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昶在城头看见刘封的旗号出现在霹雳车砸出的烟尘中时,手中的令旗险些坠下城墙——三百里外司马懿捏碎的军报上,墨迹正与诸葛亮羽扇摇出的弧线重合:“好一招三面佯攻,真正的杀棋竟藏在某十年前布下的闲子里!”
---
公元243年秋,宛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城头魏军旗帜在寒风中猎作响,守将王昶按剑而立,眉头紧锁,望着城外连绵的蜀军营垒。此前,蜀汉大将军关平与军师徐庶所率的偏师一直以骚扰为主,虽攻势不断,却并未真正威胁到宛城坚城。王昶深知蜀军主力正在黄河与太尉司马懿对峙,故虽不敢懈怠,内心却并不十分忧虑。
然而,形势在一夜之间陡变!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蜀军营中突然战鼓震天,数以百计的云梯、冲车、井阑被推出营寨,黑压压的蜀军步卒列成严整的阵型,如同赤色的潮水,向宛城缓缓压来!更令王昶心惊的是,在蜀军阵后,数十架庞然大物被牛马拖拽着,缓缓进入预设阵地——那是蜀汉霹雳营的重型攻城器械!高达数丈的“震天弩”张开了狰狞的弩臂,需要数十人操作的“轰天炮”扬起了巨大的抛杆!
“关平……要动真格的了?!”王昶倒吸一口凉气,厉声喝道,“全军戒备!弓弩手上城!雷火营准备!快!”
激烈的攻城战瞬间爆发!
关平银甲白袍,手持长刀,亲临前线督战:“大汉的儿郎们!宛城在我等手中丢失,今丞相已亲临前线,帮助我等夺取宛城,洗刷耻辱!破城就在今日!” 蜀军士气大振,悍不畏死地扛着云梯,推着冲车,冒着如雨的箭矢,向城墙发起了猛攻。
徐庶则坐镇中军,指挥霹雳营进行火力覆盖。
“目标——宛城正门楼及两侧箭塔!三发连射!放!”庞统不在,徐庶亲自接手指挥。
嗡——!轰隆!!!
改良后的“震天弩”射出粗如儿臂、带着尖啸的巨箭,狠狠钉入城楼木柱,箭矢尾部的火药包轰然炸开,木屑砖石横飞!紧接着,“轰天炮”抛出的、燃烧着熊熊烈焰的巨大火油罐,划着死亡的弧线,砸向城头和城内!爆炸声、燃烧声、守军的惨叫声响成一片!宛城城头瞬间硝烟弥漫,火光四起!
王昶亦非庸才,他强自镇定,指挥守军奋力还击。
“放箭!压制蜀军登城队!”
“滚油!擂石!给本将砸下去!”
“雷火营!瞄准蜀军的攻城器械,还击!”
魏军仿制蜀军霹雳营所建成的雷火营也发出了怒吼,投出石弹和火罐,给蜀军造成了不少伤亡。但无论是射程、精度还是威力,都与蜀军正版相去甚远。往往蜀军发射三轮,魏军才能勉强还击一轮,且准头欠佳。城防工事在蜀军持续而精准的轰击下,开始出现破损。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午后,异常惨烈。城墙上下尸体堆积,鲜血染红了墙砖。蜀军数次登上城头,都被王昶亲自率亲兵死战击退。
王昶站在城楼废墟旁,甲胄染血,气喘吁吁。守军已是强弩之末,疲惫不堪,雷火营的器械也被摧毁大半。他望着城外似乎无穷无尽的蜀军和那些可怕的攻城器械,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蜀军的战力……果真名不虚传!宛城……还能守多久?”
就在王昶心力交瘁,准备向洛阳和晋阳分别派出第三波求援信使之时,更令他绝望的事情发生了!
