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齿尖距离羊皮仅一寸时,羊皮表面突然泛起一层淡金色的灵能护盾。
这护盾并非均匀覆盖,而是按照九重山地脉的“主脉-支脉-细脉”走向排列,形成如同枫叶叶脉般的复杂纹路,每一道主脉纹路宽约两毫米,支脉宽一毫米,细脉则细如发丝。
更神奇的是,这些纹路与地面的地脉节点通过无形的灵能线相互呼应,如同将整片九重山的地脉防御网络,浓缩于这张不足两平方尺的羊皮之上,形成“以点带面”的防御体系。
这一幕让在场的陈家子弟皆面露诧异,纷纷上前两步,围在结界外围仔细观察。
陈阳是陈家年轻一辈中最擅长灵具研究的子弟,此刻忍不住伸出手,想要触碰护盾边缘,却被月平轻轻按住手腕:“不可贸然触碰。
这护盾与地脉直接联结,外力干扰会打破灵能平衡,可能引发周围地脉节点的波动,甚至影响四方守护阵的稳定。”
陈阳收回手,指尖还残留着灵能的微弱触感,眼中满是惊叹:“此前见老山羊披着这羊皮,只当是普通的伴生灵具,最多具备基础的灵能防护。
没想到它竟能调动地脉灵能形成如此精密的护盾,这等灵具演化程度,比家族珍藏的‘地脉护心甲’还要精妙——护心甲只能固定调用某一处地脉的灵能,而这羊皮能联动整片九重山的地脉,防御强度随地脉浓度动态调整,堪称‘活的灵具’!”
月平心中却早有预料,他从怀中取出用灵植纤维装订的《意灵培育秘典》,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翻到“伴生灵具演化篇?地脉卷”,轻声念出相关记载:“地脉灵物达到‘灵识凝实境’后,伴生灵具会随灵识成长同步演化,共分四阶:一阶‘基础防护’,能抵御普通物理攻击;二阶‘灵能共鸣’,可与灵物自身灵能呼应,提升防御;三阶‘地脉联结’,能调用周围地脉灵能,形成自适应防御;四阶‘自主演化’,可根据危险自主调整防御形态。
老山羊的羊皮能调动地脉灵能,说明已达到三阶‘地脉联结’,可称之为‘地脉共鸣盾’,其防御强度与周围地脉浓度呈正相关,地脉越浓郁,护盾越坚固,是真正的‘自适应防御’。”
风巅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琥珀色的瞳孔微微收缩——它能通过灵识清晰感受到护盾上传来的地脉共鸣,这种共鸣频率与簸箕山的地脉完全一致,甚至能感知到地脉中细微的灵能流动。
这意味着老山羊的灵识早已与忧乐沟的地脉网络深度融合,而非局限于某一处节点,这种融合程度,远超它的预期。
但风巅虎并未退缩,反而调动更多的风脉灵能,将齿尖螺旋的转速提升至每秒三十五圈。
黑色风息变得更加浓郁,如同墨色的火焰缠绕在齿尖,切割层的灵能振动频率也随之提升至每秒三百五十次。
它微微低头,再次朝着羊皮咬去,试图以更强的切割力打破护盾的表层纹路。
“滋啦——”螺旋状的双属性灵能撞在护盾上,发出如同金属被高温切割的轻响。
风脉灵能的切割层成功划开了护盾的表层,露出下方细密的支脉纹路。
可就在切割层即将触及支脉时,护盾的纹路突然如同活物般快速重组——主脉纹路向受损处汇聚,支脉纹路相互交织,形成新的防御结构,将切割力分散到周围的地脉中。
地面的地脉节点也随之微微发亮,一道淡金色的灵能流顺着灵能线注入护盾,补充受损的灵能。
风巅虎加大地脉灵能的输出,将碾压层的震颤频率提升至每秒二十五次,试图以高频震颤瓦解纹路的内部结构。
金色地息在齿尖凝聚,让螺旋的颜色变得更加厚重,如同裹上了一层金粉。
然而护盾的纹路震颤频率与地脉完全同步,如同两个同频振动的钟摆,不仅没被瓦解,反而借助震颤吸收了部分地脉灵能,让护盾的亮度又增强了几分,受损的表层纹路也快速修复。
“吼——”风巅虎发出一声低沉的啸鸣,啸声低沉而浑厚,并非愤怒的嘶吼,而是通过灵识传递“试探”的意念。
啸鸣中蕴含着清晰的灵能信号,如同人类的语言般,传递着“你的防御是否仅止于此”的询问。
这种灵识交流方式,是意灵间特有的沟通手段,无需言语,只需通过灵能波动便能传递信息。
老山羊感受到这道意念,轻轻晃动了一下身体,银色的胡须微微颤动。
它没有发出声音,而是通过调整羊皮护盾的纹路——将主脉纹路变得更加密集,支脉纹路向外扩散,形成“防御范围扩大”的信号,仿佛在回应“不妨再试”。
这种无声的交流,尽显两者作为资深意灵的默契。
风巅虎读懂了老山羊的回应,眼中闪过一丝战意。
