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代表团的东方之行,在满载震撼、感动与丰硕成果中圆满落幕。胡安主席、米格尔市长一行带着对清江市乃至中国发展模式的深刻印象,以及无数亟待消化吸收的治理经验,踏上了归途。何明远作为全程陪同的关键人物,也随团返回了卡拉马市。身份的转变让他无法再有丝毫懈怠,比希矿业公司总经理的职位,意味着更重的担子和更少的个人时间。
他刚刚在卡拉马的办公室坐下,甚至连时差都还没来得及完全倒过来,一份来自西矿集团总部的人事任免通知便已抵达。通知内容简洁而有力:免去柴福同志比希矿业公司董事长职务,另有安排;任命集团办公室主任楼听松同志兼任比希矿业公司董事长。
这份任命,在集团内部明眼人看来,意味深长。对于卢植深而言,这是在何明远即将全力推动《零碳绿色冶炼产业园》这一宏大且敏感项目的关键时期,为他配备的一道最强“保险”。楼听松作为卢植深的绝对心腹,地位超然,由他坐镇董事长之位(哪怕是兼任),足以震慑内部可能存在的掣肘,协调集团一切资源为项目保驾护航,其象征意义和实际权力都非同小可。这是一种坚定的支持,一种无声的护航。
而在总裁史进眼中,这番人事安排则被解读为另一种信号。他或许认为,卢植深此举是因为看到何明远近期风头正劲,且其破格提拔是由自己亲自提名,误判何明远已是他史进圈子的人,因此特意安排楼听松前来“掺沙子”,进行权力制衡,确保卢植深一系对海外重要资产的控制力。这是高层博弈中常见的人事平衡术。史进对此可能暗自冷笑,乐见其成,甚至可能认为这反而能让何明远更加依赖自己这个“伯乐”。
何明远对此心知肚明。他立刻拨通了楼听松的电话,进行履新后的第一次正式工作汇报。
“楼主任,不,现在该叫楼董事长了。”何明远语气恭敬中带着熟稔,“刚看到总部的任命文件,有您来掌舵,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电话那头,楼听松的声音依旧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明远,虚衔而已,具体工作还是要靠你在前方冲锋陷阵。清江那边的情况我都了解了,干得非常漂亮,卢书记也很满意。不过,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清醒。”
他话锋一转,切入核心问题:“你上次提到的《零碳绿色冶炼产业园》投资方案,虽然在集团层面原则通过了,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要报送到国资委审核,还要通过国家发改委的立项审批、商务部的境外投资核准,以及外汇管理部门的外汇额度审批。这其中,尤其是发改委和商务部,审批环节多,标准严格,对于这种投资规模巨大、地处敏感行业和地区的项目,内部的看法未必统一,人为的阻力可能不小。一些固有的审批思维,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过度担忧,都可能成为项目的‘拦路虎’。”
何明远认真听着,眉头微微蹙起。他沉声道:“楼董事长,您说的这些困难,我都有心理准备。但是,时机不等人啊。您可能不知道,这次卡拉马市政府代表团访问清江后,米格尔市长、甚至胡安主席,对我们这个结合了绿色能源、海水淡化和生态修复的综合方案,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看到了项目能为他们解决最迫切的水资源危机和能源转型问题,态度非常积极。如果我们不能借着这股东风,迅速推进,把比希铜矿重启的实质性工作做起来,一旦对方热情冷却,或者国际市场上再起什么波澜,我们前期所有的努力和投入,都可能付诸东流,那损失就太大了!”
“嗯,”楼听松沉吟道,“势头的确很好。那你有什么具体的打算,来破解国内审批可能面临的僵局,并推动整个计划?”
