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星聚锦官城**
姜小伍,变身成一个三国迷兼水浒传爱好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以如此离奇的方式,同时圆两个梦。那晚,他正对着电脑屏幕,左边是《三国演义》姜维九伐中原的悲壮章节,右边是《水浒传》一百单八将聚义的豪迈场面。窗外电闪雷鸣,他随手将一枚刻着“替天行道”的铜钱和一枚刻着“克复中原”的徽章放在了一起。
一道前所未有的炫目白光吞噬了一切。
当姜小伍再次睁开眼,他发现自己身处一座古色古香的宫殿之中。黄罗伞盖,龙椅高悬,但气氛却压抑得令人窒息。一个面容懦弱的中年男子(他一眼就认出是蜀后主刘禅)正对下方一位须发微白、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的将军说话。
“大将军,魏兵势大,不如……不如就依黄皓之言,割地求和吧?”
那将军猛地抬头,怒目圆睁:“陛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受丞相临终托付,岂能不战而降?”
姜维!姜小伍的心脏狂跳起来。他环顾四周,发现殿中还有几个官员,但个个神情萎靡,唯有一个面白无须的宦官(黄皓)嘴角挂着讥讽的笑。
就在这时,姜小伍感到怀中一阵滚烫。他低头一看,那枚“替天行道”的铜钱和“克复中原”的徽章正融在一起,化作一道光幕,在他面前展开。光幕上,一百单八将的星图缓缓旋转,仿佛在等待他的召唤。
“荒唐!殿下何人,竟敢擅闯朝堂!”黄皓尖声叫道。
姜小伍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历史的转折点就在眼前。他向前一步,对着刘禅和姜维躬身行礼:“陛下,大将军,臣名姜小伍,乃天降奇人,携一百单八位天罡地煞星汉,前来助大将军一臂之力,还于旧都!”
满朝哗然,皆以为他是疯子。
姜小伍不理会,他举起手,高声念出那四个字:“替天行道!”
刹那间,金光大盛,整个成都仿佛被投入一个巨大的熔炉。殿外惊呼声四起,只见天空中一百零八颗流星划破天际,如神兵天降,落入校军场。紧接着,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传来:“参见军师!”
姜维冲出宫殿,只见校军场上,一百零八位好汉列阵以待。为首一人,身躯凛凛,相貌堂堂,双目如星,正是“及时雨”宋江。他身旁,“玉麒麟”卢俊义气宇轩昂,“智多星”吴用手摇羽扇,“入云龙”公孙胜道袍飘飘。更远处,“行者”武松戒刀在握,“花和尚”鲁智深禅杖拄地,“豹子头”林冲长枪冷峻……
这一百零八位,个个都是身怀绝技、骁勇善战的盖世豪杰!
姜维彻底被震撼了。他一生征战,从未见过如此充满煞气与豪情的军队。他看向姜小伍,眼神从惊疑变成了炙热的希望。
“小伍先生,”姜维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此话当真?”
“大将军,”姜小伍微笑道,“从今天起,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一百单八将,便是您克复中原的利刃!”
**第二章:梁山军阵,剑阁惊魂**
姜小伍的到来,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濒死的蜀汉。刘禅半信半疑,但在姜维的力保和梁山好汉们展现出的绝对实力下(比如“神行太保”戴宗一日之内往返成都与汉中传递军情),他同意了姜小伍的作战计划。
姜小伍深知,蜀汉的弱点在于兵员不足和后期将领凋零。而梁山好汉,恰好弥补了这一切。
他任命吴用为副军师,总揽全局;公孙胜负责奇门遁甲,制造战场迷雾;朱武为军法使,严明军纪。
在军事部署上,姜小伍进行了一次“魔改”:
* **“没羽箭”张清**与**“花荣”**组成了狙击部队。张清飞石绝技,百发百中,专门狙杀魏军将领;花荣神箭,能于三百步外取敌首级。两人配合,让魏军先锋部队还未接战,便已损失惨重。
* **“浪里白条”张顺**与**“船火儿”张横**兄弟,带领阮氏三雄等水军头领,掌控了汉水。魏军的任何渡河企图,都在他们的骚扰下化为泡影。
* **“轰天雷”凌振**的火炮部队,成为了蜀军的攻城利器。以往需要数月才能攻克的坚城,在凌振的“子母炮”和“轰天雷”面前,往往一日即破。
* **“神医”安道全**随军出征,大大降低了伤兵的死亡率,蜀军士气大振。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灭蜀之战。钟会大军十余万,直扑汉中。邓艾则率偏师,意图偷渡阴平。
面对钟会,姜维不再固守剑阁。他采纳了姜小伍的“运动歼敌”战术。
“林冲、秦明、呼延灼!”姜维点将。
“末将在!”三位五虎上将级别的好汉齐声应道。
“你三人各领一万马军,从左右两翼穿插,如三把尖刀,直插钟会军心腹!”
“李逵、鲁智深、武松!”
“俺们也去!”李逵挥舞着双斧。
“你三人,率五千步卒,为中军破敌先锋,只管往前冲,杀他个天翻地覆!”
