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笔搁在桌角,笔记本上那句“今天防线修好了,我也被荆棘扎了”后面再没接下去。他盯着前臂包扎处,树脂薄膜贴着皮肤有点发紧,动起来拉得伤口周围发痒。他挠了两下,又缩回手。
主控台屏幕还亮着,绿色运行灯一排排稳稳地闪。昨天折腾了一整天,系统总算没再报警。他本该松口气,可心里莫名空落落的,像忘了关煤气灶的那种不安。
他翻开笔记,想找找灌溉模块那天是怎么调的。纸上的字歪歪扭扭,“开阀→看压→调频”,旁边画了个箭头指向“别碰红钮”。他自己都看不懂这写的是啥。
“我记得是先设流速再开泵……还是反过来?”他嘀咕着,起身走到控制台前,手指在菜单上点了几下,调出灌溉系统的运行曲线。
页面跳转,数据列刷出来一大串。他盯着那些数字看了半分钟,愣是没找到昨天记录的峰值点。他又退回一级,再进,再退。来回三次,手指重重拍在屏幕上。
“这玩意儿比背圆周率还费劲。”
娜娜站在角落,光学镜微微转动。“你在尝试复现昨日操作?”
“不是尝试,是回忆。”他坐回椅子,扯了扯袖子,“问题是,我记不清参数了。明明当时觉得挺简单,怎么一回头全乱套了?”
“人类短期记忆平均保留时间为七十二小时,未经强化易丢失。”她说完,机械臂轻轻抬了一下,“建议建立操作文档。”
“文档?你不会又要整那种密密麻麻的表格吧?”
“已有模板。包含流程逻辑、安全阈值、故障代码对照表——”
“打住。”他摆手,“我要的是‘水不够了就按这个键’,不是考工程师执照。”
娜娜停顿一秒。“可简化为步骤指引卡,仅保留关键动作与警示提示。”
“这个能听懂。”他点头,“但得写人话。比如别写‘启动增压泵p3’,写‘拧左边那个蓝钮’。”
“可以。使用回收树脂板刻录,耐磨损,便于现场悬挂。”
“行,现在就开始?反正也没别的事。”
两人挪到生活区的操作台。娜娜连接终端,从数据库调出灌溉系统结构图,拆解成六个步骤:检查水源、开启主阀、设定流速、启动水泵、监控压力、应急关闭。每步附带一句话说明和一个图标。
陈浩看着初稿直摇头。“图标太抽象,谁看得懂这是水泵还是马桶?”
娜娜调整图像,换成简笔线条图。一个方块加个螺旋,代表水泵;一条波浪线加箭头,代表水流。
“差不多。”他接过刻刀,开始往树脂板上描。“第一块:开阀之前先看储水位。低了别硬开,会烧泵。”
他一笔一划刻得认真,额头上沁出汗珠。左臂不敢用力,只能靠右手主导。刻完一行字,他甩了甩手腕。
“第二块:流速别超十二升每分钟。上次我好像设了二十?差点淹了西区菜苗。”
“实际记录为十八点三升每分钟,持续四分十七秒。”娜娜补充,“土壤湿度一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一,接近饱和。”
“怪不得回来时地上一片泥汤。”他咧嘴,“还好苗没全死。”
他们忙到傍晚,六块树脂板全部完工。每块巴掌大,用绳子串在一起,挂在灌溉控制箱旁边。陈浩退后两步欣赏成果,像看自家孩子写的作业。
“虽然丑点,但能看懂。这才是实用主义。”
“已录入知识库索引,编号op-001。”娜娜说,“后续可扩展至其他系统。”
“明天先拿它试用。我看是不是真能救命。”
夜里下了点小雨,气温降了些。陈浩睡前喝了口热水,躺下没多久就睡着了。梦里全是各种按钮和数字,他跑来跑去按这个关那个,最后被一块写着“单位错误”的牌子砸醒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灌溉系统自动启动。
警报是在六点零七分响起的。
陈浩一个激灵从床上弹起来,抓起外套就往外冲。娜娜已经到了主控室,屏幕上红色警告框不断闪烁:“灌溉过量,土壤湿度超标。”
“切断供水。”她输入指令,阀门立即闭合。
两人赶到农田,东侧一片狼藉。几株刚移栽的番茄苗被冲得根部裸露,歪在地上。泥土湿滑,踩上去直打滑。
“又来了。”陈浩蹲下身,扒拉开烂泥查看根系,“我说怎么昨晚梦见单位搞混了……”
娜娜调出系统日志。“昨夜设定流速为每小时十二立方米,而非每分钟十二升。”
“差了一百倍?”他瞪眼。
“正是。”
“可我明明记得写的是‘十二升’……”他转身就往回跑。
操作台前,那串刻好的树脂板静静挂着。他一把扯下来,翻到第三块:“设定流速:12 L\/min”。
字是对的。
他再细看,发现下面一行小字是他后来补的:“换算=0.72 m3\/h”。
“我草。”他一拍脑门,“我把换算值当设定值记了!”
娜娜扫描板面。“原始记录无误,但使用者记忆发生偏差。此类错误在非专业操作者中发生率为百分之三十四点六。”
“也就是说,我不是第一个犯蠢的?”
“你是第一个用树脂板犯的。”
陈浩苦笑。他坐在椅子上,手撑着额头。“我一直以为只要记个大概就行,反正有你在旁边兜底。但现在看,万一你哪天短路了,我连水泵都不会关。”
“我的系统稳定性高于百分之九十九点八。”
“可我不是啊。我连自己写的字都能理解错。”
沉默几秒,他说:“重做吧。这次我一个字一个字核对,你一句一句念给我听。”
娜娜点头,重新生成文档。两人从头梳理流程,把所有单位统一标注,关键数值加粗,还在“设定流速”那一步加了黄色警示条:“注意单位!L\/min ≠ m3\/h”。
刻完已是深夜。
陈浩把新板子挂回原位,又检查了一遍。手指划过每一行字,确认没有歧义。
“这次应该没问题了。”
“建议增加辅助确认机制。”娜娜说。
“比如?”
“在手动输入关键参数时,系统播报所设数值,供操作者核对。”
“语音提醒?听着像驾校教练。”
“功能相同,目的为防误操作。”
“行,那就加上。总比淹地强。”
娜娜接入语音模块,编写触发逻辑。每当用户在灌溉界面输入流速、压力或时间,系统将自动合成语音播报:“灌溉流速已设定为每分钟十二升。”
测试时,陈浩故意输入“120”,音箱立刻传出声音:“灌溉流速已设定为每分钟一百二十升。”
“太高了。”他删掉重输。
再输入“12”,语音再次响起:“灌溉流速已设定为每分钟十二升。”
“这下踏实了。”他点点头。
娜娜将该功能标记为V1.0,存入待测功能列表。
凌晨一点,主控室内只剩设备低鸣。陈浩摘下耳机,里面还在循环播放刚才的确认音。他揉了揉太阳穴,左臂的包扎边缘有些发潮。
他盯着控制屏,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
下一组指令还没输。
他没急着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