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耕策马立于军阵最前方,红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的目光越过护城河,与城楼上的西西隆里遥遥相望。
\"用四百万步兵破你城防,可敢接战?\"这声质问如同闷雷滚过战场,震得城垛上的旗帜微微颤动。
城墙上的贵族们攥紧了拳头,却无人敢应声。他们心里都清楚,这些年在边境与大汉骑兵的交锋,奥地利从未占过便宜。
此刻孙权统领的主力军团已列好战阵,最前排的重甲步兵竖起玄铁巨盾,在晨光中连成一道黑色城墙。曹操率领的左翼部队沿着护城河摆开,刘备的 ** 手则在右翼高坡就位。
城楼议事厅内,安西利正用 ** 划着沙盘:\"东门外的树林最适合埋伏,不如......\"
\"报——!\"传令兵跌跌撞撞冲进来,\"汉军开始架设投石机了!\"
青铜打造的霹雳车在阵地后方组装,每架都需要百名壮汉牵引。随着绞盘转动的吱嘎声,千斤巨石被缓缓吊上抛竿。
西西隆里突然拍案而起:\"传令东门守军,立即......\"
话未说完,远方传来天崩地裂般的轰鸣。第一波石雨已撕裂晨雾,狠狠砸在城墙上。
西西隆里深深吸气,将周围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而后缓缓吐息,在心中将这些长老和族长痛骂一遍。虽然这些长老和族长的势力范围有限,但其中从不缺少狡黠之辈。先前主张开战的是他们,现在畏缩不前的还是他们。
\"刘耕陛下,大汉帝国士兵的勇猛众所周知,但您是否过于自信了?\"西西隆里高声道,\"要知道奥地利帝国不仅拥有千万大军,更有四百万精锐骑兵。骑兵对步兵向来占据天然优势。\"
刘耕闻言却毫不在意地轻笑,朝城楼上的西西隆里挥手示意:\"既然不信,不妨一试。\"说罢便带着孙权返回后方战鼓旁。
望着刘耕远去的背影,西西隆里紧握双拳。作为一方领袖被如此轻视,若再不采取行动,即便日后战胜大汉帝国,他也无颜继续在奥地利帝国立足。
\"传令!所有骑兵即刻出击,倒要看看这大汉帝国有何能耐!\"
不多时,奥地利帝都城门洞开,浩浩荡荡的骑兵鱼贯而出。经过十余分钟的列阵,四百万骑兵在城下严阵以待。他们威风凛凛地注视着大汉步兵,早已将这场战役视为必胜之战——毕竟同等数量下,骑兵对步兵本就占据绝对优势。
随着进攻号角响起,奥地利骑兵如潮水般冲向大汉帝国的四百万步兵。后方观战的刘耕见状,唇角扬起意味深长的笑容。
\"接下来就交给你了。\"刘耕对身旁的孙权说道。
孙权郑重点头,深吸一口气向擂鼓兵下达指令。原来战前刘耕已传授孙权八卦兵阵之法。当初研习此阵时,孙权久久凝视阵图,最终只感叹出四个字:\"巧夺天工!\"
厚重的战鼓声隆隆作响,大汉帝国的步兵方阵开始稳步推进。此刻奥地利骑兵距敌阵已近在咫尺。
只需一个冲锋,奥地利铁骑便能突入汉军阵地。
千钧一发之际,汉军阵型突变,士兵齐刷刷亮出背后的坚盾。鼓点骤然转为急促,奥军骑兵收势不及,尽数陷入包围圈。
刀光剑影间, ** 的奥军骑兵被乱刃分尸。转瞬间,巨大的八卦阵已在奥地利皇城外铺开。
奥军骑兵面对这玄妙阵势,踌躇不敢冒进,只在阵前焦躁徘徊。
呜——
奥地利军号再次响起,骑兵们硬着头皮发起冲锋。喊杀声混着雷鸣般的马蹄,震得大地都在战栗。
短短片刻,气势汹汹的奥军骑兵已从多个入口涌入八卦阵。甫一入阵,便被汉军分割包抄,切成零散碎块。
领军将官这时才惊觉中计。他们曾对东方传说中的玄妙战阵嗤之以鼻,如今亲历方知传言非虚。
\"中计!快撤!\"
将官们在马上嘶吼,可八卦阵向来易进难出。陷入阵中的奥军骑兵,早已插翅难逃。
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迅猛、冲击力惊人,但若能让其停滞不前,再压缩其活动范围,这股强悍的战斗力便会急剧衰退。此刻刘耕布下的八卦大阵,正是完美实现了这一战术构想。
望着奥地利帝国四百万铁骑皆被困于阵中,孙权深吸一口气,难掩激动之色,转身朝刘耕郑重抱拳道:\"主公,敌军骑兵已入彀中,请主公示下!\"
刘耕微微抬眼,目光掠过奥地利帝都高耸的城墙,漫不经心地挥了挥手:\"此战由你全权指挥,如何用兵,自行决断。\"说罢,他又缓缓阖上双目,仿佛前方这场以步制骑的鏖战早在他预料之中,激不起半分波澜。
得令后的孙权肃然颔首,随即对身后传令兵喝道:\"击鼓!将这些骑兵尽数吞灭!\"
\"咚!咚!咚!\"
激烈的战鼓声震彻云霄,连城头的西西隆里等人都被这鼓点激得热血沸腾,恨不得冲下城墙参战。这令人血脉偾张的鼓声,仿佛具有魔力,令所有听闻者战意昂扬。
大汉步兵闻鼓而动,攻势骤然凌厉。刀光如瀑倾泻,奥地利骑兵接连坠马,哀嚎此起彼伏。浓重的血腥味弥漫战场,许多战马竟吓得瑟瑟发抖,寸步难移。
城楼上的西西隆里众人早已目瞪口呆——这确是一场 ** ,只是猎人与猎物的位置彻底颠倒。在他们眼中,大汉士兵已非凡俗之兵,简直是天界神将临凡。
