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归途”刃带来的短暂力量感与掌握仙界舆图的振奋,并未持续太久。现实的沉重压力很快便如同冰冷的潮水再次涌来,将秦昭紧紧包裹。碑文揭示的“深渊之母”与“妖祖”之劫,如同悬顶之剑,时刻提醒着他时间的紧迫与对手的可怖。
他更加谨慎地隐藏起“归途”刃和脑海中的仙界舆图,深知这两样东西一旦暴露,必将引来难以想象的灾祸,尤其是那位可能已在长安的仙界监察使。日常公务中,他依旧佩戴着那柄缠绕青丝的凡铁血刃,扮演着那个修为尽失、忙于俗务的鉴妖司主事。
对高力士府邸的监控仍在继续,但对方狡猾如狐,地下工坊的入口始终无法确定,运送物资的车辆也经过了精心伪装,难以抓到实质把柄。剑阁方面,龙武暗卫传来的消息依旧令人不安,封印的松动处于一种诡异的“僵持”状态,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大食国师伊本·法立德则依旧深居简出,仿佛真的在耐心等待大唐朝廷对《三界契约》的最终决策。
一切似乎都陷入了僵局,但秦昭心中的不安却与日俱增。他总觉得,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正有无数暗流在加速涌动,向着某个临界点疯狂汇聚。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等待中,一份来自帝国最南端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骤然打破了僵局!
急报并非来自边军卫所,而是由岭南道南海郡(今广州)的市舶使衙门发出!通常市舶使只负责海外贸易征税管理,此番却动用了最高级别的军报通道,可见事态之紧急诡异。
军报内容令人毛骨悚然:
“……卑职万死禀报:近一月来,南海郡沿海及珠江口一带,屡现异象。有诡异浓雾无端而生,其色灰黑,粘稠如浆,移动迅捷,不随风向,专择人烟稠密处或商船航道弥漫……”
“……雾中有怪异嘶嚎之声,闻之令人心智昏聩。凡被此雾笼罩之村落、船只,人畜皆无声无息消失无踪,仅余满地狼藉及零星骨骸,骨骸之上竟有被……融蚀啃噬之痕!”
“……曾派水师快船前往探查,一船十人入雾,仅一舵工侥幸逃回,然已神智癫狂,反复嘶吼‘雾里有东西!吃人的影子!’后呕血而亡……”
“……此雾出现毫无规律,似有灵性,卑职疑为妖物作祟,然与典籍所载之任何水妖、雾妖皆不相同。其势日渐扩大,已致沿海百姓惊恐万状,渔盐不通,商船不敢近岸,恐酿成大乱……伏请朝廷速派能人异士前来勘验剿除!”
移动的、吃人的诡异妖雾!
闻所未闻的袭击方式!
出现在南海郡!
每一个关键词都像重锤敲在秦昭心上!他瞬间将其与碑文中所载的“南海归墟之眼”、“妖祖将醒”联系了起来!这绝非普通的妖物作祟,极可能是归墟之眼异动的前兆,或是那所谓的“妖祖”苏醒过程中散逸出的力量所化的恐怖现象!
“南海……终于开始了么……”秦昭握着军报的手指因用力而发白。他最担忧的事情,正在变成现实。那场可能毁灭三界的浩劫,其触角已经开始显现于人世间!
他立刻下令:“将南海郡近三年所有关于天气异常、地动、海啸、船只失踪、人口莫名消失的卷宗,全部调出!命令岭南道鉴妖司分署(如有设立),不惜一切代价收集那‘妖雾’的样本,哪怕只是一点雾气凝结的水珠!告知他们,切勿与雾气正面接触,以远程收集、观察为主!”
鉴妖司这台沉寂许久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但这一次的目标,指向了遥远的南方海岸。
然而,坏消息接踵而至。
数日后,岭南道观察使的加急奏报也送达朝廷,内容更加详细,也更加令人心惊。奏报中提到,那妖雾似乎对火光和巨大的声响有所忌惮,但并非完全畏惧。更令人不安的是,有死里逃生的渔民在极度惊恐中描述,曾在雾气稍淡时,隐约看到雾中有什么巨大无比的、扭曲的阴影在蠕动,其形态根本无法用常理理解,看上一眼就几乎让人疯狂。观察使甚至在奏报中隐晦地提到,当地俚獠部落的巫师认为,这不是妖,而是“海神之怒”,是“古神苏醒的呼吸”!