首先是西南方向,烟尘大作!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突然出现,打着“汉”字旗号,直扑宛城西门外蜀军围城部队的侧翼!王昶初时一惊,以为是魏国援军,待看清旗号细节和军队服色,心顿时沉入谷底——那是原本出武关,佯攻函谷关,牵制关中魏军的刘封、孟达所部!他们竟然放弃了佯攻任务,全军回师,加入了围攻宛城的行列!
“刘封!孟达!他们怎么会在这里?!”王昶失声惊呼。这意味着,蜀军从一开始,就将夺取宛城作为了核心目标,甚至连牵制关中的部队都调了回来!
紧接着,更让王昶魂飞魄散的一幕出现了!武关方向,原本负责守备、防止魏军从关中增援的蜀将霍峻,竟然也率领精锐,出现在战场边缘,与刘封、孟达部汇合,开始对宛城形成更紧密的包围!
“疯了!都疯了!关平到底想干什么?他不怕关中魏军出击,断他后路吗?”王昶又惊又怒,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打击还未结束!
就在宛城守军的注意力被突然出现的刘封、孟达、霍峻三部吸引,阵型出现一丝松动和混乱之际——
咚!咚!咚!
一阵低沉而充满压迫感的战鼓声,自宛城东北方向的伏牛山余脉中响起!那里本是王昶认为相对安全的后方!
只见山林之中,旌旗招展,一支装备极其精良、甲胄鲜明的蜀军精锐,如同神兵天降,以严整的冲锋阵型,如同一柄烧红的铁锥,狠狠地凿向了宛城防御最为薄弱、也是守军心理最猝不及防的东北角!
为首一杆大旗,上书一个笔力千钧的“汉”字,旗下之人,羽扇纶巾,身姿挺拔,不是大汉丞相诸葛亮,又是谁?!
“诸葛……诸葛亮?!他……他真的在此?!”王昶如遭雷击,身体猛地一晃,几乎栽下城头。他原本以为关平、徐庶的猛攻已是主力,没想到诸葛亮亲率的真正精锐,一直隐忍不发,直到守军疲惫、注意力被分散的此刻,才发出这致命一击!而且是从他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
“快!快调兵堵住东北角!绝不能让他们上来!”王昶声嘶力竭地吼道,声音已带上了绝望。城内守军本已疲敝,此刻面临三面(正面关平、西面刘封、东北面诸葛亮)夹击,尤其是丞相亲临带来的心理威慑,瞬间士气崩溃,指挥系统一片混乱。
宛城,这座中原门户,在诸葛亮层层递进、虚实结合的猛攻下,已然岌岌可危,摇摇欲坠!王昶再无犹豫,立刻唤来最信任的亲卫队长,将一封沾着血污和烟灰的求救信塞到他手中,嘶吼道:“突围!去晋阳!禀报太尉!诸葛亮主力在此!宛城危在旦夕!请他速发援兵!迟则……迟则万事皆休!”
数日后,晋阳太尉府。
司马懿正与司马师、陈泰、郭淮等将领商议如何打破黄河前线僵局,寻找蜀军粮道。他判断诸葛亮必定在策划什么,但具体是什么,一直难以确定。
就在这时,一名风尘仆仆、身带数创的信使被亲兵搀扶进来,扑倒在地,双手高举一封血迹斑斑的帛书,声音凄厉:“太尉!宛城急报!王昶将军泣血求援!蜀丞相诸葛亮亲率主力猛攻宛城!刘封、孟达、霍峻等部皆至!宛城……宛城旦夕可破!”
轰!
仿佛一道惊雷在帅府炸响!所有人都愣住了!
“什么?!诸葛亮在宛城?!”司马师第一个失声叫道,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不可能!诸葛亮前些日子还在黄河对岸与我军对峙!现在怎么可能分身去了宛城?!”
陈泰也皱眉道:“太尉,此中是否有诈?或是王昶将军误判?诸葛亮若在宛城,黄河蜀军何人指挥?岂能如此协调?”
