们想看看,这位在仁德中长大的新皇帝,究竟是只温顺的绵羊,还是一头隐藏了爪牙的猛虎。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
吕后主张立刻派遣韩信,率领大军雷霆出击,用最残酷的手段镇压,以儆效尤。
“必须杀鸡儆猴!让那些心怀不轨之徒,看看我大汉的铁腕!”吕后的声音冰冷而果决。
但姜小伍却摇了摇头。
“太后,不可。”姜小伍平静地说道,“此时派相国出征,胜之不武。天下人会说,新君无能,需仰仗旧臣。这只会让太子的威望更加受损,让那些观望的诸侯更加轻视朝廷。”
“那依你之见?就任由那些蟊贼作乱吗?”吕后眉头紧蹙。
姜小伍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龙椅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汉惠帝刘盈。
---
### **第二章:少年天子,御驾亲征**
整个大殿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天子身上。
刘盈的脸色有些苍白,但他的眼神,却不再是过去的怯懦。在韩信和姜小伍数年的磨砺下,他的心中,早已种下了一颗名为“责任”的种子。
他站起身,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
“皇儿,有一言,请太后与诸位爱卿倾听。”
“贼寇作乱,欺朕年幼,此乃国耻。国耻不可雪,何以为君?”
“相国韩信,乃我大汉长城,当坐镇京师,威慑四方诸侯,不可轻动。”
“朕,决定,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吕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万万不可!陛下乃万金之躯,岂可亲履险地!”
“太后,”刘盈看向她,眼神坚定,“父皇能提三尺剑,定天下。朕身为他的儿子,岂能躲在宫中,看着百姓受苦而无所作为?此战,不为杀戮,只为收服民心!”
他的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了姜小伍和韩信的脸上。
“帝师,可愿随朕出征,为朕参谋?”
“臣,万死不辞。”姜小伍躬身领命,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只雏鹰,终于准备自己飞翔了。
“相国,可愿为朕守住长安,让朕无后顾之忧?”
“臣,遵旨。”韩信抱拳,眼中满是赞许。刘盈的选择,完美地体现了他的成长——既展现了亲政的决心,又充分信任并发挥了重臣的作用。
君臣三人,在朝堂之上,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配合。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诸侯王,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这位看似仁弱的少年天子,竟有如此魄力,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决定。
“有意思,真有意思。”远在淮南的英布,摩挲着剑柄,“我倒要看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
一场由少年天子主导,旨在树立威信、收服民心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
### **第三章:仁德之师,民心所向**
刘盈的亲征大军,规模并不大,只有五万人。但这支军队的构成,却极为特殊。
统帅是皇帝刘盈,军师是帝师姜小伍,而领兵的将军,则是曾经在天策府效力的几位降将,他们勇猛善战,却对刘盈忠心耿耿。
大军没有选择去攻打最强的“赤眉军”,而是直扑骚扰东海郡的一股名为“海寇”的流寇。
这股海寇不过数千人,却依仗着海防,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当刘盈的大军抵达时,海寇们根本没放在心上,准备利用熟悉的地形,与官军打游击。
但刘盈的第一道命令,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传朕旨意,全军安营扎寨,不得出战。开仓放粮,安抚百姓!”
士兵们没有去攻击海寇的巢穴,反而在各个村镇设立了粥棚,将随军的粮食分发给受难的百姓。军医们也为受伤的百姓免费治伤。
一时间,东海郡的百姓们奔走相告,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王师”。
海寇们懵了。他们等了三天,没等到官军的进攻,却等来了自己巢穴被百姓们自发包围的消息。那些曾经被他们欺压的渔民、农夫,拿着锄头、鱼叉,将海寇的所有退路都堵死了。
“他们抢了我们的粮食,皇帝给我们粮食!他们烧了我们的房子,皇帝给我们药!”一个老渔民激动地喊道,“我们不能再让这些畜生祸害下去了!”
第四天,刘盈才下达了第二道命令。
“传朕旨意,只擒首恶,胁从不问。凡放下武器者,一律不究,还可分得田地,回家务农。”
这道旨意,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海寇军心大乱,大部分被裹挟的饥民当场倒戈,将他们的头目捆绑得结结实实,开城投降。
刘盈亲自审问了首恶,当众历数其罪,而后斩首。对于胁从者,则真的兑现了承诺,发粮发地,让他们重归正途。
一战,兵不血刃,东海郡平定。
刘盈没有停留,立刻率领大军,开往下一个目标——颍川的“黑山军”。
---
### **第四章:铁腕与仁德,诸侯归心**
东海郡的战报,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天下。
“少年天子用仁德之师,兵不血刃平定海寇!”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对刘盈刮目相看。他们意识到,这位新君,不仅有胆识,更有智慧。
但那些真正的硬骨头,如并州的“赤眉军”,依旧认为刘盈不过是运气好,仗着民心才捡了便宜。
当刘盈的大军抵达赤眉军的地盘时,赤眉军首领倾巢而出,列阵以待,准备给这位少年天子一个教训。
然而,刘盈的应对,再次出乎他们的意料。
他同样没有立刻开战,而是命人将之前被俘的海寇头目押到阵前,当着赤眉军的面,历数其罪后斩首。
然后,刘盈身披铠甲,亲自来到阵前,声音通过内力,清晰地传到每一个赤眉军士兵的耳中。
“你们之中,有多少人是被逼无奈?有多少人是家中老小挨饿,才不得不落草为寇?”
“朕知道,你们是好人,只是走投无路。”
“现在,朕给你们一个选择!放下武器,朕不杀你们,还给你们田地。若执迷不悟,顽抗到底,朕身后的五万大军,和天下归附的民心,将是你们的坟墓!”
一边是斩首示众的“铁腕”,一边是开仓放粮的“仁德”。赤眉军的士兵们开始动摇了。
就在此时,赤眉军首领恼羞成怒,下令放箭。
一支冷箭,直射刘盈面门!
“陛下小心!”姜小伍脸色一变,但距离太远,已然不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从刘盈身后闪出,徒手抓住了那支利箭!
正是姜小伍。他看似文弱,但融合了百家之长的武功,早已臻化境。他这一手,彻底镇住了全场。
“放肆!”刘盈震怒,拔出腰间长剑,向前一指,“全军出击,一个不留!”
这一次,他不再仁慈。
五万大军如猛虎下山,而那些本就动摇的赤眉军士兵,则纷纷扔下武器,跪地投降。他们的首领,在乱军中被斩杀。
两场战役,两种手段。刘盈向天下人证明了他不仅有仁德之心,更有雷霆手段。
消息传回长安,吕后在宫中久久不语,最终只说了一句:“他,不愧是陛下的儿子。”
而那些还在观望的诸侯王,如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在收到战报后,不约而同地写下了奏折。
“臣,英布(彭越),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讨伐不臣!”
他们知道,这位少年天子,已经真正成长为了能够驾驭他们的君主。辅佐他,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刘盈的御驾亲征,不仅平定了流寇,更用一场完美的政治秀,收服了天下的人心与诸侯的忠心。一个属于汉惠帝的时代,真正开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