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科技的员工餐厅,在正午时分总是人声鼎沸。空气里混杂着各种食物的气味、餐具碰撞的清脆声响,以及压低了的交谈声,构成一幅充满烟火气的职场浮世绘。而在靠近落地窗的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一张不起眼的四人餐桌,最近却固定地只坐两个人——林眠和苏早。
这始于一次偶然。
大约一个多月前,同样是午餐高峰,林眠端着餐盘寻找空位,恰好看到苏早一个人坐在窗边,面前摆着几乎没动几口的沙拉,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蹙眉。他走过去,自然地在她对面坐下。
“苏总监,吃饭时间就别虐待电脑和自己了。”他语气随意,叉起一块自己餐盘里的红烧肉。
苏早从屏幕前抬起头,看清是他,眉头蹙得更紧了些,但最终还是合上了电脑。“食不言寝不语,林总监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边吃边聊有助于消化,”林眠慢条斯理地嚼着,“而且,我看你盘子里的草,显然更需要一点聊天的乐趣来下饭。”
苏早瞪了他一眼,却没再反驳。那顿饭,两人大部分时间在沉默中度过,只在最后就一个即将开始的跨部门协作项目的接口问题,简单交换了几句意见。气氛不算融洽,但也没有以往的剑拔弩张。
第二次,是苏早主动。她在餐厅看到他独自一人,迟疑了一下,还是端着餐盘走了过去。“关于上次那个接口问题,我这边有了新想法。”
林眠抬头,有些意外,随即指了指对面的座位:“坐下说。”
从那以后,仿佛形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每周总有一两次,两人会不约而同地出现在那个靠窗的角落,共进午餐。起初,话题 strictly 围绕着工作。
“你们一部最近推的那个新功能,后台数据调用频率太高,把我们服务器都快拖垮了。”
“那是你们架构冗余度不够。而且,用户反馈很好,说明需求是真实的。”
“真实需求也得考虑技术实现成本。能不能做个缓存,或者分时段拉取?”
“……我让技术团队评估一下。”
“赵乾搞的那个‘活力激荡’周末培训,你们团队参不参加?”
“不参加。有那时间不如多睡会儿。”
“……理由?”
“效率低下,形式主义,而且打扰我睡觉。”
“你就不能找个像样点的借口?”
“这就是最像样的借口。”
渐渐地,工作话题的边界开始模糊,偶尔会触及一些更软性的管理心得。
“我发现,有时候明确告诉他们‘这件事不紧急,可以慢慢做’,反而做得更快更好。”林眠舀了一勺汤,说道。
苏早沉默地切着盘子里的鸡胸肉,过了一会儿才说:“信任是有风险的。不是所有团队都配得上这种信任。”
“所以关键不是给不给信任,而是能不能识别出哪些人、在哪些事上,值得这份信任。”林眠看着她,“就像你,不也开始让你们一部的人,在非关键节点准点下班了吗?”
苏早动作一顿,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淡淡地说:“效率数据确实有所提升。”
再后来,一些工作之外、生活之内的碎片,也开始不经意间滑入对话。
某个阴雨绵绵的午间,林眠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忽然说:“这种天气,最适合在家睡觉。”
苏早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难得地没有反驳,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可惜还有三个会要开。”
“把不重要的推了。”林眠说得理所当然。
“说得轻巧。”苏早哼了一声,却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查看了一下下午的日程。
另一次,林眠餐盘里多了一份看起来就很甜的糖醋排骨。苏早瞥了一眼,语气带着点嫌弃:“吃这么甜?”
“生活够苦了,总得自己找点甜头。”林眠面不改色地吃着,反而问她,“你呢?整天吃草,不腻?”
“保持清醒。”苏早言简意赅,但过了一会儿,又补充了一句,“……偶尔也会想吃点重口味的。”
“比如?”
“比如……”苏早顿了顿,似乎在下定决心,“楼下的麻辣香锅。”
林眠挑眉:“下次一起?”
苏早没有回答,只是低头默默吃了一口沙拉,耳根却微微泛红。
这些对话琐碎、平常,甚至有些无聊。但就在这一次次的午餐,一次次的言语交锋和偶尔的沉默共鸣中,两人之间那道无形的、坚固的冰墙,正在悄无声息地融化。他们不再仅仅是针锋相对的竞争对手,或者单纯的工作伙伴。一种更加复杂、更加微妙的关系在悄然滋生——带着对彼此能力的认可,对各自理念的好奇,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超越工作界限的探究。
今天,当林眠端着餐盘走到老位置时,苏早已经坐在那里了。她没有看电脑,只是安静地看着窗外,侧脸在午后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柔和。餐盘里,依旧是色彩搭配完美但看起来没什么味道的轻食。
林眠在她对面坐下,将一盘额外拿的、淋着浓郁酱汁的烤鸡翅推到她面前。
“尝尝,今天厨师发挥超常。”
苏早愣了一下,看着那盘与她画风截然不同的鸡翅,眉头习惯性地想要蹙起,但目光触及林眠那副“爱吃不吃的”随意表情,那点不悦又消散了。她拿起叉子,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叉起一小块,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
“……还行。”她评价道,语气勉强,却又叉起了第二块。
林眠笑了笑,没说话,低头吃自己的饭。
阳光透过玻璃,暖暖地照在餐桌上,将两人的身影拉长,偶尔交汇。餐厅里依旧嘈杂,但这个角落,却仿佛自成一方天地,流淌着一种平静而稳定的暖流。
午餐成了一种习惯。
一种让两人都未曾预料,却似乎并不排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