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道半透明的风刃呈扇形排列,每道风刃长约一尺,宽约两寸,表面闪烁着淡淡的银光,振动频率稳定而均匀,锋利度足以轻松切割普通的灵能护盾。
风巅虎试图在灵膜抵达地脉节点前,用风刃将其彻底切断。
可风巅虎还是低估了地脉灵液的“虹吸”特性。
当风刃接触到灵膜的瞬间,灵膜表面的中空分子瞬间被激活,如同无数张小嘴,开始疯狂吸收风刃中的风脉灵能。
每道风刃蕴含的灵能,在接触瞬间便被吸收了近三分之一,剩余的灵能虽能在灵膜表面划出细微的痕迹,却无法将其切断,反而让灵膜的金色变得更加浓郁。
吸收了风脉灵能的灵膜,蔓延速度明显加快,如同被注入新的活力,加速向风巅虎脚下的地脉节点靠近。
风巅虎的琥珀色眼眸闪过一丝惊讶,它意识到常规的风刃攻击无法应对灵膜,立刻调整策略:停止释放风刃,转而将风脉灵能集中于脚下,凝聚出一道“风脉隔离层”。
这道隔离层厚约三寸,由高密度的风脉灵能构成,灵能分子排列得极为紧密,如同坚固的城墙,试图阻挡灵膜的渗透。
同时,风巅虎还在隔离层中注入了“反向灵波”,希望能干扰灵膜的虹吸特性。
可灵膜的虹吸能力已因吸收风脉灵能而大幅增强,反向灵波仅能稍微减缓灵膜的蔓延速度,却无法阻止它继续前进,金色的灵膜如同贪婪的藤蔓,依旧在缓慢而坚定地向地脉节点靠近。
与此同时,九重山东侧的空地上,二狗子与小白猪也陷入了一场“灵息磨合误判”。
这场误判的根源,是二狗子体内过剩的灵能储备——此前在灵粮争夺中,它抢食了三千多粒心神食粮,每粒心神食粮都蕴含着丰富的灵能,总计下来,它体内的灵能已远超日常所需。
二狗子的灵能储备上限本就有限,过剩的灵能如同涨满的水库,让它的灵识出现了短暂的躁动。
二狗子体表的灰色风辅灵息波动频率明显加快,原本柔顺的黑白毛发因灵能躁动而纷纷竖起,像被静电吸附的绒毛,显得格外蓬松。
它的灵识如同失控的罗盘,无法精准判断周围灵能的性质,只能通过本能不断释放过剩的灵能,身体也因灵能紊乱而微微颤抖。
恰好此时,小白猪正在释放柔和的白色灵能——这是它每日的固定工作,每到夜间,它都会主动释放灵能,调和周围的灵息环境,将空气中的杂息浓度控制在极低的水平。
当天它释放的白色灵能总量相当可观,灵能流动平稳而柔和,如同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地面的灵植,让周围的灵息环境变得格外纯净。
可在二狗子躁动的灵识感知中,这股平稳的白色灵能被误判为“灵能试探”。
它立刻调动体内的风辅灵能,在身前凝聚出一道小型风旋。
这道风旋直径约一尺,转速不算太快,蕴含的灵能强度也远低于日常攻击水平,更像是灵能过剩导致的本能宣泄,如同精力旺盛的孩童,通过奔跑打闹释放多余的活力。
小白猪起初有些错愕,它粉色的鼻子微微抽动,通过灵识快速分析着二狗子的灵能状态:灵息波动频率紊乱,灵能输出忽强忽弱,而且灵识核心中没有出现释放恶意时特有的“黑纹”。
基于这些细节,小白猪瞬间明白,二狗子并非真的想要攻击,只是灵能过剩导致的失控。
小白猪没有选择躲闪,反而释放出更多柔和的白色灵能,将灵能化作无数细小的“灵能丝线”。
这些丝线直径极细,由高纯度的白色灵能构成,具备极佳的柔韧性与传导性,如同细腻的蛛网,轻轻缠绕在二狗子的风旋上,既没有破坏风旋的结构,又能清晰感知到风旋内部的灵能流动。
这些灵能丝线的作用是“引导者”而非“束缚者”:它们会持续释放出“平稳灵波”,将风旋的转速从快到慢逐步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极为温和,避免因转速骤降导致灵能爆炸;
同时,在风旋转速降低的过程中,灵能丝线还会引导多余的灵能缓慢释放,这些被释放的灵能会被精准引导至地面的地脉节点,既不会造成灵能浪费,又能避免灵能在二狗子体内淤积,导致更严重的紊乱。
在灵能丝线的引导下,二狗子的灵识躁动逐渐平复。
它体表竖起的黑白毛发慢慢恢复柔顺,灰色风辅灵息的波动频率也回归正常,过剩的灵能通过灵能丝线释放了一部分,体内的灵能储备终于降至相对安全的范围。
这场看似激烈的“互动”,实则是灵物间无意识的灵能磨合,不仅帮助二狗子平复了灵能过剩的问题,还让小白猪的灵能调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让它对灵息波动的掌控更加精准。
回到风巅虎与老山羊的博弈现场,地脉灵膜已在风巅虎脚下形成半包围态势,灵膜释放的地脉灵能正不断渗透风巅虎的风脉隔离层。