它调整策略,不再强行攻击护盾中心,而是猛地转头,将咬合位置对准羊皮边缘与老山羊背部衔接的缝隙——通过灵识观察,它发现这处缝隙的灵能流转速度比其他区域慢了半秒,灵能浓度也低了一成,是护盾的薄弱点。
它的动作快如闪电,身体如同黑色的闪电般侧移,四肢肌肉紧绷,展现出风系灵物的迅捷。
齿尖带着双属性灵能,精准地朝着缝隙咬去,黑色风息与金色地息在齿尖形成尖锐的“灵能尖刺”,试图一举突破薄弱点。
可就在齿尖即将触达缝隙的瞬间,羊皮突然发生微妙的灵能位移——并非物理层面的移动,而是老山羊通过灵识操控,将缝隙处的地脉灵能瞬间汇聚,形成一道临时的“灵能补位层”。
这层灵能薄如蝉翼,却蕴含着高密度的地脉灵能,如同被无形的手缝合的伤口,瞬间填补了缝隙的防御空缺。
风巅虎猝不及防,齿尖咬中的并非缝隙,而是羊皮表面凸起的一道“灵脉结节”。
这结节形似羊角,长约三寸,直径约半寸,表面泛着淡淡的金光,触感坚硬如铁。
实则这是地脉灵能长期在羊皮表面凝聚形成的固态能量体,灵能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八十单位,硬度堪比精炼的“三阶灵铁”,是老山羊储存应急灵能的“灵能囊”。
“咔!”双属性灵能与灵脉结节碰撞的瞬间,发出如同精铁被重锤敲击的清脆声响,声音在九重山顶回荡,甚至让周围的空气都泛起细微的波动。
两股强大的灵能在风巅虎齿间展开激烈对抗:
风巅虎的双属性灵能如同高速旋转的合金钻头,灵能尖刺的直径约两毫米,转速达到每秒四十圈,试图穿透结节的表层;
结节内的地脉灵能则如同坚韧的钢索,通过每秒十五次的“能量反馈”,每一次钻头向前推进一分,便释放出一股反向的地脉灵能,将钻头向后推回半分,形成僵持的局面。
在意灵特有的灵识视野中,这场对抗被放大了无数倍:风巅虎齿间的双属性灵能形成一道黑金色的螺旋光带,光带的每一圈都在释放高频震颤,如同锋利的锯条;灵脉结节内的地脉灵能则形成一道纯金色的光索,光索由无数细小的灵能丝编织而成,如同紧密的渔网,将螺旋光带牢牢缠绕。
两者每一次碰撞,都会产生直径约一寸的灵能涟漪,这些涟漪以碰撞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涟漪的颜色从中心的金黑色,逐渐过渡到外围的淡金色,如同水面上的油彩般缓缓流动。
涟漪所过之处,空气中的灵能粒子都随之振动,形成细微的灵能风,吹动着周围的灵植叶片轻轻摇晃。
更令人惊叹的是,那道灵脉结节在持续的能量碰撞中,竟开始缓慢演化。
在老山羊灵识的操控与大量地脉灵能的支撑下,结节的形态逐渐发生变化:
舒展阶段:结节表面的灵能层开始融化,从固态逐渐变为半液态,长度从三寸延伸至五寸;
塑形阶段:半液态的灵能在灵识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两端粗、中间细”的撞杆形态,表面开始浮现出细微的纹路;
固化阶段:灵能重新凝固,撞杆的形态稳定下来,长度约一尺,直径两端约一寸,中间约半寸,表面刻有与撞杆山地脉完全一致的“山川纹路”——主脉纹路宽约一毫米,支脉纹路细如发丝,甚至能看到纹路中细微的金色灵能在缓缓流动,如同将整座撞杆山的地脉灵韵,微缩成了这根小小的撞杆。
这并非实体层面的变化,而是地脉灵能的“具象化显现”——老山羊在撞杆山生活了五年,每日吸收地脉灵能时,都会将撞杆山的地脉特征,如山脉走向、灵脉节点位置、灵能流动规律烙印于灵识,再通过灵识传递给羊皮,将羊皮打造成“地脉记忆载体”。
此次在能量碰撞的刺激下,这些烙印被完全激活,让地脉灵能以撞杆的形态显现,既是防御手段,也是对自身灵识与地脉联结的一次展示。
灵脉撞杆在风巅虎口腔内灵活转动,如同被无形的灵识操控。
它的转动并非随意,而是遵循着“灵脉共振频率”,每一次转动的角度、速度都经过精准计算:
撞击位置:精准锁定风巅虎口腔内灵能流转的“节点”——如齿根、舌面中央、上颚凹陷处,这些节点是灵能汇聚的关键部位,撞击此处能最大化干扰灵能循环;
撞击力度:根据节点的灵能强度调整力度,灵能强的节点用三成力,灵能弱的节点用一成力,避免过度消耗灵能,同时确保能引发节点处的灵能波动;
撞击频率:保持每秒五次的撞击频率,与撞杆山地脉的自然共振频率完全一致,通过共振放大干扰效果。
“铛、铛、铛”,灵能碰撞的清脆声响从风巅虎口中传出,如同金属敲击玉石,虽不刺耳,却带着极强的灵能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