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家理工学院第一批三百名新生中,苏晓是个很特殊的存在。
特殊,首先因为她是个女子。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根深蒂固。别说进入皇家学院读书,就是寻常女子,能识文断字的,都寥寥无几。
而苏晓,不仅来了,还是以入学考试总分第一的成绩,被陈平川破格录取的。
更特殊的,是她的出身。
她来自江南水乡一个极其贫寒的家庭,父亲是个走街串巷的木匠,母亲靠给人浆洗衣物,补贴家用。
她没有读过一天私塾,所有的知识,都是跟着父亲学手艺时,自己琢磨出来的。
父亲做木工,需要画图,需要计算尺寸。小小的苏晓,对那些墨斗、角尺、榫卯结构,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年纪,她已经能帮着父亲,精确地计算出复杂的房梁斗拱结构,分毫不差。
她对数字,有一种天生的敏感。
皇家理工学院招生的消息,传到江南时,当地的官员,只当是个笑话。
让一群工匠泥腿子去读书?皇帝陛下真是异想天天。
但苏晓的父亲,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他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个天才,不该一辈子窝在这个小地方,埋没才华。
他咬着牙,变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凑足了盘缠,带着女儿,千里迢迢,赶赴京城。
入学考试那天,看着考场里清一色的男丁,苏晓也曾胆怯过,退缩过。是父亲的鼓励,给了她勇气。
当她看到试卷上那些关于几何、代数的题目时,她所有的紧张,都消失了。
这些题目,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天书,对她来说,却像是老朋友一样亲切。
最终,她一鸣惊人。
陈平川亲自审阅了她的试卷,看到那干净利落,充满逻辑美感的解题步骤,龙颜大悦,当即拍板:“此女,乃天授之才!破格录取!朕倒要看看,谁说女子不如男!”
就这样,苏晓成了皇家理工学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起初,她很不适应。
周围的男同学,看她的眼神,总是带着几分轻视和排斥。就连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也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她。
但苏晓,没有时间去理会这些。
学院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太新奇了。
物理、化学、机械……这些全新的知识,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她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养分。
她每天只睡三个时辰,其余的时间,不是在课堂上,就是在图书馆,或是在实验工坊里。
很快,她就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无论多么复杂的数学难题,到了她手里,总能迎刃而解。无论多么精密的机械图纸,她只看一遍,就能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渐渐地,那些曾经轻视她的男同学,开始主动向她请教问题。那些曾经忽略她的老师,也开始对她刮目相看。
她真正绽放光芒,是在一次关于蒸汽机效率提升的课题研究上。
当时,格物院的制式蒸汽机,已经非常成熟,但吴墨和一众院士,总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他们遇到的瓶颈,在于冷凝装置。
蒸汽做功后,需要被迅速冷却成水,才能形成压力差,完成一个循环。但现有的风冷和水冷装置,效率都不高,大量的热能,被白白浪费掉了。
整个项目组,几十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和格物院院士,研究了近一个月,尝试了十几种方案,都收效甚微。
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的苏晓,递上了一份自己的设计方案。
“胡闹!”
负责该项目的李师傅,是全伯的老部下,脾气火爆,看到苏晓的图纸,想都没想,就扔到了一边。
“一个黄毛丫头,懂什么蒸汽机?我们这么多老师傅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来凑什么热闹?回你的课堂,好好读书去!”
苏晓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她想辩解,可看着李师傅那严厉的眼神,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默默地捡起图纸,转身离开了工坊。
那天晚上,她一个人在宿舍里,哭了很久。
但第二天,她又出现在了工坊门口,手里拿着一份修改过的,更加详尽的图纸。
“李师傅,我……我只是觉得,我的想法,或许……或许可以试一试。”她鼓起勇气,将图纸再次递了过去。
李师傅正烦着,见她又来,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了不行就是不行!赶紧走,别在这儿碍事!”
“让她试试吧。”
一个声音,从李师傅身后传来。
吴墨不知何时,站到了那里。他接过的图纸,仔细地看了起来。
越看,他的眼睛,就越亮。
“多管式热交换……逆流冷却……利用冷却水预热锅炉进水……”吴墨的嘴里,念叨着一些李师傅听不懂的词汇,“妙啊!真是妙啊!”
吴墨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倔强的少女,眼中满是欣赏。
“这个设计,不是你凭空想出来的吧?”
苏晓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我观察了人体的血脉分布。那些大的血管旁边,总伴随着小的血管,一冷一热,相互交错。我就想,能不能把冷却管,也做成这样,一根根细小的管子,集合在一起,这样,接触的面积就大了,冷却的速度,应该也会更快。”
“至于逆流冷却和预热进水,是我在计算热量传递时,发现顺流冷却,温差会越来越小,效率会降低。而逆流,则可以始终保持一个较大的温差。排出的热水,温度还很高,直接扔掉太浪费,就想着,能不能用来给锅炉要烧的冷水,先加加热。”
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逻辑缜密。
吴墨听完,抚掌大笑:“好!好一个触类旁通!好一个精打细算!李师傅,我看,就按这个丫头的图纸,造一个样机出来!”
