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也没多解释。对岗岗营子来说,冰窖确实用处不大。这里靠近北方,夏天并不太热,而且靠着山,比县城还凉快,真的用不上。
不过他用得上。建冰窖主要是为了以后拿冰出来打掩护,免得大热天突然出现冰块引起怀疑。有了学校的冰窖,大家自然会以为林场那边也有。
李放确实打算在林场建个冰窖。虽然凉快是次要的,但夏天能有冰镇饮料、冰棍和冰淇淋吃,这可是一大乐事。虽然一个人吃也行,但分享才更有意思。
学校地面清理完时,天已经黑了。
老支书一声令下,大家各自散去。李放骑着踏雪乌骓,带着瑛子和小迷糊等人回到林场。
望着李放远去的背影,田润叶并没有意识到,那个一直萦绕心头的身影,在这几日的岗岗营子生活中,已经淡去了不少。
李放原本计划先完善林场的客房、地窖和冰窖。没想到县里突然大力支持建校,老支书也非常热心,他只好暂时搁置自己的计划。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练完拳后,李放带着两个小孩前往屯子。他本来想叫上葛二炮一起,但对方担心巨狼再次出现,坚持留在林场守卫。李放不便说出那些变异灰狼其实是他控制的,只好留下 ** ** ,还有一对大雪山猫。至于大花和小花,两条变异鬣狗,此刻正在窝里睡觉——它们晚上要巡视林场到屯子的道路,顺便处理食物,白天自然需要休息。
三人到达校址时,老支书已经带着乡亲们等了很久。“李放,地基怎么挖就听你的。”老支书走上前说道。
“挖地基我来,大家配合就行。”李放一边说,一边从鹿车上卸下工具。考虑到今天施工,他特意没骑马,把踏雪乌骓留在林场备用。
“对了,我带了一头野猪,中午做猪肉炖粉条。你安排几个人做饭,干活的人都有份。”
“好,都听你的。”老支书知道李放的能力,之前砖窑的事也安排得很好,自然没有意见,“你现在就是咱们屯的总指挥,让干啥就干啥。”
李放毫不推辞地分配任务,谁做什么、怎么配合、注意事项一一说明清楚。田润叶等人也很快赶来,准备帮忙。
有李放在前面带头,其他知青也不甘落后。
当他们赶到工地时,惊讶地看到李放正挥动锄头,动作快得几乎看不清。坚硬的土地在他手中迅速松软。
松土完成后,他又拿起铁锹,将泥土和石块铲到一旁。村民们把材料装上推车,运到远处筛分。石子用来和水泥混合砌墙,细土则与粪便、稻草混合堆肥。
今年堆肥时,村里没上学的孩子也来帮忙挖蚯蚓。这些蚯蚓被放进堆肥中,会消化有机物,排出富含养分的蚯蚓粪。这种肥料不用发酵,可以直接使用。
虽然堆肥表面结了冰,但内部的发酵热正好适合蚯蚓生长。明年不仅能获得优质肥料,还能收获大量蚯蚓喂养家禽。
这是后世常见的生态农业方式,但在当时却很新奇。李放没有多做解释,老支书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提出的建议。
“那就是李同学?”田润叶望着工地上那个一人顶十的身影,感到十分惊讶。她曾听杜娟她们私下议论,说嫁给这样能干的男人不知是福是祸。
光是听说哪比得上亲眼看到来得震撼。
特别是李放为了干活方便,早就把棉大衣和棉袄都脱了。
他只穿了一件背心,下身一条单裤,脚上连鞋都没穿。
每一次挥动锄头或铁锹,肌肉线条都展现出强烈的阳刚之气。
那些大姑娘小媳妇,还有那些泼辣的老太太,一个个都看呆了。
尤其是那些老太太,嘴上不注意,说些荤话,连大老爷们听了都招架不住。
“怎么样,动心了吧?”燕子凑到田润叶耳边笑着打趣,自己却早已脸红心跳。
这也难怪,李放不仅身材健壮,个子高,相貌好,还很有学问,气质出众,再加上转行做了术士后带有一股神秘感,哪个女人能不动心?
田润叶本想反驳,可话到嘴边忽然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动心了……
但她心里又疑惑:不对啊,自己不是一直想着孙少安吗?怎么会对别人有感觉?
是自己变心了?还是这个人太出色,自己扛不住?又或者……已经放下了?
一时想不通,但她的目光却一直停留在那道身影上,眼里闪着光。
快到中午时,县里承诺的物资送来了。
真是不少,整整五辆军绿色的大卡车!除了拉拖拉机的那辆稍微空一点,其他车都装得满满的。
老支书一听到消息,立刻叫上李放。东西怎么放、放在哪里、以后怎么分配,都得靠他这个负责人安排。
李放也没推辞,很快就安排妥当,还让老支书去屯里的供销社买了烟酒,又请了几位手艺好的大妈子来做午饭。
人家赶着来,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走——不然以后谁还愿意来这儿?
