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终于不用再去城里,余墨当晚回到家舒舒服服的洗了个澡,再穿着睡衣跑去火锅店吃了顿火锅。
出来后骑着电动车又转悠着“收收租”,她种下的那些东西也成熟了。
黄豆绿豆,大米,小米。每样种了十多块地,她观察过,粮食平均每块地产值八百斤,蘑菇一百斤,水果六百斤,产值不高,但都是精品。
这次又重新都种上了几种粮食。再种一些无人机快递,火车和飞机运输需要的东西,能保证空间慢慢升级就行。
第二天一早,余墨本来想睡了个大懒觉的,结果李志军来给她提水了。
自从特务抓住后,李志军来了两次,看着她的水缸都满满的。
疑惑的不行,余墨道:“我最近没啥事儿,跟着沈卫生员时不时的往外面跑,用不了多少水,你五天来一趟也行。”
李志军就答应了。
昨天吃的有点儿多,早上没胃口,就喝了几口牛奶。
先洗了洗自己昨天的两件衣服,收拾了下家里才去学校。
今天也没什么事,就帮着修理桌椅的搬搬东西,看看垒的讲台怎么样。
桑老师来转了一会儿,顾老师也来转了一会儿。
余墨在林老师过来以后,十点多也回去了。
昨天她和李志军说好了,中午来她家吃饭。
轻车熟路的,还是杂酱面。
她上次做杂酱面的时候,一次性擀出来好几份面条,都在别墅厨房放着。
现在还跟刚出来的一样。
卤子备好后,余墨又串了两条鱼,十几串的五花肉,十几串的蛏子,还有小海螺肉,虾也串了不少。
把烤炉烤热后,签子放进去,改小火,就不再管它们了。
看了下时间,快十二点了。
把面条从农场里拿到了棚子的案板上。
这案板是她在农场杂货铺买的,一米长的那种,农村用的榆木案板。
案板台子也是自己摸索着垒的,用的是砖头。
都是她从农场里弄的,这段时间,除了和沈文漾出海,别的没什么人来,沈文漾过来也是时不时的。
又恰巧学校在施工,她有很多理由解释这些东西。
本来还想垒面包窑呢,因为学校的事儿给耽搁了。今天下午没事儿,她就可以开始了。
卤子下锅炒的时候,李志军笑嘻嘻的过来了。跟着来的还有许久没见的王屿。
两人怀里都拿着一包面:“余老师,我在百米之外就闻到味道了。”
余墨给了李志军一个白眼,她家靠山林,风都是往山林那边刮的,除非他鼻子能拐弯。
转头看着王屿道:“你怎么不请自来了?”
“我们说好的,不让你一个人忙活两遍。正好我出任务回来。正想这一口呢。”
说着,看了看案板上的面条,还挺多,呵呵笑了。
“我就怕李志军多带人来,专门多准备了点儿,现在正好。”
李志军指着一旁靠墙的大缸,刚刚一碰还烫手。
“这是我自己研究的烤炉。”说着,又指着她正在炒菜的大缸:“这是我研究的火灶。”
王屿道:“你这种法子挺省事儿。”
余墨傲娇的抬了抬下巴:“好用又省事儿。”
李志军道:“这里面烤的有东西?”
“有,给你们烤了很多,你们打开看看够不够,不够我这边还有很多食材。”
两人一听这话,赶紧打开看了下,这肯定不够吃的啊。
两人也不用余墨,自己动手开始串肉。
“你们帮我串几个土豆片,还有辣椒。”
王屿道:“土豆片哪有肉好吃。”
“光吃肉也会腻的。”
余墨把饭做好,两个人已经吃上了她先放进去的那些烤串。
“余老师,你这烤肉料做的好,放了不少芝麻吧,也就咱们那边有芝麻种。”
王屿点点头:“改天我打电话给我妈,问问能不能弄点芝麻过来。”
余墨忙道:“芝麻酱能弄来最好。”
李志军道:“我也问问我妈。”
三人就搬个凳子坐在院子里香蕉树射出的那点阴影端着碗吃。
那几十个串大部分都进了他俩肚子里,吃了那么多,也没见他们肚子变多大。
“你们俩肚子是无底洞吗?一大海碗的面,那么多的串,也有四五斤吧。”
王屿这会儿还在吃着烤海螺呢:“这才多少点儿,海上的东西不顶事儿。”
李志军点点头:“改天我给你多弄点儿海螺,专门弄这种小的,小的吃着劲道。当然,猪肉更好吃。”
王屿道:“好吃你下次多买点儿肉过来。”
“你怎么不买?”
“你怎么知道我没买,下个月我就开始换肉票。”
余墨道:“你们买个肉都那么麻烦的吗?肉不用你们管,我自己有渠道,其实面我也有。都不用你们每次找人换。”
“你有渠道?咱们大队上的?”
“这不能告诉你们。”
“那你想要什么?我们给你弄别的。”
“种子就行,各种吃的种子,草药种子也行的。
还有王屿你们经常出海巡逻吧,炊事班捕捞的时候,那些贝壳海螺类的,方便的话给我带回来几个,我要活的,别死了。”
“这简单,到时候我帮你弄点儿。”
余墨本来还想着给他们做个果汁喝呢,两人直接拒绝,水都没有肉香。
这会儿两人也实在走不动,就坐在院子里休息。
余墨问出了今天最想问的话
“...最近怎么没见到张营长回来?”
王屿摸着微撑的肚子道:“越哥啊,他的任务就这样,一走就好长时间,放心吧,他可不缺吃的。”
余墨可不是担心他有没有吃的。
那人走的时候还说等他回来的,关键是他回来啊!
两人走后,余墨也不想睡午觉了。
从农场里弄了些砖头,去后面山里里挖了些好的土。
就用木桶装,装完一桶先往农场的土地边上放,然后继续,挖了一个小时的土。
回到院子里,再从农场里移出来,这样比一桶一桶的往回提省事多。
面对着棚子左边是放柴火的地方,被王建国弄了个隔墙挡着。
右边的位置,差不多长三米五,宽四米左右的样子,最右面那侧挨着院墙的,院墙有两米高,没有镂空。
所以她的规划是从棚子进门右手边到柴火隔墙一圈下来依次是:案台,火灶,案台,面包炉,烤炉,碗橱。
案台在前墙有两米多长,除了放案板,剩下的她用的是水泥砌的台面,只用了水泥,没用沙子,很光滑,这个台面她弄了三天。前墙和侧墙拐角处,放的是火灶。
然后又是一米的案台,剩下的地方她就准备砌面包炉。
烤炉在后墙的位置,孤零零的就它一个,碗橱还没有,她准备背靠柴火隔墙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