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巡游展里传技艺,邻里情中暖人心
“古艺巡游展”首站的横幅刚在幸福社区广场挂起,林溪团队的成员就忙着从面包车上搬展品——乐乐编的竹编小筐被小心地放在铺着红布的展架上,筐沿还系着萌萌剪的红色福兔挂饰;李奶奶的剪纸作品装裱在木质画框里,从“福兔迎春”到“二十四节气”,整整排了两排;陈爷爷修复的老照片做成了翻页相册,封面上印着“时光里的幸福”几个烫金大字。
幸福社区的王主任带着志愿者赶来帮忙,看到这些展品,忍不住赞叹:“你们社区的老手艺也太精致了!我们社区的居民早就盼着巡游展了,尤其是张大爷,他年轻时也会点竹编,听说你们社区有竹编老匠人,特意早早地在广场等着。”
说话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走了过来,正是王主任提到的张大爷。他径直走到竹编展架前,拿起乐乐编的小筐,手指轻轻抚摸着筐底的“米字纹”,眼中满是感慨:“这手艺跟我年轻时学的一模一样,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学这个的少了。”
张爷爷正好从面包车上下来,听到这话,立刻上前握住张大爷的手:“老哥,你也会竹编?我这手艺还是跟我父亲学的,有几十年没遇到同好了!”两人一见如故,坐在展架旁的小马扎上,聊起了竹编的老手艺——从选竹、劈篾到编织的花样,越聊越投机,周围很快围了不少看热闹的居民。
林溪趁机组织“跨代技艺交流会”,让两个社区的老匠人、小助教坐在一起分享经验。幸福社区的刘奶奶擅长做布艺,她带来了自己缝的虎头鞋,鞋面上的老虎眼睛用黑色丝线绣得炯炯有神;10岁的小诺跟着刘奶奶学布艺,手里拿着刚缝好的布艺小兔子,害羞地递给萌萌:“这是我做的,送给你,我们可以交换手艺吗?我想学剪纸。”
萌萌眼睛一亮,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剪刀和彩纸:“当然可以!我教你剪小兔子,你教我缝布艺好不好?”两个小姑娘坐在地毯上,一个拿着剪刀比划,一个拿着针线演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周围的孩子见了,也纷纷结对交流——学竹编的乐乐跟着幸福社区的小宇学玩空竹,学面塑的小浩则教幸福社区的小欣捏面人,广场上满是欢声笑语。
中午时分,巡游展的“古艺美食区”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幸福社区的陈阿姨一起包饺子,李奶奶负责擀皮,陈阿姨负责包馅,萌萌和小诺则在一旁帮忙摆饺子,还把饺子捏成小兔子、小元宝的形状。张爷爷和张大爷则合作编竹编蒸笼,张爷爷劈篾,张大爷编织,不一会儿就编好了一个小巧的蒸笼,正好用来蒸饺子。
“饺子熟啦!”随着陈阿姨的吆喝,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上桌子。居民们围着桌子,一边吃饺子,一边聊手艺,张大爷咬了一口小兔子形状的饺子,笑着说:“这饺子不仅好吃,还好看,跟艺术品一样!”李奶奶笑着说:“这都是孩子们的主意,现在的孩子脑子活,能把老手艺玩出新花样。”
下午的“技艺体验课”更是人气爆棚。竹编体验区前,张爷爷和张大爷一起教居民编竹编杯垫,张爷爷负责讲解步骤,张大爷则手把手纠正居民的动作:“编的时候手要稳,纬篾要拉紧,这样杯垫才结实。”一位年轻妈妈学得认真,编好后立刻拍照发朋友圈:“在古艺巡游展上学编竹编杯垫,感觉自己又多了一项技能!”
剪纸体验区里,李奶奶教居民剪“双喜”字,萌萌则在一旁教大家用手机给剪纸拍照修图:“大家剪好后,可以用手机的‘滤镜’功能,给剪纸加个红色边框,看起来更喜庆!”一位准备结婚的年轻人听了,立刻请李奶奶帮他剪“双喜”字,还让萌萌教他修图,说要用来做婚礼请柬的封面。
面塑体验区前,王师傅带着小浩教居民捏面人,小浩负责教小朋友捏小动物,王师傅则教成年人捏复杂的人物。一位爷爷跟着王师傅捏了一个“孙悟空”,虽然细节不够精致,但神态十足,他开心地说:“我孙子最喜欢孙悟空了,回去给他一个惊喜!”
