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陈光蕊遭贼人所害,母亲被贼人霸占,因当时怀有身孕,只得忍辱偷生。
三藏此生唯一一次破戒 ** ,便是手刃杀父辱母的仇人刘洪。
三藏一生,曾两度破戒。
首戒杀戒,所杀乃弑父辱母之仇敌,所报是血海深仇。
第二戒是酒戒。离开长安时,曾饮下掺了故乡泥土的素酒。
这两戒皆因家国而破,纵是如来佛祖,纵是菩萨,也无话可说。
如今广智、广谋虽死于陆南之手,却由三藏判定死罪,虽未亲自动手,也算破了杀戒。
但三藏毫不后悔——杀一恶,救百善。
自己佛法尚浅,度不了这些恶人,便送他们去地狱,请地藏王菩萨超度。
\"广源,嗜好幼童,屡次深夜盗走附近孩童,囚于地底密室,供其淫乐。\"
\"广林,观音禅院密室中女子,大半为他所掳,曾凌虐致死数十人。\"
\"广丰......\"
嬴政一一宣读众僧罪状。满院僧人,无一清白,皆罪孽深重,当诛。
在场众人听得脊背发寒。
即便与人族无甚瓜葛的孙悟空和小龙女,也听得怒火中烧。
\"杀!杀!杀!死!死!死!\"
三藏双目赤红,咬牙切齿,周身杀气翻涌。
\"老陆,你已杀了好几个,让俺来。\"
\"这等败类,不亲手杀几个,难消心头恨!\"
孙悟空拦住陆南抬起的手。
陆南看了他一眼,点头道:\"好,你来。\"
孙悟空狞笑着看向地上抖如筛糠、尿湿僧袍的和尚。
\"你这畜生也配称人?俺老孙虽杀生无数,皆是战场搏命。\"
\"为私欲残害无辜,猪狗不如!\"
眼中火光暴起,金箍棒轰然砸下,那和尚顿时化作肉泥。
众僧见状,惊恐后退。
几个胆大的拔腿就跑。
\"跑?逃得掉么?\"
孙悟空指尖一点,众僧瞬间僵立,只剩眼珠还能转动。
定身法。
孙悟空刚要再次出击,一声佛号骤然传来。
\"阿弥陀佛。\"
\"悟空,且慢。\"
孙悟空诧异地回头,发现是师父三藏在说话。
\"师父,有何吩咐?\"
\"您该不会是突然心生慈悲,要饶恕他们吧?\"
三藏摇头道:\"绝无此意。\"
\"此等恶徒罪该万死,若我为佛,连让他们放下屠刀的机会都不愿给。\"
孙悟空抓抓脑袋:\"那师父意欲何为?\"
三藏目光锐利地扫视那群恶僧:\"我要亲手了结他们。\"
听闻此言,孙悟空与陆南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三藏缓步走到一名僧人跟前,冷冷俯视着他。
\"悟空,解开他的禁制。\"
孙悟空应声打了个响指。
三藏寒声质问:\"此刻你可感到恐惧?可曾后悔?\"
那僧人慌忙求饶:\"圣僧饶命,小人知错了。\"
三藏嘴角泛起冷笑:\"现在认错?可惜...\"
\"为时已晚。\"
他伸出右手:\"悟空,取我戒刀来。\"
孙悟空咧嘴一笑,麻利地从行囊中翻出一柄寒光凛凛的戒刀。
此刀乃大唐御赐之物,由宫廷巧匠精心打造,原是太宗皇帝赐予三藏护身之用。
三藏接过戒刀,左手轻抚刀刃。
雪亮的刀身如明镜般映出他肃穆的面容。
\"佛祖见证, ** 今日要再破杀戒。\"
话音未落,右手已然挥下。
那僧人双目圆睁,喉间绽开一道血痕。
殷红的血珠溅在三藏白皙的脸庞上,宛若雪地红梅。
\"三藏,住手!\"
