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城,汉室的朝堂之上,气氛一片祥和。关中平定,五虎将威名远扬,民心所向,国力日盛。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下,姜小伍却看到了潜藏的危机。
一日,姜小伍在御书房单独面见汉献帝,神色凝重地呈上一份情报。
“陛下,此乃从淮南传来的密报。袁术,在寿春称帝了。”
“什么?!”汉献帝勃然大怒,猛地站了起来,“国贼!国贼!朕尚未亲政,他竟敢僭越称帝!此乃天下第一等大逆不道之罪!”
袁术称帝,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所有汉室忠臣的脸上。他虽然兵力不强,但此举开创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
姜小伍冷静地说道:“陛下息怒。袁术此举,虽是自寻死路,但对天下人心影响极坏。若不尽快讨伐,则人人皆可称帝,天下将彻底大乱。所以,臣请陛下,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汉献帝一愣,“朕……可以吗?”
“陛下,您不仅可以,而且必须如此!”姜小伍的语气无比坚定,“此战,有三个非同寻常的意义。”
“其一,正名分。袁术称帝,是公然反叛。陛下以天子之尊亲征,是为‘讨逆’,而非‘争霸’。此战一出,天下将再无人敢质疑陛下的正统地位。”
“其二,立君威。陛下坐镇长安,虽威日隆,但终究是‘坐’。若能亲临前线,指挥三军,则陛下之威,将从庙堂之上,直达三军之中,传遍天下。这比任何封赏都更能树立君威。”
“其三,收人心。淮南与河北相邻,河北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如颜良、文丑、张合、高览等人,皆在袁绍帐下。然袁绍外宽内忌,并非明主。陛下讨伐国贼,路过河北,便是向河北义士展示王师之风。此战若胜,不仅淮南可定,更能震动河北,为日后收服河北英才,埋下最重要的伏笔!”
姜小伍的一番话,将一场看似简单的平叛之战,提升到了战略全局的高度。汉献帝的眼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身披铠甲,指挥千军万马,扫平叛逆的场景。
“好!就依先生所言!”汉献帝下定决心,“朕要亲率大军,让天下看看,谁才是这大汉真正的主人!”
### **第二十三章:天子亲征,王师南下**
建安六年秋,汉献帝刘协在长安誓师,御驾亲征。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大汉自光武帝以来,第一次天子亲率大军出征。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这次出征的阵容堪称豪华:
* **主帅**:汉献帝刘协(象征性),实际总指挥为丞相诸葛亮。
* **先锋大将**:五虎上将之首关羽,率领一万精锐铁骑。
* **中军主将**:五虎上将马超、赵云,护卫天子,统领主力。
* **奇兵将领**:五虎上将张绣、庞德,率领一支机动部队,负责迂回穿插。
* **军师团**:诸葛亮、贾诩随军参赞,姜小伍以“帝师”身份,不离天子左右,随时献策。
大军二十万,出函谷关,沿黄河东进,旌旗连绵数百里,声势浩大,前所未有。
王师所过之处,秋毫无犯。诸葛亮颁布了严格的军纪,凡有擅取民间一草一木者,立斩不赦。汉献帝更是亲自下马,慰问沿途百姓,分发粮食和药品。
这支军队,与烧杀抢掠的军阀部队截然不同,百姓们夹道欢迎,箪食壶浆,高呼“万岁”。王师之威,未战先显。
当大军行至黄河渡口,准备南下进入淮南地界时,河北袁绍的探子早已将情报传回邺城。
袁绍得知汉献帝竟敢亲征,而且目标是自己南边的邻居袁术,顿时陷入了两难。出兵相助袁术?他早已与这个称帝的族兄撕破脸皮。出兵阻止汉献帝?又怕落个“阻挠天子讨逆”的骂名。
最终,袁绍选择了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他派出了麾下大将颜良、文丑,率领三万兵马,驻扎在边境,名为“防备”,实为观望。
然而,袁绍的观望,却给了姜小伍一个绝佳的机会。
### **第二十四章:兵临寿春,一鼓而下**
淮南,寿春城。
袁术自从称帝后,便沉溺于酒色,以为天命在身。他听闻汉献帝亲征,起初还不以为意,笑道:“黄口小儿,也敢与我天兵天将对抗?”