午饭是四菜一汤。李放之前猎了一头野猪,猪肉炖粉条自然少不了,还有小鸡炖蘑菇、铁锅炖鱼,再配点时令蔬菜,再来碗萝卜蛋花汤。
主食是二合面烙饼——天冷,蒸馒头太麻烦,烙饼省事。配上土烧酒和便宜烟,这规格已经很体面了。
送货的司机们原本以为只能将就一顿,结果一看菜上桌,全都瞪大了眼睛:好家伙,这伙食也太硬了!
工地和砖窑的工人伙食稍差一些,毕竟不能像招待司机和技术员那样摆宴席。
他们只有一道猪肉炖粉条,配酸菜蛋花汤。主食是玉米面、红薯面和高粱面混合做的杂粮饼子,虽然不如二合面细腻,但分量十足,能吃饱顶饿。
菜是真的实在:野猪肉切厚片过油,和粉条一起炖得香气四溢;酸菜是村里人自己腌的,爆炒后加汤,临出锅撒上十几个打散的鸡蛋,酸辣鲜香,就着饼子能吃三大碗!
不过这种待遇只给干活的人——老支书一站在那儿,谁敢偷懒?
按理说李放该在屯委大院陪着司机吃饭,但他只是敬了圈酒就回工地,捧着杂粮饼蹲在地上,喝着酸菜汤啃猪肉片,吃得满头大汗。
不是故意做样子,纯粹是不想管事——名声再响也是外乡人,哪比得上老支书一句话就能压住场面。
李放对权力真没兴趣,至少对岗岗营子这个地方没有想法,所以这类场合自然由老支书和村会计出面应对。
饭后,工地没马上开工,让大家好好休息。
这时,老支书带着技术员和司机师傅们来了。技术员是来教村里人开拖拉机的,司机们则是闲着来看热闹的。
老支书的计划很简单,先让李放学会开拖拉机和一些简单维修,之后再教其他人。这样就算技术员走了,村里也不会因为一点小问题就束手无策。
李放没让人失望,不仅学得快,连基础维修也掌握得很好。
开始时,技术员以为他只是随便应付,心里有些不高兴。李放察觉后,直接拉着技术员对着拖拉机详细讲解,不仅复述了刚学的内容,还补充了一些技术员没讲到的细节和特殊情况。
这下技术员才确定自己遇到了高手,态度立刻变得热情,和李放深入讨论拖拉机的使用技巧和维修方法,还分享了一些行业内的 ** 。
没办法,转职术士后,李放的魅力直线飙升,男女都为之倾倒。
说到拖拉机时,李放又提到了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追肥机等农业机械。
让他意外的是,这些设备其实早就存在,但普通人根本买不到,甚至连地方单位和某些机构都难以拿到。
这也难怪轧钢厂的工作再苦再累,依然有无数人争着抢着进去。
这个年代,国营工厂就是香饽饽,“铁饭碗”可不是白叫的。生产的产品根本不愁卖,只愁供不应求!
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单位和部门为了争取更多供应指标费尽心思。改革开放初期,只要有门路的人,靠倒卖批条就能赚大钱,原因就在于此。
对别人来说,买不到就只能作罢,但李放不一样。他向技术员求助,让对方帮忙弄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书籍。
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再加上游戏世界里的研究平台,别说拖拉机了,只要有足够的资料,连航空母舰都能造出来!
李放记得,这款游戏有个叫《星空》的dLc走的就是科技路线,最后连宇宙飞船都能造。可惜现在还不能激活,只能看着干着急。
请人帮忙买书买资料总不能让人白出钱。李放从身上掏出50块钱递了过去。
没办法,现在书都不便宜,特别是技术类的,每本都厚得像砖头,价格自然更高。
“冯师傅,买书和资料的事就麻烦您了。”李放把五张十元钞票塞进冯建军手里。
“这……这也太多了。”冯建军连忙推辞,“我手头有些旧书,还有自己整理的笔记,都可以借给你看。就算要买冯建军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多岁,肯定没到三十岁。
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雅认真,做事也很细致。
不过这种人嘛,怎么说呢,干活是把好手,但在处事上就不太圆滑。
要不然,这种累活怎么会落到他头上?
“冯师傅,您愿意借书给我当然好,但总会有不全的地方吧?”李放又把钱推回去,“这事您就听我的。除了农业机械方面的书,种植、养殖类的资料我也需要。”
“我之前去镇上看过,根本找不到卖书的地方。本来打算抽空去县城看看,可您也看见了,屯里事情太多,实在走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