西方天际突然传来一声清喝。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座莲花宝座携万丈佛光破空而来。
菩萨眉间闪过一丝愠色,纤指轻点,一道金色佛光如箭般射向三藏手中的戒刀。
陆南眼疾手快,剑指一划,剑丸化作凌厉剑光,瞬间将佛光击碎。
\"师父,尽管动手。\"
\"今日,谁也别想阻你。\"
他手腕一翻,剑丸飞回掌心,化作一柄清冽仙剑,寒芒凛冽。
嬴政望着这一幕,神情恍惚。此刻的陆南,与当年挡在他身前直面秦广王时毫无二致。
数百载春秋弹指过。
而这少年侠客,初心未改,锋芒依旧。
明辨善恶,不惧强权,纵使面对高不可攀的存在,也从不退让半步。
\"少年意气,正当如此。\"
嬴政低声赞叹。
二人相交数百年,情谊始终如一,自有缘由。
陆南钦佩嬴政的雄才大略,嬴政欣赏陆南的赤子之心。
孙悟空咧嘴一笑,金箍棒横指天际:\"菩萨请留步,否则休怪老孙失礼。\"
小龙女虽心有畏惧,见两位师兄皆挺身而出,龙族傲气顿生:\"师兄们既已上前,我岂能退缩?\"
马蹄轻踏,悄悄挪到陆南身后,只探出半个马头,终究难掩怯意。
陆南不以为意——此刻她能并肩而立,已是难得。以她地仙修为,能自保便是最好。
嬴政朗笑一声,手 ** 德簿化作山岳大印,阔步与陆南并肩:\"当年你为我独战秦广王,今日我陪你同迎菩萨,有何不可?\"
陆南嘴角微扬,不再言语,只是仰首望向半空中神情愈发阴沉的**菩萨。
\"菩萨,这禅院之内,尽是罪孽。\"
\"莫非今 ** 要替这些恶徒撑腰?\"
陆南清朗的声音在院中回荡。
**菩萨冷冷扫了陆南一眼:\"我佛慈悲,普度众生。纵是恶人,亦可引其向善。\"
陆南与孙悟空正欲开口,身后忽然传来声响。
三藏面颊沾染血迹,目光如冰地凝视着云端菩萨。
\"敢问菩萨,这些恶人作恶多端,难道不该受惩?\"
三藏语气森然。
**菩萨答道:\"虽曾为恶,若能度化向善,岂非胜过杀戮?\"
\"待其放下屠刀,广积善缘,岂不更好?\"
三藏闻言,怒极反笑。
\"纵使佛祖真能度化他们改邪归正。\"
\"我只问一句:那些枉死之人又当如何?\"
\"这禅院里冤魂萦绕,怨念未消,至今未能轮回转世。\"
\"他们,可都在看着呢。\"
三藏声音渐高,说到最后双目赤红,泪光闪烁。
\"恶徒放下屠刀就能洗清罪孽?\"
\"那些无辜惨死之人就该命丧黄泉?\"
\"凭什么?你告诉我凭什么!\"
三藏怒不可遏,戒刀直指云端菩萨,厉声质问。
**菩萨怒容渐敛,重现慈悲法相。
\"众生轮回,因果循环。\"
\"今生横死,皆是偿还前世孽债。\"
\"你只见他们被害,可知他们前世也曾加害这些僧人?\"
三藏决然摇头:\"这般说辞,我不认。\"
前世与今生互不相干。
菩萨,若前世的债要今生偿还,
那阴曹地府还有何意义?
十八层地狱又有何用?
倘若连当世罪孽都无法涤净,
设立地府与地狱岂非多此一举?
陆南听闻三藏此言,心头一震,侧目望向嬴政。
嬴政亦骤然醒悟。
当初天帝与道祖联名降旨,命嬴政担任人间泰山府君,执掌生死审判之权,分走地府部分权柄,
其中缘由,或许正如此刻三藏所言。
若前世今生因果纠缠不清,
阴司地府岂非形同虚设?
