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机械动力公司,应瞿总裁要求,公司安装了唯一的客服电话,并在南开电视节目中公布,现在却彻底变成了热线。
询问代理事宜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其中甚至夹杂着几张来自邻省的政府考察函。
省百货大楼孙科长那两百台的订单,从原先的“风险试探”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先见之明”。
然而,热烈的市场反响带来的并非只有喜悦,更有沉甸甸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机械公司摩托车总装车间内,气氛比省领导来时更加紧张。
“怎么回事?这条线卡了快十分钟了!”生产班长对着对讲机低吼,额头上急出了汗。流水线中段,一辆摩托车的车架吊在半空,两名工人正手忙脚乱地调整着吊具。
“班长,这新装的吊具好像有点不同心,对不上孔位啊!”一个年轻工人喊道。
老赵师傅挤过去,看了一眼,骂道:“屁的不同心!是你夹具没锁紧!教了多少遍了?上手之前先确认状态!”说着,亲自钻进车床,三两下搞定问题,生产线重新恢复流动,但刚才耽搁的时间已经追不回来了。
瞿子晴拿着生产报表,眉头紧锁,找到刘启:“刘总,这样不行啊。你看,今天原计划下线三十五台,现在都快下班了,才完成二十八台。照这个速度,别说孙科长那两百台,连本地的零散订单都满足不了。”
刘启看着报表,又望了望生产线:“问题出在好几个环节。工人对操作不熟练,工时超标;部分外购件,比如化油器和轴承,供应不及时,经常要等料;还有,咱们自产的一些冲压件,良品率只有八成左右,返工拖累了整体进度。”
“关键是人的问题,”副厂长叹了口气,“流水线作业和以前单件生产完全是两码事,很多老师傅习惯了过去慢工出细活,节奏跟不上。新招的年轻人又得从头教起。”
三人大眼瞪小眼,都知道问题所在,却都有些束手无策。扩大生产,绝非简单的增加人手和设备,是整个生产体系、管理流程和人员技能的全面升级。
第二天一早,瞿子龙亲自来到了机械公司车间,他没有去办公室,而是搬了把椅子坐在生产线旁,一言不发地看了整整一个上午。
下午,他召集了所有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
“问题我都看到了。”瞿子龙开门见山,没有责备,只有冷静的分析,“核心是两个:人的效率,和物的流通。”
他站起身,走到一块临时架起的黑板前:“第一,从今天起,推行‘标准化作业’。刘厂长,张副厂长,你们牵头,把总装工序拆解到每一个螺丝的拧紧、每一根油管的连接,制定出最规范、最省时的操作步骤,形成书面文件,配上示意图。所有工人,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老工人也不例外!”
“第二,建立‘生产节拍’概念。我们以最终完成一台车的时间为基准,反推每一道工序必须在多少分钟内完成。生产线按这个节拍流动,不允许无故停滞。”
“第三,成立‘供应链管理小组’。二姐,你亲自抓。立刻梳理所有外购件的供应商,建立备选名单。关键部件,至少要有两家以上的稳定供应商,绝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同时,跟我们自己的冲压、焊接车间定死质量和交货期,不合格的零件不准流入总装线!”
“第四,启动‘全员培训’。白天耽误的生产,晚上补课。老师傅教新人手艺,技术人员教标准化流程。考核不合格的,调离关键岗位。”
几条措施清晰有力,直指要害。
众人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领命而去。
根据瞿子龙制定的整改要求,产能终于有所起色,
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三天后,质检员拦下了三台整车。
“瞿总,刘厂长,这几台的发动机异响声音不对,怠速波动也太大。”质检组长面色凝重。
经检查,是来自一家新开发供应商的化油器批次性质量问题。
“这批化油器,涉及多少台车?”刘启问。
“已经装上了五十多台,库存还有一百多个。”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全部更换,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损失和工期延误;不换,则是砸“闯将”的牌子。
“全部换!”瞿子晴没有丝毫犹豫,“通知采购部,暂停该供应商的供货资格,启动备选方案。芮姐,你亲自去跟供应商谈判,损失他们必须承担大部分。同时,加强我们入厂检验的力度,抽检改成全检!”
她看向所有人,语气沉重:“速度很重要,但质量是‘闯将’的生命,更是龙华的脊梁。宁可慢一点,也绝不能把有问题的车交给市场!”
傍晚,瞿子龙和刘启、瞿子晴站在车间外,看着逐渐亮起的灯火。
“产能和质量,只是第一步。”瞿子龙望着车间,“‘闯将’125成功了,但不能只靠这一款车打天下。”
刘启点头:“我和子晴总也讨论过。是不是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开发一款更实用、价格更低的单缸车型?比如‘闯将’90,主打农村市场和城乡运输。”
“可以。”瞿子龙肯定道,“但眼光要放更远。双缸的技术优势必须保持。下一步,我们要攻克更大排量的发动机,比如250cc,甚至更大。还要考虑电启动、碟刹这些更先进的配置。”
他顿了顿,说出了一个更宏大的构想:“摩托车的成功,证明了我们机械加工的能力。这份能力,不能只用在摩托车上。”
芮齐艳若有所悟:“瞿总,您的意思是……”
“农机。”瞿子龙吐出两个字,“小型柴油机、农用三轮车、抽水机、脱粒机……农村天地广阔,那里的需求,同样巨大,甚至更迫切。这也是我们回报这片土地的机会。”
他拍了拍刘启的肩膀:“摩托车的生产线和质量管理经验,就是最好的种子。把它们复制、优化,用到更广阔的产品线上去。清江机械,绝不能只是一家摩托车制造厂。”
夜色中,车间里的机器依旧在轰鸣。那声音,不再仅仅是“闯将”的咆哮,更是一个庞大制造体系逐渐成型的沉重脚步声。产能爬坡的阵痛只是开始,龙华机械的征程,已然驶入了更波澜壮阔的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