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灵派出的报报捷使者为前后两组,一组三人,一人三马。
因为拿着的是徐州刺史府开出的通行令,故而在徐州境内畅通无阻。
六人十八匹马,两天一夜跑出了近千里,活活累死了十一匹战马!在四月十八日天黑之前,将战报送至汝河东岸的袁术大营。
前来传讯的第一组报捷之兵,此时只有一人坚持到营寨,只来得及说了一句:\"昨日清晨,纪灵将军已率兵拿下下邳城。\"就晕了过去。
袁术听了以后,稍微一愣,旋即哈哈大笑:\"徐州入我等之手矣!\"
随即一扫四天前桥蕤兵败的郁闷,迅速召集手下谋士将领到中军大帐议事。
而在袁术得到纪灵拿下下邳城的消息没多久,也就是天色刚黑,河对岸的杨平,也得到了纪灵偷袭徐州成功的消息。
至于杨平怎么知道的?那还得归功于侯宝的军刺小队。前文说过,杨平派出的军刺小队,其目的,就是为了截获从东部徐州而来的战报。
侯宝共派出了六组十八人,在袁术大营东面二十至五十里内部署了多个拦截点。
东汉时期的交通条件,实际上只有那么几条官道。也是运气好,军刺小队的小队长之一的周田,在距离袁术大营四十里外的官道口,发现了一位疾驰而过的骑士。
刚准备拦截,已经跑了两天一夜的战马受不住,悲鸣一声卧倒于路侧。前方骑士只是扭头看了一眼,就再次快马加鞭向西而去。
这么好的机会,周田怎能放过!当即带着两名队友,把那名摔得眼冒金星的纪灵传讯兵给抓了起来。
说是抓,其实是很热情地送上了水和干粮,因为他们此时穿的是袁军的衣服。
周田开口问道:\"这位兄弟,何事如此拼命,竟活活将马儿累死?\"
那士兵本来以为是遇到敌人了,但看到送上的温水以及干粮,接过水咕咚咕咚喝了一阵,缓口气以后才笑着对三人说道:
\"兄弟啊,主公大事成矣!昨日,我等已攻占了下邳城,徐州已归左将军(袁术)也!\"
周田听完,立马一个掌刀,将其砸晕,和两名队员,轮流扛着这名传令兵向西而去。
路上遇到袁军的斥候盘查,只说是发现了一名累晕的传令兵,要送到主公处。
斥候也没有怀疑,于是,三人就这么大摇大摆地来到了汝河岸边,从芦苇荡中取出几个,用竹筒制成的\"三国版\"单兵木筏,游到了河对岸,将这名传令兵带给了杨平。
在杨平准备的十八般刑具面前,刚刚介绍了三种,这名传令兵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向杨平诉说了纪灵、杨弘、曹豹等人,是如何联手拿下下邳城的。
审问完以后,杨平即刻召集旅级以上军官到中军大帐开会。
人到齐后,众将发现,杨平罕见地穿上了他自己那件全身铁甲,于是都知道这是要和袁术决战了,个个兴奋不已。
张辽通报人到齐以后,杨平站于堂前,在几个火盆的映照下,威严无比地命令道:\"众将听令!时机已到,我等可东渡,破袁术大军矣!\"
听闻此言,众将纷纷躬身道:\"愿听都督调遣!\"
杨平这才命令道:\"龚元,会后,你即前出传令,令驻扎于淮滨县的第三师、第六师各留五百后勤兵,会同淮滨县的五百民兵团,由淮滨县令霍三领导,坚守淮滨城。
南路由第三师师长黄邵为主将,江波为副将。第三师与第六师主力,共一万一千余人,于明日五更登陆淮河北岸,看住袁军原在两河交叉口的营寨。
此寨有陈兰率领的一万袁军,南路军之任务为,牵制陈兰大军,若有机会,可予以击溃之!
若无机会,则应会同后续之军,拔掉其营寨,驱赶其东归!
随后,第六师乘坐战船顺流而下,夺取沙颍河与淮河交界处的慎县(今颍上县,以后直接书写为颍上县,方便阅读),占领该城,警戒袁军东部可能而来的援军。\"
杨平身边的高级参谋龚元立马领命,在会议结束后,便带着传令兵快马向南而去。
杨平又命令道:\"军工司司正路大、后勤营营长李四,你二人率后勤营留守河西大营,
会后,迅速将在汝河北岸制成的浮桥,搭建到河道上去,夜半之前,必须完成。
两千后勤营士兵,以及陈皮都督率领的一千二百余医疗营(由世家子弟组成),天亮后,在浮桥东岸扎好临时营地,为大军提供医疗保障和后勤保障。\"
军工司司正路大、后勤营的营长李四,立马出列,躬身领命,参会的陈皮和刘福两人,也同时领命。
杨平又命令道:\"王成、胡三,你二人率领第一师为前导,待浮桥搭建完成,你部饱食餐食后,
迅速顺着浮桥渡河,在河东岸南边两里地,列成阵势,防备南边的袁术大军。\"
王成、胡三两人,抱拳应道:\"末将领命!\"
\"何曼、王五,你二人回第二师大营后,利用本都督给你等准备的物资,天亮前,在袁术大营南侧三里,搭建浮桥一座,以做备用。
若我北部大军正面击溃袁军,你等应立即通过浮桥渡过汝河,攻击袁军营寨!\"
何曼、王五二人,躬身应道:\"属下领命!\"
杨平又命令道:\"龚都、李忠,你二人率领第四师,最后通过浮桥抵达汝河东岸。
由副总兵何仪,统一指挥第一师、第四师部队,在河东岸列阵迎敌。\"
何仪、龚都,李忠三人,躬身应命:\"末将领命!\"
\"张辽、杨虎、郑春,张和、刘处,近卫营、教导营、车骑营,三营组建为中军突击部队,由张辽统一指挥,在第一师后过河。
随本都督一起,与袁军正面决战!\"
张辽等五人,躬身应道:\"末将领命!\"
杨平看着火光映照下俱是兴奋的众人,威严至极的说道:“大兵团做战,军纪要严!
