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北伐,
北伐军以“老桂系”老兵为主,战斗力强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势如破竹。
但是在怀庆府(今沁阳)遭遇朝廷顽强抵抗,围城56天未能攻克。
被迫绕道晋西。
这一拖延给了朝廷调集兵力的时间,也使北伐军失去了快速北上的机会。
借着这段时间。
清文宗任命胜保为钦差大臣,率军追击北伐军;同时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率军迎堵。
又从东北和草原调集大批精锐部队,对北伐军形成包围之势。
朝廷在北方,前后集结了约90万兵力,其中直接参与围剿北伐军的有胜保、僧格林沁等率领的数万人。
随着北伐军进入直隶,
清文宗宣布京师戒严。
北伐军因天气寒冷、补给不足,被迫在静海、独流一带扎营固守待援。
……
京师,紫禁城。
清文帝正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皆是关于太平天国北伐军逼近京师的紧急军情。
“报——”一声急切的呼喊打破了养心殿的宁静,听到这声呼喊,清文宗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一名信使匆匆走进殿内,跪地呈上一份奏折:“陛下,江南巡抚李世安加急奏折。”
清文帝好奇的伸手接过奏折,正是李世安让赵烈文代笔的请战奏折。
迅速展开阅读。只见奏折上写道:
“臣李世安,江南巡抚,诚惶诚恐,顿首再拜,上书陛下。”
“今太平天国逆贼北伐,直逼京师,天下震动,社稷危如累卵。”
“臣虽远在苏州,然心系朝廷,每念及京师危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臣愿尽微薄之力,率苏州新募一千余团练及一营水师,取海路直抵直沽登陆,驰援京师,以解燃眉之急。”
—臣深知直隶乃京畿重地,非有圣旨,地方官员不得擅自带兵进入。”
“故臣未敢轻举妄动,特先请旨。若蒙陛下恩准,臣定当恪守军纪,听从调遣,与各路大军协同作战,共剿逆贼。
“且按我朝规矩…,
“臣恳请陛下派遣监军,以督臣之行为,察臣之用心,使臣不敢有丝毫懈怠。
“此次臣仅带领新招募团练前往,苏南地区目前局势稳定,臣已做好部署,若有情况,定能及时赶回处理。”
“臣虽不才,但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望陛下念及社稷安危,俯允臣请,臣不胜感激涕零之至。谨奏。”
清文宗帝读完奏折,脸上露出一丝久违的欣慰笑容,轻轻点头道:
“这李爱卿倒是个忠君爱国之人。”
“知朕烦忧,不仅主动请战勤王,还懂规矩请监军,难得难得。”
连续的战斗失利,让接下这个烂摊子,却又能力不足的皇帝身心疲惫。
李世安这一份折子,
也算是来的恰到好处。
一旁收过李世安好处的太监安德海见状,连忙附和道:“陛下圣明,这李抚台如此忠心,定能为朝廷立下大功。”
李世安因为没有专业特工人才与技术,现阶段的军统有些走样。
现在主要帮李世安收集关系李家军的情报,以及打点收买达官贵人。
以及皇帝与贵妃的亲近之人。
李世安一开始就是借助惠征的名义关系,帮忙安排人给宫里头送信。
以及送礼。
在这个过程中,合情合理,不着声色的发展了一些关系网络。
安德海就是最近接触的。
李世安不指望这些人跟他造反。
只希望这些人能及时传递一些对他不利的消息,关键时刻说一下好话。
虽然只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但是在皇帝身边的人,多少也会影响。
这时,殿外通报:“军机大臣祁寯藻、穆荫,礼部尚书麟魁,惠亲王绵愉,户部尚书肃顺等大臣求见。”
清文帝道:“宣他们进来。”
大臣们鱼贯而入,跪地行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咸丰帝道:“都平身吧。朕刚刚收到江南巡抚李世安的奏折。”
“他主动请战,说是要带一千多团练和一营水师走海路到直沽登陆勤王,还请朕派监军,你们怎么看?”
祁寯藻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李世安此举实乃忠义之举。”
“在这国家危难之际,他能挺身而出,主动请战,足见其忠君爱国之心。”
“且他遵守朝廷规矩…”
“请求派遣监军,更是难能可贵。臣以为,应当准许他的请求。”
祁寯藻微微捋着胡须,目光中满是赞赏,他这番话看似只是就事论事,实则隐晦地表达了对李世安的欣赏。
惠亲王绵愉皱了皱眉头,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江南如今也是兵力紧张之时,
“向荣、琦善两位钦差正率部围攻长毛逆贼的天京,亟需支援。”
“李世安作为江南巡抚,应当全力协助向荣、琦善拿下天京,而不是不远千里带兵前往直隶。若他这一走,江南兵力更显单薄,天京之战恐生变数。”
李世安提前询问过意见,并且打过招呼的肃顺听闻,向前一步,大声道:“惠亲王殿下所言虽有道理。”
“但李世安所带不过两千多人,对于江南战局而言,影响微乎其微。”
“向荣与琦善两位钦差围攻天京许久未下,并非是缺少这两千多兵力。”
“如今天京城防坚固,太平军经营已久,防御体系完备,且内部粮草充足。”
“他们所差的,乃是更为有效的攻城之策以及能够切断太平军外部补给的办法。李世安前往直隶勤王,既能为京师增添一份力量,又不影响江南大局。”
礼部尚书麟魁也跟着说道:“肃大人此言虽有道理,但李世安带兵去直沽后,苏南地区恐不稳定。苏南乃富庶之地,一旦生乱,后果不堪设想。”
肃顺看向清文宗。
清文宗微微点头,
沉吟片刻道:“朕看过李世安的请战折子。他在其中已经安排妥当。”
“此次他仅带新招募的团练前往,主力军队留守苏南,目前苏南局势稳定,即便有情况,他也能及时赶回应对。”
虽然已经放弃明面上对付李世安的穆荫,本能的出列道:
“陛下,即便如此,地方官员带兵进入直隶,这不合朝廷规矩。若开此先例,日后各地官员纷纷效仿,恐生事端。”
清文宗听了众人的话,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陷入了沉思。
他心中有些迟疑,
一方面觉得李世安的主动请战是好事,能多一份力量支援京师;另一方面又担心破坏朝廷规矩,引发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