尽管隔离层能阻挡灵膜的物理蔓延,却无法阻止灵能的渗透——灵膜中的地脉灵能分子极为细小,能轻松通过隔离层的灵能间隙,缓慢进入风巅虎的灵脉通道,干扰双属性灵能的正常循环。
风巅虎的灵能锁因灵能循环紊乱,出现了短暂的松动。
这破绽极为细微,若是不借助专门的灵识监测工具,根本无法察觉。
但老山羊凭借地脉灵物对灵能波动的极致敏感,还是瞬间捕捉到了这一瞬的机会,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老山羊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调动剩余的应急灵能,通过灵脉通道快速输送到羊皮的淤堵处。
这些灵能如同精准的水流,顺着灵纹的走向缓缓流淌,与灵膜渗透进来的地脉灵能遥相呼应,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淤堵处紊乱的灵能分子,在双重灵能的作用下,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分解、重组,灵纹的亮度也从暗淡逐渐恢复明亮,原本停滞的灵能再次顺畅流动起来。
经过十秒左右的修复,羊皮表面的三处淤堵被完全清除,护盾亮度从淡金色重新变得耀眼,灵能传输效率也大幅提升,老山羊的防御能力终于得到显着恢复,有了与风巅虎正面抗衡的资本。
与此同时,老山羊用灵识操控着灵膜中吸收的风脉灵能,将其转化为一道金色的灵液束。
这道金色灵液束直径约一寸,长度足有三尺,表面流淌着细碎的金芒,如同凝结的阳光,在空中划过一道耀眼的弧线。
灵液束蕴含的灵能极为凝练,飞行时带动周围的灵息微微震颤,空气中仿佛传来细微的嗡鸣,彰显着其蕴含的力量。
老山羊的灵识紧紧锁定着风巅虎头顶的簸箕山虚影,精准把控着灵液束的轨迹——它的目标并非风巅虎本体,而是虚影与风巅虎灵脉核心的联结节点。
那节点位于风巅虎眉心上方一寸处,是虚影获取灵能的唯一通道,如同连接两座城池的桥梁,一旦被切断,虚影便会因失去灵能供给而失效。
灵液束飞行的速度极快,带着破空的轻响,瞬间抵达联结节点。
就在接触的刹那,灵液束骤然分裂,化作无数道细小的灵能针——每根灵能针长约半寸,细如发丝,表面闪烁着淡淡的金光,如同密集的箭雨,精准击中节点的每一个灵能输入点。
这些灵能针并未造成破坏,而是在节点处凝聚成一道薄薄的“灵能阻断层”。
这层阻断层如同透明的薄膜,将虚影与风巅虎的灵脉核心隔开,阻止灵能继续向虚影传输。
簸箕山虚影的亮度瞬间黯淡下来,从之前的耀眼金芒,变成了柔和的淡金色,表面原本清晰的岩石纹路也变得模糊,地脉重力场的压制力随之减弱,笼罩在老山羊身上的无形压力大幅减轻。
老山羊的四肢终于能伸直,蹄子从地面拔出,它轻轻活动了一下身体,缓解着此前重力压迫带来的酸痛。
银色胡须恢复了自然的颤动,眼中闪过一丝轻松——它知道,这场博弈终于迎来了转机。
没有丝毫犹豫,老山羊立刻调整灵能分配:将五成灵能用于维持羊皮护盾的稳定,确保防御不会出现漏洞;
三成灵能继续操控地脉灵膜,让灵膜持续向风巅虎的地脉节点靠近,进一步切断其灵能供给;剩余两成灵能则注入肩部的地脉灵能泵,加快灵能吸收速度,补充此前消耗的灵识。
撞杆山地脉的灵息虽仍处于夜间衰减状态,但在地脉灵能泵的加持下,老山羊吸收灵能的速率明显提升。
周围的金色灵能光点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牵引,快速向它的肩部汇聚,融入灵能泵中,再转化为纯净的地脉灵能,输送到身体各处。
它双眼的泛红状态逐渐消退,灵识也变得愈发清明,对灵能的操控精度也随之提升。
风巅虎察觉到重力场的压制减弱,却并未慌乱。
它琥珀色的眼眸闪过一丝锐利,迅速做出应对——既然虚影已失去灵能供给,继续维持只会浪费灵能,不如将灵能收回,集中力量强化核心防御与灵能锁。
念头闪过的瞬间,风巅虎便切断了向虚影输送的灵能,将原本供给虚影的双属性灵能全部收回体内。
失去灵能支撑的簸箕山虚影亮度继续降低,最终化作点点金光,消散在空气中。
而收回的双属性灵能则如同奔腾的河流,快速涌入灵能锁与体表的防御层——灵能锁的直径明显增粗,表面的灵能倒刺变得更加密集、锋利,如同淬了毒的锯齿,紧紧缠绕在羊皮的地脉联结节点上,进一步压制着羊皮的灵能吸收;
同时,风巅虎体表凝聚出一层“双属性灵能护罩”,外层是黑色的风脉灵能,以极高的频率振动,形成一道锋利的屏障,能切割靠近的灵能;
内层是金色的地脉灵能,厚重而稳定,如同坚固的铠甲,抵御着外部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