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举着镰刀,刀刃刚离地,远处山上传来一声闷响,像是大地深处有什么东西翻了个身。他没理,低头看了看脚边的麦苗,又抬头望了眼灰蒙蒙的天。雨是停了,风却还没歇,吹得他衣角啪啪拍腿。
他把镰刀往泥地里一插,转身往鸡舍走。娜娜跟在后面,脚步轻得像踩在空气上。
“三号抗体鸡刚才抽搐了。”她突然说。
陈浩脚步一顿,“活蹦乱跳的那只?”
“两小时前进食量下降37%,体温升高1.4度,呼吸频率异常。三十分钟前心跳停止。”
他加快脚步,推开鸡舍门。一股淡淡的腥味混着药水气扑面而来。三号鸡躺在角落,羽毛稀疏,脖颈歪成一个怪异角度,爪子蜷缩发黑。陈浩蹲下,伸手碰了碰它的喙——冷的。
“不是中毒?”他问。
娜娜已经打开采样臂,一根细针扎进鸡的肝脏。“青蒿素浓度超标,但死亡主因不是毒性。”全息屏亮起,一段扭曲的基因链缓缓旋转,“检测到p-gp转运蛋白大量表达,寄生虫已进化出抗药性。”
“啥意思?”
“药还在用,虫子学会了把它吐出去。”
陈浩盯着那串红光闪烁的代码,半天冒出一句:“合着咱给它免费做体检,还包吃包住?”
“更严重的是,继续用药会导致剩余鸡群肝损伤加剧。”娜娜调出数据图,“按当前剂量,七十二小时内群体衰竭概率98%。”
他一屁股坐在饲料箱上,鞋底蹭下一坨泥,“那现在是……药不能停,鸡也不能死?”
“正确。”
“有别的法子吗?”他翻出机器人知识库界面,手指划拉得飞快,“抗生素不行,之前试过;驱虫剂残留太大,吃鸡肉的人怕是要变铁人三项选手……”他忽然停住,目光定格在一条记录上,“等等,纳米银?这玩意儿能破坏微生物细胞膜,还能让蛋白质变性?听着像食堂剩菜处理流程,但好像真有用。”
娜娜调出模型,“理论上可行。银离子可穿透寄生虫体壁,引发氧化应激反应,致其死亡。预测灭杀率96.3%。”
“那就干啊!”陈浩一拍大腿站起来。
“问题在于粒径控制。”她的光学镜头微微收缩,“有效粒子需稳定在5到10纳米之间。现有设备离心精度误差±8纳米,无法保证活性。”
“所以咱们造不出来?”
“除非使用量子限域合成法,配合低温反应舱与脉冲电场激发。”
陈浩沉默了几秒,扭头看向窗外。那把陨铁打的镰刀正挂在架子上,刀身泛着哑光,像是睡着了。
“你说那块从天上掉下来的铁……含镍铁晶体?”他问。
“成分分析确认为高纯度铁镍合金,伴有未知晶格结构。”
“它导电比铜好,炉子里烧到两千度都没化透。”他咧嘴一笑,“要不咱拿它改个反应釜?反正现在也不种地了,改行搞纳米科技,听起来还挺高级。”
娜娜的机械眼闪过一串蓝光,“理论上,特定晶体在强电流激发下可形成类量子阱环境。但需要精确设计能量输入方式,并重建温控系统。”
“那你建模,我拆机器。”他撸起袖子,“咱这破作坊,今天就得升级成‘宇宙级生物实验室’。”
他转身走向实验室,一脚踢开挡路的空罐头盒。控制台旁边堆着几块废弃电路板,是他上个月拆下来换声波放大器时留下的。他弯腰扒拉出一块标着“稳压模块”的板子,又顺手拧下散热片上的铜管。
“你打算用什么提供脉冲电流?”娜娜站在门口问。
“还记得那块陨铁吗?”他敲了敲桌上的电源箱,“我把它接进电解槽,加个震荡电路,搞个土制脉冲发生器。老天爷赏饭吃,咱就不能辜负它。”
娜娜展开全息界面,开始构建合成路径。屏幕上,一个微型反应舱逐渐成型,周围环绕着冷却管道与电磁线圈。
“需要液氮降温至-196c。”她说。
“没有液氮。”陈浩拧下最后一颗螺丝,“但有冷冻仓,温度能压到-80c。再裹层隔热棉,凑合用。”
“效率会降低42%。”
“能用就行。”他把电路板摊在地上,“反正又不是直播带货,讲究不了那么多。”
两人忙了一上午。陈浩焊了三个接口,烫了两次手,最后干脆用绝缘胶布缠住手指继续干。娜娜则不断调整参数,将反应时间、电流强度、冷却速率逐一录入系统。
中午,他啃着半块压缩饼干,看着桌上一堆零件发愣。
“要是做出来没用呢?”他问。
“那就回归传统方案。”娜娜说,“比如提高青蒿素剂量,牺牲全部抗体鸡,保留种蛋。”
他咬了一口饼,嚼得很慢,“那等于认输。”
“是现实选择。”
“我不喜欢现实。”他把饼渣拍进垃圾桶,“我喜欢赢,哪怕赢的方式像个疯子。”
娜娜没说话,只是把全息图放大,指向反应舱核心区域,“如果利用陨铁晶体作为模板,在脉冲电流下诱导银离子定向沉积……有可能生成符合要求的纳米粒子。”
“那就试试。”他站起身,拍掉裤子上的灰,“大不了炸了,顶多咱以后养鸡改养猪,反正猪皮厚,不怕辐射。”