李师傅在一旁,听得是目瞪口呆。他虽然听不太懂那些原理,但他看得懂吴墨脸上的兴奋。这位格物院的新掌门人,可是出了名的眼光高。能让他如此失态的,绝非凡品。
他老脸一红,有些尴尬地对苏晓说:“那个……丫头,刚才,是俺老李有眼不识泰山,你别往心里去。”
苏晓连忙摆手:“没有没有,师傅们都是前辈,我该多向你们学习。”
有了吴墨的支持,新的冷凝装置样机,很快就被制造了出来。
测试那天,陈平川也亲临了现场。
当新的蒸汽机,装上苏晓设计的冷凝器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蒸汽机缓缓启动,运行平稳。关键的仪表盘上,代表着输出功率和燃料消耗的指针,开始跳动。
最终,结果出来了。
在同等燃料消耗下,新蒸汽机的输出功率,比老款,足足提升了三成!
百分之三十!
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数字!
整个实验工坊,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这意味着,大夏所有的军舰、铁甲车,乃至工厂里的机器,只要换上新的冷凝器,性能都将获得一次巨大的飞跃!
陈平川走到苏晓面前,看着这个因为激动而满脸通红的少女,心中感慨万千。
这就是人才的力量!
一个天才的灵光一闪,胜过千军万马。
“苏晓。”他开口说道。
“臣……臣女在!”苏晓紧张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朕,有一个新的任务,要交给你。”陈平川的目光,灼灼地看着她,“朕要修一条,从京城,到山海关的铁路。还要造一种,能日行千里,运载万斤的钢铁巨兽,朕称之为‘火车’。”
“朕现在,正式任命你,为‘蒸汽机车总设计师’!格物院、工部、户部,所有资源,任你调遣!你,敢不敢接这个担子?”
总设计师?
所有人都惊呆了。
让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黄毛丫头,负责如此重要的,堪称国之重器的项目?陛下是不是太草率了?
就连苏晓自己,也懵了。
她只是一个学生啊!
她下意识地看向吴墨,看向那些院士师傅,眼神里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陈平川看出了她的犹豫,他笑了笑,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记了一辈子的话。
“在这里,在朕的理工学院,朕不看你的出身,不看你的年龄,更不看你的性别。朕只看一样东西——你的才华。”
“朕相信你,有这个才华。”
苏晓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从小到大,因为是女子,她受了多少白眼,多少委屈。她以为,自己这一生,最大的成就,也就是帮着父亲,多做几件漂亮的家具。
她从未想过,有一天,当朝的皇帝,会站在她的面前,对她说,我相信你。
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从她的心底,喷涌而出。
她抬起头,迎着皇帝的目光,挺直了脊梁,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回答:
“臣女,苏晓,领旨!”
……
任命一个少女为国之重器的总设计师,陈平川的这个决定,在朝堂上,自然又免不了一番口水官司。
但这一次,陈平川连解释都懒得解释了。
他直接将苏晓设计的冷凝器,带来的那份性能提升百分之三十的测试报告,甩在了朝堂上。
“谁不服,谁去给朕再提升三成。做不到,就给朕闭嘴!”
简单,粗暴,有效。
面对着实打实的技术数据,所有的反对声音,都成了苍白的呓语。
京城到山海关的铁路项目,在皇帝的强力推动下,正式上马。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
工部负责勘探、设计线路,铺设路基。户部负责拨款,征调民夫。格物院则负责炼制铁轨,和最重要的机车制造。
整个大夏帝国,这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在短暂的停歇后,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但这一次,它的目标,不再是开疆拓土,而是征服自然。
苏晓,这位年轻的总设计师,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她带领着一个由格物院院士、学院老师和优秀学生组成的团队,一头扎进了蒸汽机车的研发之中。
他们没有经验,没有参考,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机车需要多大的锅炉,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
车轮和铁轨,该如何设计,才能保证高速行驶下的稳定与安全?
传动装置,用连杆还是齿轮?
一个个难题,摆在面前。
团队里,不乏资历深厚的老工匠,他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凭经验做事,对于苏晓那些基于理论计算的,天马行空的设计,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争吵,几乎是每天的家常便饭。
“总设计师,您这个设计,把锅炉做得这么大,重心太高,跑起来肯定要翻车!”
“总设计师,您非要在车轮上加一圈凸缘,这不是多此一举吗?铁轨是平的,车轮也是平的,怎么会掉下去?”