前尘往事,当在前世了结;
今生之人,已是全新个体。
面对三藏的诘问,**菩萨陷入沉默。
此事确实难以回应。
佛门弘法的根本,在于劝人今生行善以修来世。
若因果循环之说被否定,
佛门立教根基便将崩塌。
**菩萨作为上古得道的神圣,
自然深谙此理。
但有些事明知其理,
却不得不为。
如今身为佛门菩萨,
必须以宗门利益为重。
放下屠刀便可成佛,
今生行善来世得福。
这些皆是佛门核心教义,
**菩萨必须全力维护。
沉默片刻后,**菩萨再度开口:
\"三藏,你乃佛门在人间的真佛子,
为这些恶徒动杀戒,有损佛心,实属不值。\"
陆南眉梢微动——这是改变策略了。
三藏浅笑未答,反手又是一刀,
锋刃划过僧人咽喉,
殷红血迹溅上雪白僧衣。
\"菩萨此言差矣,
不除这些孽障,才是真正坏我佛心。\"
“戒律本是束己之恶,而非缚人之枷。”
“何当为,何不当为,我心如镜。”
“今开杀戒,正为定我佛心,护此世间正道。”
刀光再闪,又一名恶僧伏诛。
“**偿命,理所应当。”
“此乃天理。”
戒刀翻飞,每一斩皆断一命,灭一罪。
四周凡人难见之处,无数冤魂泣血跪拜,叩谢恩德。
三藏手中刀愈快,心头火愈平。
终至眉目生辉,佛光流转,如现世真佛临尘。
**菩萨轻叹:“然你终究破戒,当受惩戒。”
三藏嘴角含笑,声震九霄:“破的是佛门戒,未破心中戒。”
“我问心无愧,意念通达。”
笑声荡彻云海,天风翻涌,似迎人间真佛出世。
倏然,九天垂落浩荡明黄之气,如天河倾泻。
人道功德,加身。
煌煌光流分注三藏、陆南、孙悟空、嬴政、小龙女之躯。
**菩萨愕然望天:“怎会有人道功德现世?”
上古神魔时代,唯有天道功德。
后女娲大天尊以**伟力重开人道,抟土创族,人族遂为天命所钟。
人道功德,由此始生。
正惊疑间,九霄忽现神圣道光,化为一尊巍然法相——
素白宫装女子,左手执书卷,右手持造人鞭。
身后功德光轮照耀诸天万界,众生见之皆明:此乃造人补天之圣。
菩萨神色肃穆,将玉净瓶置于一旁,恭敬合掌行礼。
\"贫僧拜见女娲娘娘。\"
陆南连忙带着嬴政与小龙女一同施礼。
孙悟空怔怔望着女娲娘娘,险些脱口喊出母亲二字。
一股莫名的亲近感在悟空心头涌现,仿佛见到了至亲之人。
三藏正要放下戒刀行礼,却发现刀刃竟牢牢粘在掌心。
\"持刀除恶,方显本心。\"
\"莫因虚礼,失了真性。\"
女娲娘娘慈眉善目,对三藏温言点拨。
三藏会意,重新握紧戒刀。
女娲目光流转,望向菩萨所在。
菩萨却觉那道目光穿透自己,直抵大雷音寺如来座前。
\"三藏虽破戒律,却成全了人间正道。\"
\"今日以人道功德,抵他罪业可好?\"
女娲娘娘话音轻柔,似春风拂面。
\"娘娘亲临说情,贫僧自当遵从。\"
菩萨合掌应答,口中传出的却是如来法音。
原来世尊借菩萨之身,回应女娲。
大罗境界,非凡俗可比。
纵使菩萨已证天仙果位,如来仍能轻易附体示现。
大罗者无处不在,众生万物皆可化身。
转念为神,化形为人,作草木,现走兽。
然则面对女娲娘娘,纵是如来也需礼让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