牛壮司马,明日战阵之上,若有临阵退缩者,杀!
若有畏敌不前者,杀!
若有不听指挥者,杀!”
冷冽的三个杀字!让帐中诸将,见识到了温和的杨都督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
在牛壮震耳的应诺声中,诸将齐齐躬身应诺!
杨平大手一挥,道:\"我太平民团之崛起,自此仗始!
望诸位统领各部,奋勇杀敌!\"
诸将皆躬身应诺。
杨平又说道:\"此战,我等必胜!
但你等应记住本都督的战略,既要将袁军打怕,又不能让其伤筋动骨。
其中尺度,你等各自把握。\"
这次的回答,就不太整齐了,但杨平也没在意,摆了摆手,道:\"诸位,且去准备吧!\"
众将轰然应诺。
看着瞬间空荡荡的中军大帐,杨平激动地来回踱步。
忽然想到帐中还有两位亲兵,于是开口问道:“孔明,本都督战斗部署得如何!”
……
(各位看官:
其实中间应该加一章主角对各单位军官调整的,但作者发现会影响小说的流畅性,就给删了。
以下是主角杨平点将时,护民军的作战单位和主要将领。
有兴趣的看官老爷可以看一下:
护民军核心指挥层
1.杨平 - 护民军大都督
-兼护民军第一镇总兵官
2. 张辽 - 打袁(术)战役总指挥
3. 何仪 - 第一镇副总兵
**军机省**
齐峰~ 护民军左司马(荣誉头衔)
牛壮~护民军右司马(太平民团治下所有司法工作) 直辖机构: 军法司~ 司正:高六(杨平亲卫出身,第二批团员,扔过手雷,和牛壮配合得很好)
军工司 司正:路大(原工程营营长)
后勤司 司正:钟矛 - 直辖: 工程营 - 营长:李四(第二批团员,曾想吃了杨平)
训导司 司正:王成(杨平亲卫出身,扔过手雷,第二批团员)
- 暂兼任第一师师长
**作战部队编制**
第一师- 师长:王成(兼)
副师长:胡三(杨平亲卫出身,首个使用手雷者,炸死典韦)
后勤司马:陈丰(第一批团员)
-军纪司马:王良(版梁大战时,近卫第一团司马)
**第二师**
-师长:何曼
副师长:王五(第一批团员,曾想吃了杨平)
-后勤司马:钱明(第一批团员)
-军纪司马:周辉(第一批团员)
**第三师**
-师长:黄邵
- 副师长:何冬(何仪侄子,很有眼光的青年)
-后勤司马:刘七(第一批团员,汝南老营后勤负责人)
-军纪司马:陈甲(杨平亲卫,第二批团员,曾投掷手雷)
**第四师**
-师长:龚都
- 副师长:李忠(第二批团员,版梁大战时近卫第五团团长,头脑灵活)
- 后勤司马:赵茁(第一批团员)
- 军纪司马:鲁达(杨平亲卫,第二批团员,扔过手雷)
**第五师**
- 师长:马河
- 副师长:孙力(第一批团员)
- 后勤司马:麻六(第二批团员,曾想吃了杨平)
- 军纪司马:文东(第二批团员,杨平亲卫,版梁大战时扔过手雷)
**第六师(水师)**
- 师长:江波(第一批团员)
- 副师长:朱八(第二批团员,原器械团团长,射杀李典)
- 后勤司马:林双(第二批团员,老资格后勤团长)
- 军纪司马:冯宁(第二批团员,军刺小队首批成员)
**第七师**
- 师长:黄正
- 副师长:袁培(第二批团员,作战勇猛,与何仪关系密切)
- 后勤司马:苗壮(第二批团员,杨平亲卫,版梁大战投掷过手雷)
- 军纪司马:唐白(杨平亲卫,第二批团员,版梁大战投过手雷)
**直属特种营**
1. **禁卫营**
营长:杨虎(第二批团员,杨平亲卫,第一批手雷投掷者)
2. **教导营**
- 营长:郑春(原何仪部将,临颖城守城校尉,前几天成为团员)
3. **车骑营**
- 主将:张和(杨平亲卫,扔过手雷,俘虏曹昂)
- 骑兵统领:刘处(匈奴血脉,原吕布亲卫,被杨平手雷炸怕了的刀疤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