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天河河畔的伐木工棚里,左小右握着罗盘转圈:“吕老板,此地虽得水脉之利,却缺金气镇压。”他指向远处的鲤渡峡,“当年敖丙制假的玄冰洞,藏着东海寒泉的支流,正好取其金寒之气……”
吕不韦抛着手中的金瓜子,听着对方讲解如何以“地脉移位术”嫁接桂树。他忽然想起上个月在太白金星书房看到的《天庭土地开发白皮书》,里面着重提到“盘活闲置资产,振兴仙域经济”——这分明是玉帝释放的信号,而他,不过是顺势而为。
“左先生,”他忽然打断,“除了桂树,我还想种些别的。”
左小右顿时来了兴致,他知道吕不韦每次出手都是大手笔,从来不会小家子气,这次更不会例外。
“子政兄,小右愿闻其详。”左小右抱拳说道。
吕不韦展开另一幅图纸,上面密密麻麻标着“蟠桃园”“灵茶园”“药草圃”,“天庭马上要推行‘打假复耕’政策,这些地若只种桂树太浪费……”
左小右眼中闪过精光:“吕老板是说……借打假之名圈地,再以‘复耕’为由开发多元产业?”
吕不韦含笑不语,指尖敲了敲图纸上的“金柜文旅小镇”规划——假以时日,这里会建起茶楼、客栈、拍卖行,甚至连打假博物馆都可纳入版图。
当第一株桂树桩植入天河土壤时,太白金星的奏折刚送到玉帝案头。玉帝王母正在品尝新贡的“天河试种桂茶”,茶汤入口,竟比广寒宫的更添三分甘润。
“这吕不韦……”玉帝看着奏折上的“复耕成效显着”八字,忽然笑了,“虽说商人重利,但能把打假余波化作商机,这份机敏倒也难得。”王母轻拂衣袖:“听说他还在筹建‘仙品溯源阁’,要给每株桂树刻上防伪印记——倒像是给咱们天庭的脸面上贴金。”
千里之外,吕不韦站在新落成的观景台上,望着漫山遍野的桂树苗。阿福捧着账本走来:“大人,土地增值三成,桂树苗成活率九成,还有……”他压低声音,“龙族的寒泉配额谈妥了,敖丙太子说,按您吩咐,走‘技术合作’的账。”
吕不韦望向广寒宫方向,嘴角勾起一丝莫测的笑。所谓“技术合作”,不过是用金柜坊的销售渠道换龙族的寒泉供应——当年敖丙制假用的配方,如今成了他的“独家技术”。至于吴刚那边……他指尖划过袖口的金柜纹章,新刻的“天庭认证”印记还带着朱砂香气。
暮色中,天河河畔亮起第一盏灯笼。吕不韦摸出怀中金箔,上面是太白金星新写的推荐信:“大象金柜坊,诚信经营,打假先锋”。他将金箔递给阿福:“去把这个镶在正门匾额上,再给各仙府送去请帖——下月十五,金柜坊新茶品鉴会,邀他们来尝尝……真正的广寒宫味道。”
阿福领命而去,吕不韦转身看着茁壮成长的桂树。风过时,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千万枚金币在轻唱。他知道,这场借着打假东风的土地革命,才刚刚开始。而天庭的各位仙长,终将明白一个道理:在商言商不可怕,可怕的是商人既懂算盘,又懂天条。
远处,太白金星的云车再次经过。老仙长隔着帘子望着成排的桂树,忽然对童子道:“去告诉吕坊主,下月的打假表彰大会,本座要请他上台讲讲‘复耕经验’。”
童子领命时,金星望着渐浓的暮色,轻轻叹了口气——但愿这商人的精明,能真正用到正途上。
天河之水潺潺流过新栽的桂树,树根处埋着的,不知是桂树桩,还是另一场更大的棋局。而吕不韦站在棋中央,已经看见未来的大象金柜王朝:以打假为剑,以政策为盾,在天庭的棋盘上,杀出一条属于商人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