他走到电解槽前,开始组装新装置。金属架被重新焊接,冷却管绕成螺旋状,最中间的位置,他小心翼翼嵌入了一小块从陨铁上切下来的薄片。
“准备好了。”他说。
“警告:当前系统无压力释放阀,无应急断电机制,无防爆外壳。”娜娜列出风险清单,“一旦失控,可能引发局部电弧或化学喷溅。”
“我知道。”他握紧焊枪,“所以你站远点。”
“我的耐热上限为1200c。”
“我不是让你躲,是给你留个拍照的角度。”他咧嘴,“万一我成了第一个被自己发明炸飞的科学家,至少得有人记得我帅过。”
娜娜退后两步,机械臂展开微型摄像单元。
陈浩深吸一口气,按下启动开关。
电源指示灯亮起,电流表指针缓慢爬升。电解槽内的溶液开始冒泡,银丝边缘泛出微弱的蓝光。陨铁片在磁场中轻轻震动,像是回应某种看不见的信号。
“温度下降至-76c,维持稳定。”娜娜报告。
“电流频率调到1200赫兹。”他盯着示波器,“再加0.5伏。”
电压提升瞬间,溶液中心出现一圈环状波动,像石子落水后的涟漪。紧接着,一道细小的电弧从银丝跳向陨铁片,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粒子生成中。”娜娜的语音略微加快,“初步检测到直径8.3纳米的银颗粒,分布集中度79%。”
“还算靠谱。”陈浩松了口气,伸手去调冷却阀。
就在这时,示波器曲线猛然飙升,警报声尖锐响起。
“能量回馈异常!电路负载超限!”
他猛地拔掉主电源插头,整套装置“嗡”地一颤,蓝光熄灭。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烧焦的塑料味。
“炸了?”他问。
“没有。”娜娜扫描设备,“核心模块完好,只是稳压器烧毁。建议更换隔离变压器。”
陈浩蹲下,翻开电源箱背面,果然看见一块芯片焦黑冒烟。他叹了口气,从工具袋里摸出另一块备用板。
“再来一次。”他说。
“你手在抖。”娜娜提醒。
“抖是因为饿。”他把新板装上去,“不是怕。”
“你的心率比平时高23次。”
“那是激动。”他拧紧最后一颗螺丝,“咱们马上就要创造历史了。”
他重新接通电源。这一次,他先把电流调到最低,缓慢提升。溶液再次泛起蓝光,环状波纹更加平稳。示波器上的曲线逐渐趋于平滑。
“粒子持续生成。”娜娜的声音透出一丝波动,“平均粒径7.1纳米,活性达标率88.6%。首批样本可收集。”
陈浩笑了,“听见没?咱俩现在是正规科研人员了。”
他拿起一支无菌试管,准备接入收集口。
娜娜突然开口:“提醒,尚未进行生物毒性测试。直接用于活体存在风险。”
“我知道。”他顿了顿,“但鸡群撑不了太久。总得有人先试。”
“你可以等。”
“等的结果就是全死。”他拧紧接口,“有时候,最危险的选择才是唯一的路。”
试管缓缓注满淡灰色液体。纳米银悬浮其中,像星尘沉在夜空。
他举起试管对着灯光看了眼,低声说:“希望你们别辜负这块从天而降的铁。”
他走向鸡舍,脚步很稳。娜娜提着监测仪跟在身后。
剩下的抗体鸡挤在角落,羽毛无光,呼吸沉重。陈浩选了一只症状较轻的,掰开嘴,滴入0.5毫升溶液。
一秒,两秒,三秒。
鸡眨了眨眼,突然抖了抖翅膀,发出一声短促的鸣叫。
接着,它站了起来,歪头看了看陈浩,迈步走向食槽,低头啄了一粒饲料。
陈浩屏住呼吸。
十分钟后,这只鸡已经吃了平常三分之二的量,活动能力明显恢复。
“初步代谢正常。”娜娜检测道,“体内寄生虫数量两小时内减少54%。”
“有效?”他问。
“暂时有效。”
“那就是有戏。”他咧嘴笑了,把试管塞进口袋,“剩下这些,分五批打。咱慢慢来,别急。”
他转身准备回实验室继续生产,脚刚迈出鸡舍门,娜娜突然喊住他。
“检测到第二批样本出现团聚现象。”
他回头,“啥意思?”
“纳米粒子正在自发聚集,失去活性。半衰期预计不超过四小时。”
他脸上的笑僵了一下。
“所以……必须现配现用?”
“是。”
他站在门口,手里还攥着空试管,望着远处那堆等着改装的旧设备。
“也就是说,”他慢慢地说,“咱得二十四小时不停地产出,才能保住这群鸡?”
“正确。”
他长叹一口气,抬脚踹了下门框,“合着咱们辛辛苦苦搞出个高科技,结果是个一次性用品?”
他转过身,走向电解槽。
“拆下一个稳压器。”他对娜娜说。
“为什么?”
“因为接下来,”他拿起焊枪,“我要做个能自动运行的。”
他弯腰开始接线,火花在金属间跳跃。
焊枪喷出的火光映在他脸上,一闪,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