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擅自坐上太子之位的事件,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大明宫深处激起了层层涟漪。
高宗李治对女儿的宠爱,终究未能完全抵消对礼制逾越的震怒。太平被罚禁足半月,抄写《女则》百遍。
然而,这看似小小的惩戒,背后牵动的却是帝国最高权力夫妻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李治深感武则天权力过大,已隐隐威胁到李唐皇权。在宰相上官仪、宦官王伏胜等一批对武后专权不满的朝臣内侍支持下,一场以“皇后擅权、有失妇德”为名,实则意在废后的风波悄然酝酿。
他们甚至暗中搜集或构陷武后大行“魇胜”巫蛊之术的证据,以期一举扳倒这位权势滔天的皇后。
然而,武则天的政治嗅觉何其敏锐。她早已洞察到暗流涌动,却表现得异乎寻常的沉着。她没有急于辩解,而是以雷霆手段,率先发难。
她利用高明的手腕和早已布下的眼线,迅速坐实了宦官王伏胜构陷皇后的罪名,将其杖毙庭下,以儆效尤。同时,她以退为进,在高宗面前痛陈上官仪等人离间帝后、图谋不轨,最终迫使高宗下旨,将上官仪罢相流放,其党羽亦被清洗。
一场看似凶险的废后危机,被武则天以精准而狠辣的方式化解于无形。
坤宁宫,武后召见
风波稍平,武则天在坤宁宫召见了太平公主的导师,女官苏文萱。
苏文萱从容行礼,仪态端庄。武则天端坐凤榻之上,不怒自威,她并未让苏文萱平身,而是直接发难,声音冷冽:“苏文萱,太平近日言行失当,竟敢擅坐太子之位,引得朝野非议。你身为教导之师,疏于管教,该当何罪?”
苏文萱伏身,语气平静却无惧色:“臣教导无方,致使公主行差踏错,甘受皇后娘娘责罚。”
武则天凤目微眯,审视着下方跪伏的女子,话锋陡然一转:“责罚?本宫听闻,你近日教导太平的,可不止是《女则》《女训》。你与她讲吕后临朝,讲冯太后称制,甚至讲平阳昭公主掌兵……苏文萱,你究竟意欲何为?”
苏文萱心中了然,武后召见,问罪是假,探究其真实意图才是真。她在宫中教授太平的内容,果然瞒不过这位手眼通天的皇后。
她抬起头,目光坦然迎上武则天锐利的视线,清晰答道:“回禀皇后娘娘,臣如何想,便是如何教的。臣以为,学识见识,不应因男女而异。
古有妇好征战,今有娘娘辅佐陛下,开创二圣临朝之盛世。
女子之才,可安邦,可定国。臣只是希望公主殿下,眼界能开阔些,莫要只困于闺阁方寸之间。”
“哦?”武则天尾音微扬,带着一丝玩味与审视,“女子掌权?你这话,倒是有趣。你是在指本宫吗?” 气氛瞬间变得紧张。
苏文萱不卑不亢:“臣不敢妄揣圣意。臣只是以为,史笔如铁,功过自在人心。吕后治国,虽有弊政,亦有力挽狂澜之功,冯太后改革,更是彪炳史册。
至于娘娘您,与陛下二圣同朝,共理天下,使大唐海内升平,万国来朝,此乃旷古未有之盛事,恰是明证。
臣以为,才德堪配其位者,无论男女,皆可为民请命,为天下谋福祉。”
这番话,既肯定了历史上掌权女性的功绩,更将武则天抬到了“二圣临朝”的合法性与功业高度,巧妙地避开了直接的敏感点。
武则天紧绷的脸色稍缓,嘴角甚至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她喜欢这种有锋芒却懂分寸的聪明人。
“你倒是个会说话的。”武则天语气缓和了些,“近日朝中之事,你想必也有所耳闻。依你之见,本宫当下该如何?”