然而,当王师兵临城下,看到那军容鼎盛、纪律严明的汉军时,他才开始感到恐惧。
关羽的先锋军一到,便以摧枯拉朽之势,扫清了寿春外围的所有据点。青龙偃月刀之下,袁术的将领无人能挡一合。
袁术慌忙闭城固守,派遣大将纪灵、桥蕤率军出城迎战。
一场大战在寿春城外展开。纪灵统兵三万,自以为能抵挡一阵。然而,他面对的是关羽和马超的联手。
关羽刀法沉雄,一往无前;马超枪法如电,迅猛无匹。两人如同两柄无坚不摧的战锤,狠狠地砸向袁军。仅仅一个时辰,袁军便彻底崩溃,纪灵被马超一枪刺于马下,桥蕤被关羽一刀斩为两段。
袁术在城头上看得魂飞魄散,连夜收拾金银珠宝,准备开溜。
然而,他早已被贾诩算计到了。贾诩早已策反了袁术麾下的一名偏将,在城内散播谣言,说“天命已归汉室,袁术气数已尽”,并制造混乱。
当袁术带着家眷和亲兵企图从北门逃窜时,正撞上张绣和庞德率领的奇兵。
张绣一枪刺死袁术的护军,庞德则大喝一声:“逆贼袁术,还不下马受死!”
袁术吓得从马上摔了下来,被士兵一拥而上,活捉了。
寿春,不战而下。
### **第二十五章:河北风动,义士归心**
袁术被擒,汉献帝在寿春城头举行了盛大的受俘仪式。他历数袁术的罪状,然后下令将其斩首,传首许都和邺城,以儆效尤。
此战,从出兵到平定,不过一月。天子亲征,一战功成,威望达到了顶峰。
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大军再次经过河北边境。这一次,气氛完全不同了。
驻扎在边境的颜良和文丑,亲眼目睹了汉军的军威和天子的气度。他们看到汉献帝虽然年轻,但言谈举止间,已有了君临天下的气魄。他们看到关羽、马超等猛将对天子心悦诚服,忠心耿耿。
更让他们震撼的是,姜小伍代表汉献帝,给他们送来了一份礼物。
礼物不是金银,而是两坛美酒和一封信。
信中,汉献帝对颜良、文丑的勇武大加赞赏,称他们为“河北之柱石”,并表达了对袁绍不能重用他们的“惋惜”。信的结尾写道:“朕今扫平国贼,即将还都长安。河北乃大汉之河北,非一人之河北。朕虚位以待,盼河北英雄,能共襄盛举,为大汉开万世太平。”
这封信,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颜良和文丑心中炸响。他们追随袁绍,虽受重用,但终究是为人臣子。而天子,却给了他们“共襄盛举”的承诺,这是将他们放在了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是真正的尊重和期许。
颜良和文丑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激动和挣扎。
就在此时,姜小伍亲自来到军营,与二人把酒言欢。他谈古论今,从高祖的用人之道,到光武的云台二十八将,言谈之间,充满了对英雄的敬重。
“二位将军,”姜小伍最后说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一个君主,是给你高官厚禄,还是给你一个施展抱负、名垂青史的舞台,相信二位心中自有分寸。”
这番话,彻底打动了颜良和文丑。
数日后,当汉献帝的大军班师回朝时,袁绍收到了让他吐血的消息:颜良、文丑率领三万精兵,脱离了他的控制,宣布归顺汉室!
同时,河北另一位名将张合,在听闻了天子的王道和汉室的强盛后,也因长期受到袁绍谋士郭图的排挤,毅然决然地率部投奔了长安。
汉献帝一征淮南,不仅消灭了称帝的袁术,更兵不血刃地收服了河北最顶尖的三位猛将和数万精兵。袁绍集团元气大伤,而汉室的实力,则再次跃升了一个台阶。
回到长安,汉献帝望着阶下新归的颜良、文丑、张合,再看看身旁的关羽、马超等人,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豪情。
他知道,统一天下的道路,已经不再遥远。而这一切,都始于那场决定御驾亲征的,英明决断。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