何明远深吸一口气,将自己深思熟虑的计划和盘托出:“楼董事长,我认为,不能仅仅被动等待国内审批。我们必须主动创造有利条件,内外联动,形成破局之势。我考虑分两步走:
“第一,**金融层面主动出击**。联合褚世安总经理的西矿资本,利用目前国际铜价被以盛高集团为首的资本联盟恶意推高的机会,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和纽约商品交易所(Ex)等国际期货市场上,秘密布局,寻找合适时机大规模建立空头头寸。同时,利用我们前段时间高价时期在国内储备的电解铜现货,双管齐下。只要我们能隐秘地推进比希矿业复产到关键阶段,突然释放明确的复产信号和产量数据,国际铜价必然受到强烈冲击而下跌。届时,持有天量多头头寸的盛高们将面临巨额亏损!这不仅能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为国家挽回损失,更能用实实在在的市场手段,彰显我们打破垄断、稳定资源的决心和能力!这叫‘围魏救赵’,在国际市场上打疼他们,能为国内推动项目扫清不少源于国际资本压力的阻力。”
“第二,**借助更高层的外交和战略支持**。通过骆克领大使这条线,或者更高级别的外交渠道,将我们这套‘绿色矿业+水资源解决方案+社区共赢’的模式,以及其对于打破国际资源垄断、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践行‘丝路’共建共享理念的重大意义,向上汇报。争取获得国家更高层面的关注和支持。如果能将我们这个项目,提升到国家间战略合作、应对全球资源博弈的高度,那么国内一些部门在审批时,视野和魄力自然会不同,很多不必要的‘人为阻力’也就迎刃而解。我们需要让上面看到,这不是西矿集团一家企业的事,而是事关国家利益全局的一步棋。”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能听到楼听松细微的呼吸声。何明远知道,自己的这两个提议,尤其是第一个,涉及巨大的金融风险和复杂的国际市场操作,堪称胆大包天;而第二个,则是在巧妙地借助国家力量。这需要极高的战略眼光和极大的魄力。
几秒钟后,楼听松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决断和赞赏:“明远,你考虑得很成熟,也很深远。不再是当初那个只盯着具体业务的年轻人了。你这个内外联动的思路,虽然冒险,但确实是打破僵局的有效途径。风险和机遇并存!你放心,国内这边,我会尽力协调,为你争取空间。既然你考虑清楚,就放手去干吧!有什么需要集团层面出面的,随时告诉我!”
得到了楼听松的明确支持,何明远心中大定。他立刻结束了与楼听松的通话,没有丝毫停歇,紧接着就拨通了西矿资本总经理褚世安的电话。
“褚总,我是明远。”
“明远啊,听说你高升了,恭喜!国内这边动静不小啊。”褚世安的声音带着笑意,显然对集团近期的人事和项目动向了如指掌。
何明远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当前项目推动遇到的国内外瓶颈,以及自己与楼听松沟通后形成的“金融破局”和“外交助推”思路,向褚世安做了详细的介绍。
褚世安静静地听完,在电话那头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明远,你的判断是对的,大势所趋。打破国际资本对资源定价的垄断,保障国家资源安全,这是不可逆转的方向。你提出的联合行动,西矿资本这边可以全力配合。”
他的语气变得格外严肃,带着资深金融家的审慎和远见:“但是,有几点你必须清楚。第一,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做空铜价,是刀尖上跳舞,风险极高,一旦操作不当或者消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这会直接触犯众多国际现货贸易商的既得利益,他们会疯狂反扑。第二,你提到后续可能要乘虚而入,参股控制更多海外铜矿资源,这种策略要极其谨慎,把握分寸,不要给人以‘资源掠夺者’的口实,避免引发激烈的国际舆论反弹和所在国的政治敌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所有这些动作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操纵市场牟取暴利,而是为了打破垄断,稳定价格,促进矿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更公平、更健康的流动和发展。矿业,应该在正常的市场趋势下健康发展,不能成为少数资本操控的霸权工具。这是我们行动的底线和原则。”
何明远郑重回应:“褚总,您放心!我完全赞同您的观点。我们的目的不是成为新的垄断者,而是打破旧秩序,建立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新规则。具体操作上,我一定谨记您的提醒,把握好尺度和节奏。”
与褚世安在战略和原则上达成高度一致后,何明远略一思索,拨通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电话——打给徐若杭。
自从上次在王门镇匆匆一瞥,两人之间似乎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生出几分难以言喻的拘谨和生份。电话接通,彼此问候的声音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客气。
徐若杭在王门镇已经工作了两年多,与何明远相识也超过了两年。这个来自东部发达城市杭州的富家千金,毕业于公安大学,却因家人担心其安全而被安排做文职,一怒之下报名成为援边干部,来到了艰苦的西部王门镇。她身上既有江南女子的灵秀,又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在黑水村的共事、暴雨灾害中的生死与共(何明远重伤之下挽救了她和关小月、唐牧野),让这个女孩对何明远的情感早已超越了普通战友。然而,何明远却始终将这份感情定位在挚友的范畴,他清醒地意识到,那场生死救援可能带来的感激之情,并非爱情的基础,他更不愿因此让彼此的关系变得复杂。更何况,何明远在卡拉马遇袭后,徐家和唐家不惜重金派出顶级安保力量,这份情谊背后所代表的家族能量和关注,也让何明远在处理与徐若杭的关系时,更加谨慎。
“若杭,最近还好吗?”何明远尽量让语气显得轻松自然。
“挺好的,明远。你呢?回到卡拉马一切都顺利吧?”徐若杭的声音依旧清脆,但少了以往的几分随意。
两人简单聊了聊近况,气氛总有些微妙的隔阂。最终还是徐若杭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直接问道:“明远,你这次打电话来,是不是……有事要找我哥帮忙?”