战斗打响,梁山好汉的个人勇武发挥到了极致。林冲的蛇矛如龙,秦明的狼牙棒如电,呼延灼的双鞭如风,在魏军阵中来回冲杀,无人可挡。李逵、鲁智深、武松更是如虎入羊群,所到之处,魏军人仰马翻。
钟会从未见过如此悍不畏死的军队,他引以为傲的魏军精锐,在梁山好汉面前竟如同草芥。他惊恐地发现,对方的将领似乎杀之不尽,这边刚斩了一个“双枪将”董平,那边又冒出一个“双鞭”呼延灼。
与此同时,偷渡阴平的邓艾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他面对的不是空虚的蜀地,而是“入云龙”公孙胜布下的迷雾阵和“插翅虎”雷横、“美髯公”朱仝率领的精锐巡逻队。邓艾在七百里阴平小道里迷失了方向,粮草耗尽,最终被活捉。
剑阁天险下,姜维与姜小伍并马而立,看着钟会大军全线溃败,心中感慨万千。
**第三章:枪法传承,还于旧都**
灭蜀之战,变成了蜀汉的反击之战。姜维大军势如破竹,一举收复了雍凉大片失地。魏国朝野震动,司马昭惊惧而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姜维率领着这支“梁山化的蜀军”,北伐势如破竹。吴用和姜小伍制定的战略,宋江的团结人心的能力,以及一百单八将的无匹战力,让北伐不再是悲壮的挣扎,而是胜利的进军。
在一次与魏国名将郭淮的决战中,姜维为了掩护侧翼,与郭淮正面遭遇。郭淮也是枪法大家,两人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郭淮虚晃一枪,回马便走,姜维拍马追赶,不料郭淮突然回身,一记绝杀“回马枪”刺来。
这一枪又快又狠,姜维已是避无可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如闪电般掠过,手中长枪精准地格开了郭淮的枪。来者正是“豹子头”林冲。他枪法沉稳狠辣,一招一式皆是堂堂正正的王者之风。
“大将军,此等小人,何须您亲自出手?”林冲冷声道,随即挺枪与郭淮战在一处。不过十合,林冲抓住一个破绽,一枪将郭淮刺于马下。
战后,姜维亲自到林冲帐中致谢。他看着林冲手中那杆丈八蛇矛,枪尖犹自滴血,心中对这套枪法赞叹不已。
“林将军,你的枪法,霸道与沉稳并存,实乃天下绝学。”姜维由衷地说。
林冲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落寞:“此乃我八十万禁军教头所授,一身本事,却未能在奸臣当道的朝堂上施展,反落得家破人亡。如今能为大将军效力,匡扶汉室,也算不负此身。”
姜小伍在一旁,忽然灵机一动,对姜维说:“大将军,林将军的枪法,与您的‘天水麒麟儿’枪法,一正一奇,一稳一变,若能合二为一,岂不是天下无双?”
姜维眼睛一亮,他一生追求武学巅峰,闻此言,立刻向林冲行了一个大礼:“请林将军不吝赐教!”
林冲被姜维的真诚和胸襟所感动,两人从此亦师亦友,日夜切磋。姜维从林冲枪法学到了沉稳与根基,林冲也从姜维枪法中看到了奇诡与灵动。最终,姜维的枪法大成,自创了一套“麒麟林冲枪”,出枪时如麒麟踏云,稳重如山,变化时又如龙出海,诡谲莫测。
公元268年,姜维大军兵临长安城下。此时的魏国,在蜀汉和内部叛乱的双重打击下,已是摇摇欲坠。姜小伍派“鼓上蚤”时迁潜入城中,散布谣言,动摇军心,再由“神行太保”戴宗策反了城内将领。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姜维亲率大军,以“没遮拦”穆弘为先锋,攻破长安。
捷报传到成都,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百里,迎接凯旋之师。
在洛阳旧都的宫殿前,姜维手捧传国玉玺,交还于刘禅。刘禅老泪纵横,终于说出了那句迟到了几十年的实话:“朕若早用大将军,何至于此!”
**尾声:星归天汉**
还于旧都,大汉中兴。姜维被拜为丞相,总揽朝政,他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宋江等一百单八将,也都被封为开国元勋,各自安家立业。
姜小伍,这位来自未来的“天降奇人”,被封为“护国军师”,但他却婉拒了所有封赏,只向姜维提了一个要求:他想在蜀中寻一处山清水秀之地,开馆授徒,将这段传奇故事,讲给后人听。
姜维应允了。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姜小伍正在院中擦拭那枚已经恢复原样的铜钱和徽章。宋江、吴用、林冲等人前来辞行。
“军师,我等星汉之身,本不属于这个时代。如今大业已定,天命召我等归去。”宋江躬身道。
姜小伍心中不舍,却也明白。他看着这些豪情万丈的好汉,一个个化作星光,冲天而起,消失在夜空中。
从此,世间再无一百单八将,但他们的传说,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而姜小伍,则留在了蜀中。他不仅教书,还时常与姜维在演武场上切磋。每当姜维舞动那杆融合了林冲精髓的“麒麟林冲枪”时,枪尖划破长空,仿佛能看到一百零八颗星辰,在为他喝彩。
他不仅帮助姜维成功了,更继承了那份英雄的枪法与精神,成为了这个新时代里,一个永恒的传说。
------------------------------自此领悟了姜家枪法,返璞归真,武功更上一层楼,遇强则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