面对质疑,苏晓没有用自己“总设计师”的身份去压人。
她选择用数据和实验说话。
她带着团队,不眠不休地计算,画图,制造出一个个等比例缩小的模型。
在实验室里,她向所有人证明了,重心问题,可以通过配重来解决。而那个看似多此一举的“凸缘”,恰恰是保证火车不会脱轨的关键所在。
一次又一次,当那些老师傅们,亲眼看到模型,完美地验证了苏晓的理论时,他们的眼神,从怀疑,变成了惊讶,最后,变成了心悦诚服。
这个小姑娘,脑子里装的东西,是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的。
渐渐地,再也没有人质疑她的权威。整个团队,拧成了一股绳。
半年后。
龙兴十一年,秋。
京城西郊的皇家试验场上,人山人海。
文武百官,藩国使节,学院师生,还有闻讯赶来的京城百姓,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在他们面前,一条长达十里的试验铁轨,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泽。
铁轨上,静静地趴着一个所有人都从未见过的钢铁巨兽。
它有一个漆黑的,巨大的锅炉,一个高耸的烟囱,还有几对闪闪发亮的巨大铁轮。在它的身后,还拖着三节同样由钢铁打造的车厢。
这,就是苏晓和她的团队,耗费了半年心血,打造出的大夏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兴一号”。
苏晓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工装,亲自登上驾驶室,开始进行最后的检查。
陈平川带着皇后和几位贵妃,也登上了第一节专门为皇室打造的,装饰豪华的车厢。
“陛下,这东西……真的能跑起来吗?”张静姝看着窗外那两条细细的铁轨,心里有些发怵。
“爱妃放心。”陈平川气定神闲地端起茶杯,“朕的首席设计师,可是个天才。”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响起,巨大的车轮,在蒸汽的推动下,开始缓缓转动。
“动了!动了!”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呼。
钢铁巨兽,开始在铁轨上,缓慢地加速。
十里,二十里,三十里……
速度越来越快,车窗外的景物,飞速地向后退去。车厢内,却异常平稳,只有车轮与铁轨接触,发出的“哐当哐当”声,富有节奏地响着。
最终,龙兴一号的最高时速,稳定在了六十里每小时。
这个速度,在陈平川看来,慢得可怜,还不如前世的绿皮火车。
但在其他人眼中,这简直就是神迹!
日行千里,不再是传说!
当龙兴一号,顺利地跑完一个来回,稳稳地停在站台上时,整个试验场,彻底沸腾了。
人们欢呼着,雀跃着,为这个伟大奇迹的诞生,献上最热烈的掌声。
苏晓从驾驶室里走下来,一张小脸,被煤灰熏得黑一块白一块,但她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她成功了。
她没有辜负陛下的信任。
陈平川走下车厢,亲自为她掸去肩上的灰尘,温和地说道:“苏晓,你做得很好。朕,以你为荣。”
苏晓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京山铁路的试车成功,标志着大夏,正式迈入了铁路时代。
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从京城到山海关,若靠骑兵急行军,需要三天。而有了火车,运送一个师的兵力,连同他们的武器装备、粮草弹药,只需要半天时间。
帝国的统治力,将随着铁轨的延伸,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就在大夏举国欢庆之际,一份来自天算司的密报,再次送到了陈平川的御案上。
情报显示,在遥远的欧洲,英国人也刚刚贯通了他们第一条,从伦敦到利物浦的蒸汽铁路。但他们的机车,时速最高,不过三十里,运力也只有龙兴一号的三分之一。
德国的克虏伯工厂,量产了一种新式的钢制火炮,据说威力巨大。
而美利坚,则研发出了一种可以连发六次的“轮转手枪”。
陈平川看着情报,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这些,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拿起朱笔,在奏章上,批下几个字。
“阅。不足为虑。”
他放下笔,走到巨大的沙盘前,目光,从陆地,移向了广袤的海洋,最后,又望向了天空。
他叫来侍从:“传吴墨。”
很快,吴墨便赶到了养心殿。
“陛下。”
“吴墨,铁路的事情,已经走上了正轨。”陈平川指着沙盘,沉声说道,“陆地,已经是我们的了。现在,朕要天空。”
“朕问你,格物院的‘飞艇’项目,进行得怎么样了?”
吴墨神色一凛,回答道:“回陛下,基础的理论研究已经完成。我们用氢气,成功地让一个巨大的布囊,飞上了天空。但……但动力和转向问题,还没有解决。”
“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陈平川的语气严肃,“朕再给你一年时间。一年之后,朕要看到一支,可以载人,可以控制方向,可以跨越山川河流的,飞艇部队!”
“陆地上的优势,终究是有限的。只有掌控了天空,我们,才算是真正地,立于不败之地!”
吴墨的心,猛地一跳。
他看着皇帝那深邃的眼眸,仿佛看到了一幅,巨龙在云层之上,俯瞰众生的画面。
“臣,遵旨!”