傍晚时分,巡游展接近尾声,幸福社区的居民却意犹未尽。王主任拉着林溪的手说:“这次巡游展太成功了,不仅让我们社区的居民学到了老手艺,还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下次你们社区的巡游展,一定要再来我们这里,我们也准备点我们社区的特色手艺,跟你们交流!”
林溪笑着点头:“我们接下来还要去其他社区,等巡游展结束,我们准备搞一个‘古艺嘉年华’,邀请所有社区的老匠人、小助教一起参加,到时候咱们再好好交流!”
返程的路上,乐乐坐在面包车上,手里拿着张大爷送他的竹编工具,兴奋地说:“张大爷教我编了新的花样,下次我要编一个更大的竹篮,送给张爷爷!”萌萌则抱着小诺送她的布艺小兔子,笑着说:“小诺说下次要去我们社区学剪纸,我还要教她剪更多好看的图案!”
张爷爷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欣慰地说:“以前总担心老手艺会失传,现在看来,只要有人愿意学、愿意传,老手艺就永远不会过时。而且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传了手艺,还交了朋友,这比什么都重要。”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溪团队带着“古艺巡游展”先后去了五个社区,每个社区都留下了温暖的故事——在阳光社区,陈爷爷帮十位居民修复了老照片,还收了一个“小徒弟”,教他如何用手机扫描照片;在和谐社区,王师傅的面塑作品被社区幼儿园收藏,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可爱的面塑小动物;在平安社区,李奶奶的剪纸作品被贴在社区的宣传栏里,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艺嘉年华”举办当天,六个社区的老匠人、小助教齐聚林溪所在的社区广场。广场上搭起了十几顶帐篷,每个帐篷里都展示着不同社区的特色手艺——有阳光社区的布艺,有和谐社区的陶艺,有平安社区的刺绣,还有林溪社区的竹编、剪纸、面塑。
广场中央的舞台上,老匠人和小助教们轮流表演技艺:张爷爷和张大爷合作编竹编屏风,李奶奶和萌萌一起剪大型剪纸“百福图”,王师傅和小浩捏面塑“十二生肖”,陈爷爷则带着他的“小徒弟”展示老照片修复过程。台下的居民看得入神,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嘉年华的最后,林溪团队为每个社区的老匠人颁发了“古艺传承大使”证书,为小助教们颁发了“古艺小传人”证书。张爷爷拿着证书,激动地说:“我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手艺还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以后我会继续教孩子们竹编,让这门手艺一直传下去!”
乐乐拿着“古艺小传人”证书,骄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以后要当竹编大师,像张爷爷一样,教更多人学竹编!”
夕阳西下,嘉年华在欢声笑语中结束。居民们带着各自的“战利品”——竹编杯垫、剪纸作品、面塑小动物,依依不舍地离开。林溪站在广场上,看着夕阳下的帐篷和展架,心中满是温暖。她知道,“古艺巡游展”和“古艺嘉年华”不仅仅是手艺的交流,更是情感的连接,是邻里之间的温暖传递。
回到办公室,林溪团队的成员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江熠打开平板电脑,调出一份“古艺传承计划”:“我们可以跟学校合作,把老手艺引进课堂,让更多孩子了解和学习传统技艺;还可以开通线上‘古艺课堂’,让老匠人在线上教手艺,打破地域限制。”
陈明宇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建立‘古艺基金’,为老匠人提供材料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手艺;同时,我们可以组织老匠人和小助教去养老院、孤儿院表演技艺,给更多人带去快乐。”
林溪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笑着说:“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相信会有更多人关注老手艺,喜欢老手艺,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而我们,也会在传承手艺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温暖和感动。”
窗外的玉兰花再次绽放,香气弥漫在整个社区。林溪知道,关于老手艺、关于跨代互助、关于邻里温情的故事,还会在这个社区继续上演,而这些故事,也会像玉兰花一样,年年岁岁,散发着迷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