被她一语道破,何明远也不再绕弯子,坦然道:“是的,若杭。不过,不是简单的帮忙,我更希望是合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能需要你哥哥的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
徐若杭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随即语气变得干脆:“我明白了。你直接联系他吧,他的联系方式你有。就说是我让你找他的,他会认真听你说的。”她没有过多追问细节,展现出了充分的信任和理解。
之后,两人又仿佛回到了刚认识的时候,聊了些工作生活中的趣事,试图找回一些曾经的熟稔,但那份无形的距离感依然存在。通话在一种略显感慨的氛围中结束。
结束与徐若杭的通话,何明远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按照存好的号码,拨通了徐禹杭的电话。这位传说中的“护妹狂魔”、国际顶级的金融操盘高手,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种冷冽而高效的质感。
“徐先生,您好,我是何明远,若杭的……”
他刚开口自我介绍,便被徐禹杭直接打断,语气没有任何寒暄,直奔主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感:
“何明远。我知道你。长话短说,注意安全。你的事情,若杭刚才简单跟我提了。具体的,你不用在电话里跟我详谈。你去跟西矿资本的褚世安说一声,就说是我的意思,我会亲自去找他当面对接。”
话音刚落,不等何明远回应,电话那头便传来了忙音。
何明远握着电话,怔了片刻,随即无奈地笑了笑。这位霸道总裁的行事风格,果然名不虚传,干脆、利落、直切重点,没有任何多余的客套,却蕴含着强大的自信和行动力。有他亲自出马去找褚世安,金融层面的布局,无疑增添了巨大的胜算。
一阵密集的电话联络和战略布局之后,办公室内暂时安静下来。何明远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运筹帷幄、即将拉开大幕的兴奋与紧张。
他站起身,走到隔壁房间,找到了正在整理行装的林沪宁。她已经决定近期返回国内工作,何明远这边的情况基本稳定,她也想重新找一所大学任教,一方面是她热爱学术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觉得高校的寒暑假能让她有更多时间飞来卡拉马陪伴何明远。
“沪宁,”何明远看着她,眼神中带着信任和一丝请求,“有件事,可能需要你再跑一趟圣地亚哥。”
林沪宁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明亮的大眼睛望着他,没有任何迟疑:“你说,什么事?”
“我希望你能去一趟圣地亚哥,当面拜会骆克领大使。”何明远认真地说,“将我们目前推动《零碳绿色冶炼产业园》遇到的国内审批瓶颈,以及我们计划联合西矿资本在国际市场展开行动,旨在打破盛高集团等国际资本垄断、稳定国家资源安全的整体构想,向他做一个详细而深入的汇报。重点是,阐明这个项目如果成功,不仅对企业有利,更是中智两国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资源挑战方面的重要合作典范,其政治和战略意义远超商业范畴。我们需要通过骆大使这条关键渠道,争取国家更高层面的理解和支持,为项目在国内的审批扫清障碍,也为我们在国际上的行动,争取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林沪宁认真听着,迅速理解了何明远的战略意图。她点了点头,神色郑重:“我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汇报,而是一次重要的‘游说’和‘沟通’。我会准备好材料,用最清晰、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向骆大使传达我们的想法和诉求。”
看着她沉稳干练的样子,何明远心中充满感激和欣慰。在他布局的这张大网上,林沪宁是他最信任、也最能倚重的外交触手。
多方联动,内外协同,一张针对国际资本垄断和国内审批困局的巨大网络,正在何明远的运筹下,悄然织就。风暴,即将在看似平静的市场和官僚体系中,骤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