司马懿没有立即说话,他快步上前,一把抓过那封求救信,飞速浏览。信是王昶亲笔,字迹潦草,言辞急切,详细描述了蜀军突如其来的猛攻,霹雳营的恐怖威力,以及刘封、孟达、霍峻乃至诸葛亮本人旗号的出现……
信纸在司马懿手中微微颤抖。他的脸色由最初的震惊,逐渐转为铁青,最后化为一种极致的阴沉和……一丝被愚弄的愤怒。
“声东击西……好一个声东击西!”司马懿的声音如同从冰窟中挤出,带着刺骨的寒意,“我们都中计了!黄河方向的邓艾、姜维,不过是佯动,是牵制我主力的棋子!诸葛亮的真正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宛城!甚至……是宛城之后的洛阳!”
他猛地将信纸拍在案上,眼中寒光爆射:“好手段!先以黄河大军吸引我注意,再以关平、徐庶偏师麻痹王昶,暗中却调回刘封、孟达,甚至不惜动用霍峻守军,更亲率隐藏的精锐,于最关键时发动总攻!环环相扣,步步算计!诸葛孔明……你当真欺我大魏无人乎?!”
“父亲!既然如此,孩儿愿即刻率兵南下,救援宛城!定将诸葛亮擒于马下!”司马师请战道。
“不可!”郭淮急忙劝阻,“太尉!此或许是诸葛亮调虎离山之计!若我军主力南下,黄河防线空虚,邓艾、姜维趁机强渡,则并州危矣!洛阳亦将震动!”
陈泰也道:“太尉,郭将军所言极是。宛城虽重,然并州、洛阳更是根本。诸葛亮用兵诡谲,不可不防。”
帅府内再次陷入争论。
司马懿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海中飞速权衡:
救宛城:宛城若失,洛阳门户洞开,蜀军可直逼京畿,政治影响巨大。且王昶乃可用之才,麾下兵马亦是精锐。
守黄河:并州稳固,则洛阳无忧。诸葛亮顿兵坚城之下,粮道漫长,久攻不下,自有破绽。若其真是主力在宛城,则黄河蜀军不足为惧。
片刻之后,他猛地睁开眼,已有了决断。
“诸葛亮此计,狠辣在于攻我必救!宛城,不能不救!”他沉声道,“然,黄河防线,亦不可轻动!”
他迅速下令:
“司马师、郭淮、陈泰!你三人谨守黄河防线,执行原定方略,深沟高垒,严防死守!绝不可让邓艾、姜维渡过黄河一步!同时,加派斥候,务必探明当面蜀军虚实,确认诸葛亮是否真的不在!”
“传令洛阳,命贾充,司马昭(洛阳守将)加强戒备,谨防蜀军细作!”
“本太尉亲率五万中央精锐,即刻南下,驰援宛城!我倒要看看,他诸葛亮有多少兵马,敢同时与我大魏在黄河、宛城两线开战!”
司马懿的决策,显示了他作为顶级统帅的魄力与权衡。他判断宛城的政治和战略价值更高,且相信司马师等人有能力守住黄河。他要亲自去会一会那个神出鬼没的老对手!
晋阳魏军立刻高效运转起来。司马懿亲率五万最精锐的中央军,离开晋阳,星夜兼程,沿汾水南下,准备经河东郡,过箕关,入河内,直扑宛城!一场决定中原归属的龙争虎斗,即将在宛城脚下上演!
而此刻,宛城攻防战已进入最惨烈的阶段。诸葛亮指挥着三路大军,日夜不停地猛攻,宛城多处城墙出现坍塌,守军伤亡惨重,王昶几乎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他站在残破的城楼上,望着北方,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司马太尉的援军能够及时赶到。他不知道的是,他寄予厚望的援军,正在路上,而他们的对手,那位羽扇纶巾的汉丞相,正站在城外一座临时搭建的望楼上,同样遥望着北方,嘴角带着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
诸葛亮内心:司马老儿,你可算动了!不枉我费这么大力气演这出戏。接下来,该让你尝尝什么叫‘围点打援’的豪华升级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