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娘便轻声细语,与他分享起这一日的所见所闻,从花厅的谈笑到寿安堂的排场,从席间的规矩到听曲的雅致。赵
惊弦含笑听着,不时问上一两句,车厢内弥漫着温馨的气息。
申时末,马车稳稳停在赵家巷口。
玉娘和赵惊弦刚一进门,便见两个小小的身影从屋内飞奔出来。
小鲤和团团大半日不见娘亲,欢叫着扑上前,一人紧紧抱住玉娘的一条腿。
“娘!娘!你可回来啦!”两张仰起的小脸上满是依恋。
玉娘心软成一汪春水,蹲下身,笑着揉揉两个毛茸茸的小脑袋。
赵惊弦在一旁看着,温声道:“外边冷,快进屋去,仔细着凉。”
厨房里,赵攸正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
玉娘和赵惊弦也进厨房张罗一家人的晚食。
春三月,暖风熏得人醉。
玉娘的生辰恰好就在三月。
赵惊弦休沐归家。
晚饭后,玉娘温声与他商量:“二郎,我想着明日,请阿俞来家里吃顿便饭可好?她教我算账打算盘,一直想好好谢谢她。”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提议宴请友人。
赵惊弦停下给小鲤讲故事,抬头望向玉娘。
他清隽的脸上瞬间绽开笑意,那笑意直达眼底。
“自然该请,” 他的声音里是毫不掩饰的支持,“宋娘子待你亲厚,倾囊相授,这份情谊,我一直也想寻个机会郑重谢她。”
他略一沉吟:“只是家中地方终究窄小,怕招待不周,反倒委屈了客人,也让你劳累。不若去醉仙楼?上回娘和孩子们都很喜欢那里的菜色,环境也清雅,更显郑重些,你也不必忙着张罗。”
他为玉娘交到宋俞这般爽利知心的好友由衷高兴,她性子温静,能有此知己实属难得。
玉娘听他考虑周全,眼中笑意盈盈:“二郎思虑得是。在酒楼说话用饭,确实也更自在些。那我明早便去同阿俞说,定下时辰。”
赵惊弦低声道:“好,明日我和你一同过去。”
第二日上午,玉娘和赵惊弦去了豆腐铺。
宋俞正手脚麻利地招呼着早间的客人。
抬眼瞧见他们夫妻二人来了,扬声他们坐下。
玉娘上前,温婉一笑:“阿俞,坐就不必啦,家中灶上还煨着汤呢。我们买块豆腐就走。”
她指了指案板上新鲜的水豆腐。
待宋俞麻利地称好豆腐,用荷叶包好递给她时,她开口:“阿俞,今日傍晚,今日傍晚我在醉仙楼设了小宴,请你和王家大哥来聚聚。”
还不待宋俞作出回应,赵惊弦也拱手:“宋娘子,前几日正是内子生辰。今日设宴,一是为她贺生,二来也是想借此机会,郑重感谢娘子平日对玉娘的诸多照拂与悉心教导。还请宋娘子与王大哥定要赏光前来。”
宋俞一听,惊喜地连声应道:“好好好!原来是玉娘生辰!这可是大喜事!我和我家那位,保管准时到!”
她说着,看向玉娘,笑容满面,“玉娘,生辰吉乐!”
玉娘被她的热情感染,脸上笑容加深,连忙道谢。
两人和宋俞道别便回了家。
傍晚时分,霞光微染。
醉仙楼离赵家不远,一家人便不疾不徐地步行前往。
赵惊弦早已订好了一间临窗的雅座,窗外可见柳枝轻拂,一片春意。
不多时,雅间外传来脚步声。
得了赵惊弦事先吩咐的小二,殷勤地将宋俞夫妇引了进来。
宋俞人未至,那爽朗的笑语声已先飘了进来:“玉娘!生辰吉乐!祝你岁岁安康,事事顺意,越来越水灵!”
她一身鲜亮春衫,快步上前,亲热地拉住玉娘的手,不容分说地将一个精巧的盒子塞进她手里,“一点心意,给你贺生辰!”
玉娘被这热情感染,也笑得开怀,连声道谢,珍重地将礼物收好。
宋俞身后,身材魁梧、肩宽背厚得像座小山似的王家老大,也跟着走了进来。他朝着赵惊弦和玉娘抱了抱拳,声音洪亮却极简短:“赵举人,赵夫人。”
打过招呼,便在宋俞身侧的位子上坐下。
酒过三巡,席间气氛愈加热络。
赵惊弦端起面前的酒盅,姿态清雅地起身,面向宋俞。
他温润的嗓音带着十足的真诚:“宋掌柜,这一杯,惊弦敬你。内子性情温婉,幸得你这位挚友时时照拂,更不吝教导她立身之技,令她受益良多。惊弦心中感念甚深,无以言表,薄酒一杯,聊表谢意。”
玉娘见状,也连忙端起自己面前的果酒,盈盈起身,望向宋俞,情真意切:“阿俞,这一杯,我敬你。多谢你不嫌我愚笨,耐心细致,教我本事,这份情谊,我感激不尽。”
宋俞见他们夫妇二人如此郑重相谢,立刻也站起身,端起自己的酒杯,爽朗笑道:“你们夫妻俩这是做什么!太客气了!玉娘聪明又踏实,我教得也高兴!咱们是投缘,说谢就见外了!这杯酒,我干了!”
说罢,仰头一饮而尽。
赵惊弦与玉娘亦含笑将杯中酒饮尽。
一直安静坐在旁边的王家老大,默不作声地将自己面前刚剥好的一碟晶莹饱满的虾仁,轻轻推到了妻子宋俞的手边。
宋俞顺势拿起筷子,夹起一只虾仁送入口中。
这一顿饭,吃得是宾主尽欢。
转眼到了七月,暑气正炽。
年满二十的赵惊弦,迎来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及冠之礼。
他特意请了德高望重的陈夫子,为自己主持此礼,并赐予表字。
仪式在书院一处清静雅致的轩室内进行。
香案洁净,香烟袅袅。陈夫子身着庄重的深衣,神情肃穆。
待束发加冠的礼节行毕,陈夫子目光温和地注视着眼前这位风姿清雅、沉稳内敛的学生,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汝名‘惊弦’,弦音易惊,然君子当养心于静,方能持重致远。故此,为师为你取字‘宁绪’。”
“一取‘宁静致远’之意,望汝持守本心,不为外物所扰,志存高远;二取‘绪业方兴’之愿,盼汝开拓事业,兴家兴邦。”
赵惊弦在心中默念着这两个字。
“学生赵惊弦,谢夫子赐字!宁绪谨记夫子教诲,必不负此字深意!”
此二字深合赵惊弦心性志向,他心中十分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