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未央宫。汉献帝刘协看着殿下新归降的一众河北将领,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兵不血刃便得了半个北方;忧的是,这些将领大多是袁绍旧部,虽已归降,但心中未必真正臣服,如何驾驭他们,成了一个难题。
尤其是像高览、张合(已先期归顺)这样的名将,他们在袁绍麾下时地位尊崇,如今归顺汉室,虽有官职,却总带着一层“降将”的烙印,军中难免有人非议。
姜小伍看穿了汉献帝的心思,在议事时,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陛下,臣以为,对于这些归降的将领,应当用‘戴罪立功’之策。”
“戴罪立功?”汉献帝不解,“他们既已归降,何罪之有?”
“陛下,此‘罪’,非法律之罪,而是‘曾事国贼’、‘择主不明’的政治之罪。”姜小伍解释道,“我们不必明说,但要让所有人心知肚明。我们不因他们曾事袁绍而轻视他们,反而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通过为大汉建立的功勋,来洗刷掉这段‘不光彩’的过去。”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有力:“如此,有三大好处。其一,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力。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和价值,他们会比任何人都更渴望战功,作战时必然勇往直前,事半功倍。其二,可堵住悠悠众口。当他们立下不世之功,便无人再敢以‘降将’之名轻视他们,军心自然稳固。其三,可彰显陛下的天恩浩荡。陛下不究过往,只看将来,此乃王者心胸,天下英雄必将闻风而归。”
汉献帝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这不仅是用人之术,更是帝王心术。他要让这些降将明白,他们的过去,只有通过为大汉建立的辉煌未来,才能被救赎。
“好!就依先生所言!”汉献帝当即拍板,“朕要让他们明白,在大汉,没有永远的降将,只有永远的功臣!”
### **第三十一章:先吴后曹,雷霆之击**
战略方向确定后,下一个问题是:先打谁?
朝堂上,再次爆发了争论。以关羽为首的将领们认为,曹操是汉贼首恶,应当直捣许都,诛杀国贼。而以贾诩为首的谋士则认为,曹操根基深厚,许都难下,不如先取相对较弱的江东。
姜小伍再次站了出来,支持先打江东。
“陛下,诸位,”他走到地图前,“先吴后曹,有三点必胜之理。”
“其一,势也。曹操新败于官渡,河北又为我所有,他如今是惊弓之鸟,必然固守许都,不敢轻出。我等若攻许都,便是攻坚。而孙权,自以为坐拥长江天险,必然疏于防备。我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胜算更大。”
“其二,时也。如今已是深秋,长江水势渐退,正是我北方骑兵施展威力的时机。若待来年春夏,江水泛滥,则我军将寸步难行。战机稍纵即逝。”
“其三,心也。孙权占据江东,名为汉臣,实则自立。陛下若先讨国贼曹操,则孙权可坐山观虎斗;若陛下先讨叛逆孙权,则曹操必心存侥幸,以为我等与东吴两败俱伤,他可坐收渔利,更不会出兵相救。如此,我便可专心破吴!”
姜小伍的分析,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汉献帝最终下定决心:“传朕旨意,先伐江东,再定中原!”
为了贯彻“戴罪立功”的策略,汉献帝任命高览为“平南先锋”,让他率领三万精兵,作为南征的第一支力量。同时,命关羽、马超、张绣、庞德、赵云五虎上将分领各路大军,压阵其后。
高览接到任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深知这是天子对他的信任和考验,在出征誓师大会上,他跪在地上,向汉献帝发誓:“臣若不能踏平江东,为陛下立下首功,誓不为人!”
