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顺利,没有别的事。”孙玉灵点点头,又补充道:“对了,二皇兄也来了。”
“嗯。”褚元骁淡淡应声,他已经收到信息了,还知道皇帝也派人送了礼去。
想到这里,他眸子更加深沉了,心中也在不停思索着。
这时,屋内出来一个婢女,脚步匆忙,神情慌乱,最主要的是,她衣裳凌乱不堪。
看的出来,走的太急,导致衣服没有穿好。
褚元骁瞧见那婢女,神色就是一冷。
孙玉灵看见她从哪个方向出来的后,又转头看向褚元骁。
褚元骁神色冷淡,面无表情。
孙玉灵神色变换不定,压下心中的怒气,冷着眼看着这个婢女,冷声道:“木兰,你在做什么?”
木兰自然看到了孙玉灵,闻言,身子一颤,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王妃,奴婢……奴婢没有……”木兰抖着声音,又看向褚元骁的方向,一副话都说不清的模样。
孙玉灵旁边的若云看着这婢女,神色也冷了下来,看着这衣衫不整的模样,想也知道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所以她也格外的生气,可主子在说话,她也不好插手。
孙玉灵看着那婢女竟还看向褚元骁,她冷着脸道:“来人,把这勾引主子的贱人拖下去!”
“王妃,饶命!王爷,您快劝劝王妃……”木兰立马爬向褚元骁的方向。
褚元骁眸子动了一下,道:“此事是个意外,留着她吧。”
孙玉灵本不想那么生气的,毕竟古代三妻四妾的也正常,她也知道,也不指望王爷只娶她一个王妃。
可她不能容忍王爷为一个婢女说话,这让她格外的生气。
于是,她冷着脸道:“王爷这是什么意思?是让她做一个通房丫头吗?”
褚元骁轻咳一声,道:“就按你说的吧。”
孙玉灵一听,心中更气了,可她顾忌着自己现在王妃的身份,若是因为这么一件事,就小题大做的话,到时候名声有损。
若是因此传出一个善妒的名声,就不太好了。
所以,她只能冷着脸道:“行吧,那就以后你伺候王爷吧。”
对着木兰说完后,就头也不回的回院子了,连褚元骁都不想搭理。
褚元骁看着孙玉灵生气了,也没有多说什么,转头就走了,他并不会认为自己有错。
看着孙玉灵给他甩脸子,他也不会上赶着去哄。
……
边关。
肖言收到信息,儿子的满月宴顺利结束,他心里也很高兴。
忍不住就去和白於分享了一下。
“那挺好,小侄子应该也收到我送的礼了吧。”白於笑眯眯的。
“嗯。”肖言点点头,笑道:“我夫人信中说了,让你以后有空可以去镇国公府坐坐。”
“还是别了吧,京城那地,我待不习惯,以后有好东西,我在给小侄子寄去。”白於笑着拒绝了。
肖言哪里会不知道白於这家伙,纯粹是怕麻烦,他不喜欢京城,是因为太多规矩了。
“你呀。”肖言笑着摇头。
“嘿嘿,还是这边关好,自由!”白於继续道。
“虽自由,可也危险,我上次交代你了,叫你离开。”肖言无奈。
“那怎么行,我这还有铺子呢。”白於手拿一把不知道哪里来的折扇,刷的打开。
一副一毛不拔的模样。
肖言只能随他去了,到底是守住了这座城,只是援军虽到了,粮草却没有到。
想到这里,他就叹了口气,这样一来,他也不能保证能守多久。
白於看着突然神色平静下来的肖言,也知道他在想什么,可他只是个商人,能帮的尽量帮了。
同时,也为好友不值,他是知道的,肖言为了守住这边关,不仅要和那蛮族斗,还要防着这城中的其他人。
这其中艰辛,他是知道的,偏偏皇帝这几年也越发不作为,当真让人寒心。
想着想着,白於就心中叹气。
不过,他面上倒是没有变化,继续道:“话说,你脸上这疤,就算涂了上好的去疤药,估计还是会留印子,到时候嫂子可得嫌弃你了。”
白於一副偷笑的表情。
肖言瞥他一眼,淡淡道:“你嫂子不是那么肤浅的人,倒是你,还是早点找个媳妇。”
白於轻哧一声,笑道:“还是自己一个人潇洒,找个人管着自己,那不行。”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
……
镇国公府内。
念姝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实在是昨天晚上玩的太晚了,也好在,她在府中没有什么事。
起的晚,也不会有人说,一起来,茯苓就端来早膳。
边放桌上边道:“小姐,今日云公子来了,听说小姐还未起”,就在前厅和国公爷喝茶呢。”
“嗯。”念姝慵懒的应声,又打了个呵欠。
等吃完早膳,已经过去了一柱香的时间。
念姝起身,道:“走吧,去前厅。”
“是,小姐。”茯苓和青黛应声,现在跟在念姝身边的只有茯苓和青黛了。
还有两个婢女,她让她们去外面管着铺面那些,毕竟这府中也用不了很多人。
来到前厅,正听到两人正在聊着朝堂最近发生的事,其中就有粮草短缺一事。
只听肖仲景有点无奈道:“最近,边关战事频起,国库也存银不多,各处都缺银子,尤其是边关,粮草短缺,也不知如何是好。”
肖仲景叹气道,他也很担心自家儿子,可每次他提出要去边关,皇帝那边都没有个准信。
他知道皇帝不想让他去边关,可这都什么时候了,他们现在最应该的就是一致对外,而不是再起内讧。
看着这朝堂越来越乌烟瘴气的,肖仲景就一阵心惊,他不懂,皇帝怎么就变成这样了,难道真的是年纪越大,越贪恋权利。
反正要他来说,还不如早点丢了这烫手山芋,自己当个闲散太上皇不好吗。
真是越老越糊涂!
肖仲景也就心中腹诽,他和皇帝从小就认识了,以前也经常一起喝酒畅聊。
可随着他声望越高,京中渐渐传言,没有镇国公府,就没有现在的燕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