\"我们......当真是在与人类作战?\"某国使者颤抖着发出感慨,话音未落,周围各国的使节与族长都不约而同地咽了咽唾沫。
这里是对
城墙上弥漫着凝重的气氛。那些原本就对抵抗大汉帝国心存犹豫的族长们,此刻悔意更甚。早知两军实力如此悬殊,当初就该直接归顺,哪怕违逆奥地利帝国的旨意也在所不惜。
而那些主战派的领袖们,此刻正暗自盘算着脱身之策。不少人已悄然后撤,想要离开城墙。但刘耕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刘备率领的部队已将其他三门重重包围,就是要让他们无处可逃,为日后收服西西隆里和安西利铺路。
激烈的厮杀持续了整整四个钟头。当最后一名奥地利骑兵倒下时,这场惨烈的战事终于落下帷幕。四百万铁骑全军覆没,鲜血染红了千里疆土。
西西隆里面色阴沉地望向刘耕所在的方向,良久才黯然转身,带着部众撤离城头,下令紧闭城门死守。刘耕见状,从容起身,在城外留下几支侦察小队监视动静后,便率领数千万大军撤回营地。
直到汉军完全退去,奥地利守军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
军营中,曹操不解地问:\"主公,敌人士气低迷,正是攻城良机,为何...\"
刘耕笑而不答,反问道:\"诸位以为这奥地利联盟如何?\"
曹操沉思片刻答道:\"能在短时间内集结这等规模的联盟,足见其实力不凡。更难得的是战至今日,竟无一人临阵脱逃,确实令人钦佩。\"
听完这番评价,刘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刘耕默不作声地环视刘备等人,随后出言相询。
“诸位以为如何?”
刘备等人闻言,立即拱手恭敬应答。
“启禀主公,我等所见略同!”
刘耕略一颔首,在厅中踱了两步,又问道:
“奥地利帝国确与寻常国度不同,那你们觉得其 ** 西西隆里此人如何?”
此言一出,曹操等人皆默然不语。此刻众人心中渐明,终于知晓主公为何迟迟不攻城。
这奥地利帝国的 ** 果然与众不同。
与大汉交锋两战皆北后,竟当即收拢兵力退守都城,集结盟国全军欲作殊死一搏。
期间奥地利联盟数百城池说弃便弃,如此决断,寻常 ** 岂能为之?
想来主公必是起了惜才之念,这才屡次给西西隆里机会,恰如当年对待格恩雷一般。
见众人沉吟不语,刘耕浅笑转身,取出一叠文书置于案上。
“诸位怕是未曾细阅过奥地利帝国的卷宗吧?”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面红耳赤。
自统帅大汉雄师南征北战以来,他们确已不再关注他国史料。
毕竟不是降服便是覆灭,谁会在意败军之将的往事?
刘耕见众人赧然垂首,会心一笑却无责备之意。
正如富者不会以贫者思维度事,曹操等人自然也不会在意那些湮灭王朝的旧事。
他将文书又往前推了推,长叹一声道:
“西西隆里接手时,奥地利帝国国势日颓,当年几乎要被剔除帝国之列。”
“而他仅用十年光阴,不仅力挽狂澜,更在提拔安西利后,二人同心令帝国更上层楼!”
话毕,满室寂然。曹操等人沉思良久,终是相视一眼,齐齐拱手。
“主公,这位西西隆里确有非凡之才,仅凭一人之力便大刀阔斧改革体制,竟让奥地利帝国强盛至此!”
刘耕颌首微笑,目光掠过曹操众人。
“甚好,若能将此二人招至麾下,必使我大汉气象一新,实乃社稷之福。”
曹操等人闻言尽显赞同之色。
眼下刘耕帐下多猛将,攻城夺寨自是所向披靡。
然治理城邦终非所长,即便刘耕自身亦如此——笼络人心、驾驭人才不过信手拈来,若要正经经略帝国、匡扶社稷,倒显得力不从心。
刘耕再度扫视群臣,唇角微扬:“诸位且候,容我单独会会这位西西隆里。”
不待众人谏阻,仅率数名亲卫便直入奥地利皇城。须臾间,已被守军引至帝国大殿。
满朝权贵皆以惊疑目光审视这位年轻 ** 。在他们预想中,能统御强汉者当是深不可测的老狐狸,岂料眼前之人意气风发,与老谋深算四字全无干系。
然即便如斯,殿内无一人敢出言不逊——因那扑面而来的 ** 威仪,早将众人震慑。
西西隆里环视同僚,深吸一口气,向刘耕郑重抱拳:“陛下亲临敌国腹地,不知有何见教?”
话虽如此,他心中实已洞若观火,只是面上强撑着不露半分怯意。
刘耕朗声大笑,凌厉目光如电扫过:“孤今日来,便是赏你们一条生路!”
西西隆里瞳孔骤缩,万没料到对方竟在群臣面前直言不讳。
满朝文武闻言色变,惊骇之情如出一辙。
不少族长和**已然按捺不住,若非高台上的西西隆里按兵不动,恐怕早已动手。
西西隆里端坐高台,冷眼扫过众人神色,见几位**再度隐忍,心中不禁暗叹,同时低声咒骂了一句:“老狐狸。”
“刘耕陛下,三日前约定的是破城,如今未成,我们可不认输!”西西隆里高声说道。
刘耕闻言,了然一笑,对此毫不在意。他早料定西西隆里会借此做文章。若非任务在身,他根本懒得在此浪费口舌。
他漫不经心地点了点头,转身便要离开。西西隆里等人见状,顿时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