### **第三十二章:席卷江东,功臣洗辱**
汉军南征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炸响了江东。孙权一直以为汉军的下一个目标是曹操,万万没想到,这把火会先烧到自己身上。
他匆忙派周瑜、程普等大将率军在长江沿线布防。
然而,汉军的攻势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先锋高览,为了证明自己,打得异常凶猛。他率领的河北铁骑,在长江水退后的滩涂上如履平地,以雷霆之势,连续攻破了东吴数座沿江烽火台。他身先士卒,勇不可挡,一战便斩杀东吴将领数人,俘获数千,为南征之战开了一个完美的头颅。
紧接着,五虎上将轮番出击。
关羽率军攻取庐江,所向披靡,东吴守将闻风而降。
马超的西凉铁骑,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沿着江岸平原长驱直入,如同一股黑色的钢铁洪流,无人能挡其锋芒。
张绣和庞德则率领水师(在投降的曹军水师基础上组建),虽然规模不大,但配合陆军,成功地牵制了东吴的主力水师。
赵云则负责奇袭,他率领一支轻兵,绕道山路,奇袭了东吴的后方重镇——会稽,断了孙权的退路。
汉军的攻势,如同一把烧红的利刃,切入了黄油之中。东吴的防线,在汉室天子的威名和五虎将的勇武之下,土崩瓦解。
仅仅两个月,汉军便兵临江东腹地——建业城下。
孙权在城中,看着城外连绵不绝的汉军营寨,尤其是那面巨大的“汉”字龙旗,和旗下如神魔般的关羽、马超等人,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气。
他的谋士张昭劝道:“大势已去,主公。汉室天子仁德,若归顺,或可保全江东百姓和宗族族人性命。”
孙权长叹一声,最终选择了开城投降。
在受降仪式上,孙权素手缚绳,向汉献帝献上印玺。汉献帝念其保全江东百姓有功,封他为“归命侯”,留居长安,颐养天年。
此战,高览居功至伟,被汉献帝当众册封为“破吴将军”,赐爵“关内侯”。在满朝文武的祝贺声中,高览激动得泪流满面。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袁绍降将高览”,而是“大汉破吴将军高览”。
他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所有归降将领的心中。他们看到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只要为大汉卖命,就能洗刷过去,赢得荣耀和尊重。
### **第三十三章:最后的国贼,许都的黄昏**
平定江东,天下九州,汉室已得其七。只剩下曹操盘踞的许都和周边数郡,已是瓮中之鳖。
汉献帝没有给曹操任何喘息的机会。江东之战刚一结束,他便立刻下令,五路大军,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向许都压去。
这一次,汉军的阵容更加恐怖:
* 北路,由关羽、高览率领,出河北,直击许都。
* 西路,由马超、庞德率领,出关中,东进中原。
* 南路,由张绣、赵云率领,自江夏北上,切断曹操南逃之路。
* 中路,汉献帝亲率诸葛亮、张合等文武,坐镇指挥,总揽全局。
面对这天罗地网,曹操的末日到了。
他的军队,在经历了官渡惨败和河北失守后,士气低落,兵无战心。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汉军,几乎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曹氏宗亲,虽拼死抵抗,但如何是关羽、马超等人的对手,接连战败。
最后,曹操被围困在孤城许都。
城破之日,关羽率军首先杀入城中。他一人一骑,直奔丞相府。
曹操坐在府中,身边只剩下典韦(历史上已死,此处为艺术创作)等少数亲卫。他看着冲进来的关羽,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
“云长,终究还是你来了。”
关羽勒住战马,青龙偃月刀的刀尖指向曹操,冷冷地说道:“曹贼,你挟天子以令诸侯,罪恶滔天。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死?”曹操大笑起来,“我死之后,天下便太平了吗?我若死了,你会不会觉得寂寞?”
他没有投降,也没有求饶,而是拔出倚天剑,冲向了关羽。这是他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尊严。
然而,他面对的是早已达到武道巅峰的关羽。只一回合,青龙偃月刀闪过,曹操的人头冲天而起。
这位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随着曹操的死亡,他最后的势力也土崩瓦解。汉献帝兵不血刃地接收了许都,并将汉献帝的伏皇后等人接到了身边,彻底清除了曹氏的残余影响。
站在许都的宫殿里,汉献帝刘协,这位曾经颠沛流离的少年天子,终于实现了他毕生的梦想。
他看着阶下文武,有忠心耿耿的旧臣,有威震华夏的五虎,有“戴罪立功”的新锐,有经天纬地的谋主。他看着地图上,那一片片都涂上了汉室红色的疆土。
他知道,在姜小伍的帮助下,他不仅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权,更开创了一个远超光武中兴的,真正属于大汉的辉煌时代。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戴罪立功”的决策,它让所有曾经的敌人,都变成了大汉最锋利的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