苏文萱知道这是考较,亦是试探,她略一沉吟,答道:娘娘睿智天成,此次风波已处置得宜。王伏胜伏诛,上官仪罢黜,宵小已然震慑。此刻,娘娘什么都不必再做。在陛下面前,娘娘只需仍是那位与陛下风雨同舟、体贴入微的妻子。陛下圣明,自会念及夫妻情分与娘娘辅政之功。
妻子……武则天轻声重复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化为洞悉一切的精明。
她挥了挥手:罢了,你且退下吧。好好教导太平,本宫……很期待你究竟能教出一个怎样的太平来。
苏文萱恭敬告退。她知道,自己通过了这次凶险的试探,甚至可能赢得了武则天某种程度上的默许或者说好奇。
武则天或许也想看看,在自己的羽翼之外,由这样一位“离经叛道”的导师,能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什么模样。
果然,武则天采纳了“无为”的策略,更多地以柔情化解李治的疑虑。她不再强势干预具体政务,而是更多地在生活上关怀备至,让李治重新感受到结发妻子的温暖与不可或缺。
李治的心软了,废后之议彻底烟消云散,他甚至对之前听信谗言心生愧疚。
然而,宫廷的暗流从未停歇。李治的情感似乎总是飘忽不定。他的目光从已渐渐失宠的韩国夫人身上,转移到了韩国夫人年轻貌美的女儿,被封为魏国夫人的贺兰氏身上。
魏国夫人仗着皇帝的宠爱,加之年轻气盛,竟滋生出不该有的野心,开始幻想能取姨母武则天而代之。
韩国夫人武顺在失宠与忧惧中一病不起,最终在萧瑟的秋日香消玉殒。
另一方面,太子李弘虽仁孝聪慧,但性情过于单纯正直。他因同情两位被武则天打入冷宫的异母姐姐,竟直接向母亲上书请求赦免,引发母子间的激烈冲突。
加之李弘与身边孪童合欢之间那种不为世俗所容的亲密关系逐渐传开,更让他的太子之位蒙上了一层阴影。
魏国夫人的野心膨胀,太子李弘的地位动摇,朝堂后宫各种势力重新开始蠢蠢欲动。李治本就多病的身体,在应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局面时,愈发感到力不从心。
终于,在一次从魏国夫人寝宫出来后,或许是因情绪激动,或许是旧疾复发,他竟昏倒在了宫殿前的台阶之下,朝廷震动。
这一切风起云涌,都通过苏文萱有选择、有引导的讲述,传到了仍在禁足期却心已飞远的太平公主耳中。
“先生,父皇昏倒了!宫里会不会乱?”太平焦急地问,眼中已有了超越年龄的忧色。
苏文萱看着眼前这个开始真正关心朝局的学生,心中欣慰,却更加严肃地引导:“公主,陛下只是偶感不适,自有御医和娘娘操持,乱不了。
但此事却是一个警示。您看,魏国夫人恃宠而骄,太子因仁弱而受困,皆因权力二字。权力如同双刃剑,握不住,便会伤己,甚至动摇国本。”
她趁机进一步教导:“公主日后若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受制于人,甚至能庇护想庇护之人,就需明白,权力不仅来自身份,更来自这里,”
她指了指自己的头,“和这里,”她又指了指心口,“需要智慧去驾驭,需要实力去支撑,更需要学会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最有利的抉择。”
“就像先生教我的以夷制夷隔岸观火那样?”
“正是如此。”苏文萱赞许地点头,“公主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皇后娘娘能够化险为夷了吧。她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智慧和时机的把握。”
太平眼神更加专注:“先生,我想我明白了。权力不是占有,而是运用。就像下棋一样,不在于吃掉对方多少子,而在于最终的胜负。”
“公主悟性极高。”苏文萱欣慰地笑道,“那公主说说看,面对眼下的局面,皇后娘娘应该如何应对?”
太平沉思良久,道: “我觉得,母后现在应该先稳住局面。对魏国夫人,不能直接打压,要让她自己犯错,对太子兄长,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完全放任。”
“还有呢?”
“还有……”太平犹豫了一下,“我觉得母后应该多为父皇分忧,让他感受到母后的温柔体贴,而不是威严。”
苏文萱击掌赞道:“好!公主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政治敏感度。这正是皇后娘娘现在正在做的﹣﹣以柔克刚,以情动人。”
禁足期满后,太平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她依旧明媚活泼,但眼神深处,多了一份沉静与思索。
她去探望病中的父皇时,言辞恳切,举止得体,让李治倍感欣慰。
她去向母后请安时,也更加懂得察言观色,偶尔还能就一些不涉及核心权力的小事,提出一点稚嫩却颇有见地的看法,让武则天眼中闪过惊讶与赞赏。
这正是苏文萱想要的结果﹣让太平公主在保持本性的同时,逐步具备政治智慧和权谋眼光。
大明宫的风云变幻,在这师徒二人的精心雕琢下,悄然改变着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