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北境前线尚需时日,大军每日按计划行军,宿营,再行军。林晏清并未浪费这段宝贵的适应期。白日在马背上,她仔细观察着这支庞大军队的运作细节,从营寨的扎营布局到饮水分派的时间控制,都在她心中默默转化成数据和待优化项。夜晚宿营时,她则在自己的小帐篷里,就着摇曳的烛光,整理白日所见,并开始啃一块更硬的骨头——了解目前王府,实则是北伐元帅府临时架构所能调动的后勤资源底细。
萧煜给了她极大的权限,秦川很快便将一摞摞关于粮草、军械、药材、被服等各类物资的账册和库存记录送到了她的案头。这些卷宗堆起来几乎有半人高,纸张新旧不一,笔迹各异,记录格式更是五花八门。
起初几日,林晏清只是翻阅,并未动笔。越看,她眉头蹙得越紧。这管理混乱的程度,比她想象中还要糟糕。同一批粮食,入库记录和出库记录的名称可能不一致;箭矢的计数单位,有的用“支”,有的用“捆”,一捆是多少支却未必注明;各地运来的物资品质参差不齐,却缺乏统一的验收标准;更别提那些字迹潦草、涂改模糊,甚至有明显逻辑漏洞的记录。
“这资源库分类混乱,检索功能几乎为零。”她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忍不住低声吐槽。这感觉,就像接手了一个bUG百出、代码冗余、毫无注释的遗留系统,看得人头皮发麻。若是在以前的公司,这样的项目早该被打回重做了。
但她清楚,这里没有产品经理给她提需求,也没有程序员帮她改代码。一切只能靠自己。
她深吸一口气,决定从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入手。她向秦川要来了大量空白的、质地较好的纸张,还有尺子和炭笔,她发现炭笔比毛笔更适合快速书写和绘制表格。
第一步,是统一“数据格式”。她设计了一种清晰的表格模板,横向分列:日期、物资名称、统一规格单位、入库数量、经手人、存放库位、出库数量、领取单位\/人、结存数量、备注。纵向则按时间顺序记录每一笔流水。
第二步,是建立“分类索引”。她将现有物资按照大类:粮秣、军械、药材、被服、杂项等;中类:粮秣下分米、麦、豆、草料等:小类:箭矢、刀枪、甲胄等进行重新归纳,并为每个类别分配了简单的编码。
第三步,是“数据清洗与迁移”。这是最繁琐的一步。她需要逐本核对旧账册,将混乱的原始数据,按照她设计的新格式和分类,重新誊录、校正、整合到新的账册上。遇到含糊不清或明显错误之处,她便标记出来,要么找相关的经办小吏询问,要么在备注栏里写下存疑点。
这项工作极其耗费心神和眼力。常常夜深人静,她的帐篷里还亮着灯,只有炭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秦川奉命保护她,时常会默默送来热水或简单的夜宵。萧煜偶尔会在巡视营寨时,远远看到她那顶亮着灯的帐篷,脚步微顿,却并未打扰。
几天后,初步的成果显现出来。当林晏清将几本按照新格式整理好的粮草账册呈给萧煜过目时,萧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原本需要翻看多本、比对半天才能理清头绪的粮草库存与消耗情况,在新账册上一目了然。清晰的表格,统一的单位,按时间排列的流水,以及末尾清晰的结存总数,让他几乎瞬间就掌握了关键信息。
“这是你整理的?”萧煜翻动着账册,语气听不出波澜。
“是。”林晏清站在下首,平静地回答,“旧有记录过于散乱,不利于快速查询和统筹规划。属下略作调整,希望能提升效率。”她没说太多自夸的话,只是陈述事实。
萧煜的目光从账册移到她脸上,烛光下,她眼下有淡淡的青影,但眼神依旧清亮有神。“很好。”他合上账册,“后续所有物资记录,皆按此例执行。你需要何人配合,直接告知秦川或总管事。”
“谢王爷。”林晏清心中一松,知道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有了萧煜的首肯,林晏清便开始推行她的“标准化流程”。她召集了负责文书记录的几个小吏,耐心地讲解新表格的填写规范和分类方法。起初,这些小吏对于改变习惯颇有怨言,觉得多此一举,但在林晏清清晰的解释和示范下,尤其是在一次紧急调拨物资时,新账册展现出的惊人效率——能瞬间精准定位到所需物品的库存量和位置——让他们逐渐信服。
林晏清并未止步于账目。她发现物资的存放同样混乱。于是,她带着人亲自去查看临时搭建的库房,根据物资的特性(如防潮、防火、取用频率)重新规划了区域,并制作了统一的标识牌。对于领取手续,她也简化了流程,设计了标准化的申领单,要求注明用途、数量、领取人及审批人,减少口头传达带来的误差和推诿。
这些改动看似细微,却像给原本滞涩的齿轮加入了润滑油,整个后勤系统的运作明显顺畅了许多。物资调配的速度快了,丢失损耗的情况减少了,连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们都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些——至少,吵架扯皮的事情少多了。
消息渐渐在元帅府不大的文职圈子里传开。这位新来的林参军,不仅是个女子,还真有几分本事。原先那些或轻视或怀疑的目光,渐渐变成了好奇和敬佩。偶尔有资深的幕僚过来核对数据,看到林晏清案头那摞整齐划一、条理分明的新账册,也忍不住啧啧称奇。
林晏清对于这些变化并未太过在意。她依然每天埋首于卷宗和数据之中,像一个耐心的程序员,一点点地修复着这个庞大后勤系统的“bUG”。她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前方还有更复杂的情报分析和战略推演在等着她。但看着一切逐渐变得有序,那种从混乱中建立秩序的成就感,让她乐在其中。
这晚,她又在灯下工作到深夜,终于将最后一批军械库存数据整理完毕。她放下炭笔,长长舒了口气,端起旁边已经微凉的茶水喝了一口。
帐篷帘子被轻轻掀开,秦川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羹汤走了进来。“林参军,王爷吩咐厨房做的,说夜深寒重,用点热食暖暖身子。”
林晏清愣了一下,接过汤碗,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多谢王爷,有劳秦侍卫。”
秦川放下汤,便默默退了出去。
林晏清看着碗中氤氲的热气,又抬头望向帐篷外沉沉的夜色。萧煜的这份关照,依旧来得悄无声息,却又恰到好处。她低头小口喝着汤,胃里暖和起来,连带着心里也似乎踏实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