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玻璃门在身后合拢,将空调的冷气和纸墨香隔绝。室外灼热的阳光瞬间包裹上来,与林晚心底泛起的寒意形成尖锐对比。她推着轮椅的手心沁出冷汗,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林晓蜷缩在轮椅里,身体依旧在无法控制地轻颤,嘴唇无声地翕动着,反复念叨着那几个破碎的词:“图……黑色的……冷……”她的眼神涣散,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黑暗冰冷的车厢,被无尽的恐惧吞噬。
“没事了,晓晓,没事了,姐姐在,我们回家了。”林晚俯下身,用尽可能平稳的声音在妹妹耳边低语,一只手紧紧握住她冰凉的手指,试图传递一丝暖意和安定。她的目光却锐利地扫过周围——人行道上匆匆的行人,路边停靠的车辆,对面商铺的橱窗……任何可能隐藏着窥视目光的角落。
是巧合吗?杰森·李的书,偏偏在这个时候,以这样一种方式出现在林晓面前?那本书的封面设计,那个抽象而冰冷的图案,是否刻意模仿了某些能触发林晓创伤记忆的元素?
她不敢深想,推着轮椅快步走向小区。每一步都感觉背后如有芒刺。
回到家,反锁上门,拉上客厅的窗帘,林晚才感觉稍微松了口气。她将林晓安顿在沙发上,给她倒了杯温水,看着她小口小口地喝着,颤抖渐渐平息,只是眼神还有些惊魂未定。
“晓晓,刚才那本书,上面的画,让你想到什么了?”林晚坐在她身边,语气轻柔得像是在谈论天气。
林晓捧着水杯,茫然地摇了摇头:“……怕……像……像那个地方……”她说不清楚,但恐惧是真实的。
林晚的心沉了下去。她不再追问,只是轻轻揽住妹妹的肩膀。无论这是巧合还是警告,都意味着危险并未远离。那个名为“方舟”的幽灵船,或许只是暂时偏离了航线,它的舵手“建筑师”杰森·李,可能依然在暗处掌控着方向。
她需要把这个情况告诉能信任的人。雷锐已经调离,而且此事似乎牵扯到更复杂的层面。她想到了张宸。那个总是冷静得近乎刻板的法医,他的专业和敏锐,或许能分辨出这其中的蛛丝马迹。
犹豫了片刻,她拿出手机,找到那个几乎从未主动拨打过的号码,编辑了一条措辞谨慎的信息:
“张法医,冒昧打扰。今日带林晓外出,在书店发生意外,她因一本名为《神经网络的未来》的书籍封面受到强烈刺激,反应与之前提及‘黑色车’、‘冷’时类似。作者为杰森·李。不知此情况是否需引起注意?盼复。林晚。”
信息发出后,她将手机放在一边,心中有些忐忑。她不确定张宸是否会回复,也不确定他是否还愿意介入与已移交案件相关的琐事。
张宸收到这条信息时,正在参加一个关于生物识别技术伦理界限的内部研讨会。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他本不欲理会,但鬼使神差地,他还是趁着会议间隙看了一眼。
“杰森·李”、“书”、“强烈刺激”、“黑色车”、“冷”……
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中正在思考的技术伦理迷雾。他立刻离席,走到安静的走廊尽头,回拨了林晚的电话。
“林女士,我是张宸。”他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依旧平稳,但语速比平时稍快,“请详细描述一下那本书封面的具体图案,以及书掉落前后的具体情况,包括店员的表现和周围环境。”
林晚没想到他会直接打电话过来,愣了一下,随即尽量清晰地复述了当时的情形,特别是那个齿轮与神经束交织的抽象图案,以及年轻店员惊慌失措的样子。
“……看起来不像故意的,那个女孩吓坏了。”林晚补充道。
“表象往往具有欺骗性。”张宸冷静地分析,“杰森·李的着作通常由专业的学术出版社发行,受众小众,不太可能大规模铺货到普通连锁书店的儿童区。即使有,其封面设计也多为严谨的科技风格,你描述的图案……更偏向于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艺术表达,甚至带有一丝……挑衅。”
他顿了顿,继续道:“有两种可能。一,这是‘建筑师’或其追随者的一次试探,意在评估林晓的记忆恢复程度,并施加心理压力。二,这是一个警告,提醒我们,他们依然在关注你们,并且有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触动你们的神经。”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容乐观。
“我建议你们近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像书店这类开放且难以监控的公共场所。我会将这一情况向相关部门反映,并尝试追查那本书的货源渠道。”张宸的声音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条理性,“另外,如果林晓再出现类似反应,尽量记录下她所有的呓语和肢体表现,任何细节都可能有用。”
“我明白了,谢谢你,张法医。”林晚由衷地说道。在这种时候,有一个冷静而专业的盟友,让她感觉不再那么孤立无援。
“保持警惕,但不必过度恐慌。他们的手段越隐蔽,说明他们越忌惮公开暴露。”张宸最后说道,然后便结束了通话。
放下手机,林晚深吸一口气。张宸的分析让她确认了这不是简单的巧合。危机感再次迫近,但这一次,她没有像之前那样被恐慌吞噬。她看了看身边逐渐平静下来、又开始摆弄那只旧小熊的林晓,眼神变得坚定。
她走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开始搜索关于家庭安防系统、隐私保护的信息。她不能只依赖外部的保护,必须自己也行动起来,为妹妹构筑更坚固的防线。
同时,她也开始认真考虑张宸最后的提醒。对方的试探,恰恰说明了他们的忌惮。自己和妹妹,或许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变成了对方计划中需要谨慎对待的变量。
夜色渐深,城市依旧灯火通明。
在林晚不知道的网络深处,张宸调动了自己的权限,开始追踪那本《神经网络的未来》的ISbN码,查询其发行记录和流向。同时,他也将“杰森·李”、“书籍封面”、“心理触发”等关键词,输入了自己构建的“方舟”组织行为模式分析模型。
而在大洋彼岸,某间布满显示屏的密室内,一个模糊的身影正看着屏幕上刚刚传回的一段简短报告——关于书店里那个坐轮椅的女孩的剧烈反应。身影的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冰冷的弧度。
试探的目的已经达到。棋子,依然在棋盘上。只是,下棋的人,需要更加小心了。
星空拼图还摊在客厅的地毯上,只完成了不到四分之一。但林晚知道,她面临的,远不止是拼好一幅图那么简单。她需要拼凑出真相,识破阴谋,并在危险的博弈中,守护住她们刚刚重建的、脆弱的新生。
前方的路,依旧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