“古神苏醒的呼吸”!这与碑文的记载何其相似!
朝廷之上,再次因为这份奏报而炸开了锅。南海是大唐重要的财税来源和海上贸易通道,绝不容有失。但面对如此诡异未知的威胁,派大军征剿显然无从下手,反而可能徒增伤亡。
玄宗皇帝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目光再次投向了秦昭。
“秦卿,南海妖雾之事,你怎么看?鉴妖司可能处置?”
秦昭出列,沉声道:“陛下,据现有情报,此雾诡异非常,非寻常水师可敌。臣恐其与古籍中所载某种深海巨妖或上古邪祟有关,需派精通法术、善于应对此类异常之事者前往,方有查明可能。臣请旨,亲赴南海探查!”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秦昭身为鉴妖司主事,身份特殊,岂可轻易离京涉险?
立刻有大臣反对:“秦司丞身负京畿安危重任,岂可轻动?况且南海瘴疠之地,凶险未知,若有不测,如之奈何?臣以为,当从长安道宫或佛门中遴选高手前往为宜。”
玄宗沉吟片刻,却摇了摇头:“寻常僧道,恐难应对此等诡谲之事。秦卿曾历经轩辕劫,应对妖异经验丰富,更是鉴妖司主事,责无旁贷。”
他看向秦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朕准你所奏。朕予你临机专断之权,岭南道军政官员皆需配合你行事。另,朕会传旨龙武军,调一队‘玄甲破邪弩’随你同行,以防不测。秦卿,朕要你务必查明此雾根源,若能剿除则剿除,若不能……也需探明其底细,为朝廷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臣,领旨!”秦昭躬身应下。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长安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纠缠不清,反而难以施展。南海虽险,却可能是打破僵局、直指核心的关键所在!
然而,就在秦昭领旨,准备退朝尽快筹备南下事宜之时,一名宦官匆匆入殿,呈上一份来自四方馆的文书。
文书是大食国师伊本·法立德呈递给皇帝的。内容竟是——主动请缨,愿随鉴妖司秦司丞一同前往南海,探查妖雾之事!文书中文辞恳切,言及大食商船亦屡受其害,且大食秘传法术中,或有应对此类“虚空恶息”之法,愿为大唐效力,共克难关,以彰两国睦邻友好之谊。
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有大臣认为此乃好事,可借大食之力;有大臣则深表怀疑,认为其心叵测,不可轻信。
秦昭的心猛地一沉。伊本·法立德也要去南海?他果然按捺不住了!其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阻止妖雾?还是为了……接近那可能存在的“归墟之眼”?甚至是为了接应那所谓的“妖祖”?
玄宗皇帝显然也有些意外,他看了一眼秦昭,沉吟片刻,竟道:“大食国师有此心意,甚好。既然如此,秦卿,便让国师与你同行吧。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语气看似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这既是出于两国交往的考量,恐怕也暗含着让大食国师与秦昭相互制衡、相互监视的意图。
秦昭心中念头急转,知道无法拒绝,只得再次躬身:“臣,遵旨。”
退朝之后,秦昭的心情更加沉重。南海之行,前途未卜,凶险异常,如今还要加上一个目的不明、敌友难分的大食国师……
他快步回到鉴妖司,开始紧急部署。他必须在自己离京期间,确保长安不出大乱子,尤其是对高力士和轩辕坟的监控绝不能放松。
同时,他秘密召见了最信赖的几名属下,做了一系列应急安排。
最后,他回到了那间密室,目光落在了依旧在昏睡休养的阿依莎身上。
南海是陷阱,也是漩涡。
他这一去,不知能否归来。
这个承载着绯烟残魂与狐族秘辛的孩子,绝不能留在危机四伏的长安。
一个计划在他心中缓缓成形。
他轻轻抱起阿依莎,用厚厚的斗篷将她裹紧。
夜色深沉,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然驶出鉴妖司,消失在长安的街巷之中。
目的地——城西,感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