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府”三字一出,赵惊弦心中顿时了然。
原来眼前这位,竟是当今圣上的幼弟,明王。
虽他未直接表明身份,但读书人时常探讨国政,赵惊弦对这位年轻王爷的名号也并不陌生,其年龄亦大致对得上。
玉娘在一旁也是心头剧震,她虽猜到对方身份尊贵,却也没想到竟是和明王府有关。
她与赵惊弦对视一眼,几不可察地冲他微微眨眼。
赵惊弦既得知对方的身份,再推辞反倒显得不识时务,便双手接过玉佩。
“既蒙李公子厚爱,赵某便愧领了。多谢公子美意。”
李烯见其收下,脸上笑容更真切了几分:“该道谢的是我。今日多谢赵兄救命之恩。”
至此,风波才算真正平息。
李烯不再多留,拱手告辞,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牵着马离去。
赵惊弦将玉佩仔细收入怀中,牵起玉娘的手,温声道:“没事了,走吧,我们也该回去了。”
玉娘却没跟着他的脚步移动,反而反手轻轻握住他的手腕,小心翼翼地避开他掌心的伤处,抬起的眼眸中满是忧心:“疼不疼?我们先去附近的医馆,处理一下你手上的伤。”
赵惊弦见她眉尖若蹙,眼中满是心疼,心里不禁暖意融融,笑着摇头,温言安抚:“只是一点点疼,不碍事的。家里还有伤药,回去简单包扎一下就好。”
玉娘却不依,执起他受伤的手,指尖小心翼翼地避开伤处:“还说不严重?你看,血痕都这么明显了!从这儿坐马车回家,还得费好些时辰,万一沾了脏东西发起炎来可怎么好?我们还是先去医馆,让大夫好好清洗上药,也仔细检查一下你的手臂和身上别处有没有伤着。”
她一想到方才他奋力勒马的情景,就放心不下。
赵惊弦虽不想她担忧,可见她心疼自己了,心中又十分受用,那点微不足道的疼痛也化作了丝丝甜意,便从善如流地点头应道:“好,都听你的,我们先去医馆。”
两人向路边一家店铺的掌柜打听最近的医馆。
掌柜十分热情,详细告知:“出门向左拐,走到第二个路口再向右拐,就能看到‘济世堂’的招牌了,不远!”
道过谢后,两人按他指的路往济世堂走。
济世堂内,坐堂的老大夫仔细为赵惊弦清洗了掌中擦伤,敷上清凉的药膏,再用干净的细布绷带妥善包扎好。
玉娘又请大夫再为他检查手臂是否受伤。
老大夫让赵惊弦褪去衣袖,见没有伤口,又仔细按压探看了一番,说道:“二位放心,皮肉无碍,只是用力过猛,筋肉有些拉伤,这几日或许会感到酸胀疼痛,多用热毛巾敷一敷,好好休息便无大碍。”
玉娘这才彻底放下心来,与赵惊弦一同谢过大夫,取了医馆开的活血化瘀的药膏,便去找虎子汇合。
经此一遭,两人也无心再逛。
找到自家马车时,虎子一眼就瞧见了赵惊弦手上那圈醒目的白色绷带,与他身上的深色衣裳形成了鲜明对比,忙关切地问道:“赵二哥,您这手是怎么了?”
玉娘温声答道:“不小心擦伤了,大夫说不要紧,不用担心。”
赵惊弦也接口道:“嗯,回去再说吧。”
虎子见二人神色如常,便不再多问,利落地驱车,朝着图柳巷的方向驶去。
几人回到家时,日头已然西斜。
赵攸正在厨房淘米,准备做晚饭。
玉娘将采买的东西仔细放好,叮嘱赵惊弦好好歇着,手上不要使力气,也快步走进厨房,系上围裙准备帮忙。
正在堂屋陪着团团玩耍的赵母,听到玉娘的话,下意识朝儿子的手看去,一眼就看到了那醒目的白色绷带。
她急忙起身,拉着儿子的手,上下仔细打量,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担忧:“二郎,你这手是怎么了?早上出去时还好好的,怎么缠上绷带了?可是出了什么事?”
小鲤一见爹爹手上的绷带,立刻丢下正被她撸得舒服、翻着肚皮呼噜作响的元宝,跑到爹爹身边,大眼睛紧紧看着他的手,扯着他的衣角糯声问:“爹爹的手是不是受伤了?”
眼见母亲和女儿都如此紧张,赵惊弦心中一暖。
他忙用没受伤的手轻轻抚摸小鲤的发顶,又对赵母露出一个宽慰的笑容:“娘,小鲤,别担心,一点小擦伤而已,已经不疼了。下午在街上,不小心遇到了点意外。”
他语气轻松,简略地将下午惊马之事说了一遍,自己不小心擦伤了手,已经去医馆处理过,并无大碍。
即便如此,赵母听着那马匹直冲而来的凶险情景,仍是感到一阵后怕,脸色都白了几分。
她拍着胸口,又是心疼儿子,又是气恼,忍不住絮叨起来:“这些个京里的权贵子弟!平日里仗势欺人,在大街上就横冲直撞的,一点不将咱们老百姓的安危放在眼里!幸好只是小伤,若是被那马蹄子踩到……若是……”
她越想越后怕,话都说不下去了。
“奶奶不气,爹爹没事了。”小鲤听爹爹说伤得不重,又见奶奶如此激动,便乖巧地松开爹爹的衣角,转而安慰奶奶。
赵惊弦也连声劝慰:“娘,您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虚惊一场罢了。那位公子也并非有意,事后致歉了,并赔偿街坊损失。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您千万别再动气,仔细身子。”
刚拴好马缰的虎子听了,这才知晓下午竟发生了这般惊险的事,也是后怕不已。
但他见赵母脸色不好,忙按下情绪,也跟着一起安抚道:“是啊伯娘,赵二哥都说了,就是皮外伤,养几天准好。咱们犯不上为那些不讲道理的权贵生气,气坏了身体可不值当。”
他说完,便钻进厨房去帮忙了。
赵母听了几人劝慰,心情这才稍稍平复了几分,但仍是拉着赵惊弦的手反复叮嘱,在外面定要时刻留心,注意安全。
晚饭时分,一家围坐桌旁,赵母又对着全家人都叮嘱了一遍。
她别的什么都不求,就盼着一家子人都能平平安安、无病无灾的。
玉娘几人自是连声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